卷首语
寻找雪族之光/英布草心
小说地带
短篇小说
04 跂踵之年/蒙 丫
15 孤影/刘光富
25 开书店的男人/王桂书
小小说
34 老砖/余清平
37 向植物致敬/刘正权
散文世界
40 倔强的丝茅草/喻月嫦
48 诱蜂/加拉巫沙
56 小北街冷饮店/潘 鸣
剑南诗草
62 去王朗的路上(四首)/马培松
63 蓝色视角(组诗)/姚碧波
65 北碚:星光和火焰(组诗)/川布衣
68 雨天和晴天(组诗)/第广龙
70 奔赴(组诗)/廖淮光
72 慰问我的骨头:与谭延桐对话(组诗)/罗唐生
75 肚子里的小房客(组诗)/胡 娜
77 湖北,或传说之乡(组诗)/邓万康
79 苦夏/毛晓红
2025射洪金华山笔会作品小辑
80 红苕怕冷(组诗)/任 郁
81 豹子背起一座山(组诗)/田小田
83 石头动了一下(组诗)/罗明金
84 未竟的爱(外一首)/北 北
85 高原的呼吸——观敬庭尧画展/郭兴华
散文诗页
86 轮椅的世面(组章)/李娇娇
88 射洪札记(组章)/李龙剑
89 梓江和涪江(外二章)/张 华
文学观察
92 生态文学的本质:从人类中心到万物共生/侯志明
95 安昌河,一条往上游走的河/马 平
封二
作家风采——英布草心
封三
《剑南文学》2025射洪金华山笔会成功举办
封面设计 孙刚
卷首语
寻找雪族之光
◎ 英布草心
在彝语称谓里,人类即“乌措”,就是“雪人”的意思。彝族人认为人类起源于雪,雪让人类成为万物的灵长。因为雪与人类的关系,彝族人民世代有万物有灵之说。也因为万物有灵,天地间存在的一切才有光亮。而这些光亮我们不一定看得见摸得着,但可以通过不断寻找与深层体悟去接近它、感受它、拥有它。已经很多年了,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勇往直前从不气馁,其实就是以文学的方式寻找人类与万物相通的雪族之光。
我与文学结缘,时间其实挺早的。还是1997年的时候,我初中毕业考上四川省彝文学校,在那里读到《山魂》《嫂子》等彝文作品,然后不知不觉走上母语文学创作的道路,目前已出版7部长篇小说和3部作品集。
作为写作者,写出作品的同时,会不自觉进行自我救赎与心灵觉悟。所以,如果我有一个写作的“理想国”,那就是在明白的路上寻找那个不明白的自己,然后用真实的内心审视它,并记录下来。彝族有一本指引灵魂回到祖地的经书,我听彝族毕摩念诵过,整部经书的内容都在说回家,而且总是在路上。我把这个思想主题渗透在每一部小说里,一方面这个主题是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这个主题也是彝族文化生死观里的灵魂永生说。每一个人的出发点与回归点都是祖先,最后的目的都是与先祖实现灵魂或精神的融汇归依。所以,于我或每一个写作的人来讲,我们都是在回家,也都在回家的路上。
文学是有光的,雪也是有光的。文学是圣洁的,雪也是圣洁的。文学可以洗涤万物之灵,雪也可以洗涤万物之灵。彝族自称“雪人”,除了雪在高山之巅,代表了真实存在的某种高度,更多是向往雪的光亮、纯洁与可以洗涤万物之灵!愿追求文学高度与光亮的同行朋友们早日找到自己的雪族之光!
(英布草心:彝族,本名熊理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2020年度中国作协少数民族文学之星,第八届全国青创会代表,四川省作协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十期高研班学员,先后在《芳草》《民族文学》《西藏文学》《四川文学》《草原》等刊物发表作品百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玛庵梦》《阿了》《虚野》《第三世界》《洛科的王》《归山图》《木七下山》,长篇报告文学《太阳照进“无人村”》、诗集《爱的音律》、小说集《英布草心作品选》等,长篇小说《虚野》获第六届四川少数民族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