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春天,我怀揣着对书籍的热爱和对文化事业的向往,以一名基层青年党员营业员的身份,加入了新华文轩这个温暖的大家庭。记得报到当日,我便被公司展示墙上那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标语深深吸引,这不仅是一家企业的经营理念,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与文轩共同经历了从传统书业向现代文化服务商的华丽转身,见证了“二十载风华”背后无数文轩人的坚守与创新。作为新时代的文轩人,我既为能参与这场文化传承的事业而自豪,也为能在一线服务读者而倍感荣幸。

入职伊始,我对书店工作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售书”层面。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天站在书台前,面对读者询问某本专业书籍时,我手忙脚乱地在电脑系统中搜索,额头冒出细密汗珠。这时,一位资深同事轻声提醒:“不妨带读者去2楼窗边看看。”她的专业素养让我惊叹。正是从那时起,我暗下决心要成为书店里的“活地图”。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店,我穿梭于书架间,记忆图书分类;利用午休时间研读出版动态和图书简介;下班后整理读者常见问题,自制成“服务宝典”。三个月后,当我能准确为一位老党员推荐最新时政读物时,看到他眼中闪过的惊喜,我深刻体会到:书店营业员不仅是销售者,更是知识导航员和文化传播者。文轩教会我的第一课,就是专业与热忱同样重要。

2024年,我所在的基层门店正积极拥抱从“零售连锁”到“阅读服务”的深刻转变。面对这次转型,我们一线营业员既充满期待也感受到新挑战。我作为青年党员主动请缨,带头学习并负责公司新上线的“云店”系统,同时利用闲暇积极带动同事们一起熟悉操作方法,掌握如何用它更好地服务读者。

如今,我们不仅能服务到店读者,还能通过线上平台满足远方读者的需求。一位山区教师特意到店感谢我们推荐她使用的“云店”购书平台,她由衷的赞叹道:“‘云店’系统用书籍架起了知识的桥梁,山里的孩子不用跑远路也能买到正版图书了!” 这种来自读者的认可,让我觉得所有的学习摸索都特别值得。

转型过程中,公司尤其注重听取基层意见,我提出的“设置主题图书推荐展台”的建议被采纳实施。当看到自己设计的“夏日阅读清凉季”主题区吸引众多读者驻足时,我深切感受到:文轩的每一次蜕变都有普通员工智慧的闪光,而基层一线正是创新灵感的沃土。

作为青年党员,我也在文轩找到了践行初心的舞台。2025年“世界读书日”,我作为党员志愿者参与了“书香进社区”活动,带着精心挑选的图书走到社区广场,为那里的孩子们举办阅读分享会。当看到孩子们从最初的拘谨到后来争先恐后地借阅图书,我深刻感受到了文化惠民的真实意义。

此后,我主动请缨负责门店与附近学校“校园阅读角”共建项目,为孩子们定期更新图书,并组织读书活动。每每听到孩子们说:“我最喜欢文轩书店姐姐带来的书”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幸福的动力。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文轩给予我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平台,在这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如此具体而生动。

在与文轩共同成长的岁月里,我见证了无数感人的阅读故事,也切身体会到文化工作的独特魅力。有一位患有眼疾的退休教师,每周都会带上眼镜来书店阅读新到的图书;有农民工兄弟省吃俭用买下全套数学模型书籍,他说“宁愿饿一顿,也不会不买书”;有年轻父母带着孩子来参加绘本故事会从小培养阅读习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构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图景。每一本书的流转,都是思想的传递;每一次服务的完成,都是价值的实现,我为自己能成为这个过程中的一环而自豪。

站在新华文轩二十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我虽只参与了短暂三年,却深深融入了这个集体的精神血脉。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从容自信,从单一销售到多元服务,从个人成长到团队协作——文轩塑造了我职业人生的底色。董事长曾说:“文轩的‘风华’不在宏伟的建筑,而在每个员工眼中闪烁的光。”这句话道出了文化企业的本质,在数字化浪潮冲击实体书店的今天,我们依然坚守着纸质阅读的温度;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我们坚持做深度阅读的引路人。这或许就是文轩历经二十载愈发蓬勃的奥秘——始终坚守文化使命,又勇于拥抱时代变革。

展望未来,新华文轩正如一艘满载文明火种的巨轮,向着更加辽阔的文化海洋进发。作为船上的一名年轻水手,我将继续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基层搭设好文化传播的桥梁。虽然个人的力量微小如萤火,但万千萤火汇聚,必能照亮更多人的精神世界。在文轩的下一个二十年里,我愿与所有文轩人一道,继续书写“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动人故事,让书香飘进更多角落,让文化的种子在更多读者心中生根发芽——这便是我,一个基层青年党员营业员最朴素的职业理想,也是对新华文轩最深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