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冬天的一个清晨,父亲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我睡眼惺忪地穿好衣服,跟着父亲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向爷爷家。爷爷最近突发疾病,卧病在床。我来到爷爷床前,看到他原本清瘦的面孔如今变得瘦骨嶙峋,仿佛即将燃尽的油灯。“学敏,爷爷前些日子在镇上新华书店给你买了一本书,本打算在你生日时送给你,我怕来不及,今天就先给你吧,书在枕头下。”爷爷用微弱而缓慢的声音说道。父亲从爷爷的枕头下取出书递给我。“要好好读书啊。”爷爷说完这句话,父亲便让我拿着书先回家。就在当天晚上,爷爷便永远地离开了我。爷爷送我的是一本罗广斌与杨益言合著的《红岩》。封面上半部分是曙光红,下半部分是夜色黑,对比鲜明。这是我的第一本课外书,也是后来整个小学时期唯一的一本课外读物。小学二年级时,我很多字都不认识,真正第一次读完是在小学四年级,之后又反复阅读了许多遍。每次看到书柜里的《红岩》,我都会想起爷爷,想起他独自走了很远很远的、弯弯曲曲的小路,到镇上的新华书店为我挑选了这本书作为生日礼物,这本陪伴了我半生的书也成了我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
1992年,我上小学六年级。一天,数学张老师在课堂上对我们说:“我教你们的只是最基础的知识,如果想要数学成绩更好,建议你们到镇上的新华书店买一本数学辅导资料。”在我小学阶段,从未见过哪位同学有辅导资料,也不知道教辅资料长什么样。回家后,我对父亲说想去镇上的新华书店买一本数学辅导书。不善言辞的父亲笑了笑说:“好吧,改天队上有人去镇上,你就跟他一起去。”几天后,堂哥要去镇上办事,父亲借了一辆自行车,我和堂哥骑着自行车前往。那是我第一次到镇上,内心激动,堂哥带我推着自行车穿过长长的拥挤街道,来到我想象过无数次却从未真正见过的新华书店。书店不大,一进门便一览无余。四周一圈玻璃柜里陈列着图书,玻璃柜后一米多的间隔沿墙摆放着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陈列着许多书。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书,我感到十分惊奇。我沿着玻璃柜找到了陈列小学辅导书的柜台,隔着玻璃看了许久,请工作人员拿出一本《小学数学思维拓展》。翻了翻,里面都是我没见过的新题型,便让工作人员开票,买下这本书带回家。小学毕业时,我把这本书留给了张老师。偶尔回趟老家,见到张老师,我都会想起第一次去新华书店买书的情景。
2012年5月,正值“五一”假期,我在上班巡场时,二楼文学馆里一位年龄与我相近的女性读者礼貌地问我能否推荐两本书。她是一位从新加坡来成都旅游的游客,想从中国四大名著中选一本,名家名作中选一本。她担心书太多不好带,问我四大名著中哪一本最值得阅读。说来惭愧,在新华文轩工作多年,我基本没看过几本书,四大名著也只在初中时读过《三国演义》。我不想显得不专业,便说:“我觉得《红楼梦》吧,我们书店里关于《红楼梦》的精读解析书籍也最多。”读者很高兴,“哦,你也喜欢《红楼梦》吗?你怎么评价王熙凤这个人呢?”我一时语塞,因为我根本没看过《红楼梦》,连电视剧也没看过,无法评价。我尴尬地说:“对不起,其实我没看过。”“没事,我朋友也推荐过这本,那我就选这一本吧,谢谢你。”我的脸瞬间发烫,知识的贫乏让我无地自容,赶紧趁机走开。当晚,躺在床上,回想起白天的经历,看着身旁三岁的儿子,我下定决心要做出改变:我要认真读书,一是为了更专业地为顾客提供导购服务,二是为了提升自己,三是为了成为儿子的榜样。从那以后,我便开始了阅读之路,涉猎中国名著、名家名著、外国名著、社科历史,不断从书中汲取养分。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总会把我读过的好书分享给他,他读完之后就一起聊聊书里面的故事,人物和心得,我总能从他的观看角度和思维听到很多让我意外的观点,这种交流总能带给我快乐和新的收获。阅读的这13年,是我成长最快的13年,是跟孩子一起成长的13年,是阅享生活的13年。
如今,坐在洒满阳光的书桌前,回望与新华书店相伴的岁月,它不仅是童年的温暖回忆、青年的谋生之所,更是中年丰盈内心的精神沃土。在这片名为"新华"的麦田里,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捡拾着知识的麦穗,收获了人生最珍贵的成长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