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书香门第的传承情

我的人生故事,要从新华文轩说起。更准确地说,是从“新华书店”这个老名字开始——那是我的奶奶年轻时的工作单位,也是我们家族精神传承的起点。

奶奶在那个物资匮乏、读书机会稀缺的年代,每天守在柜台后,为顾客细致地找书、配书。她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难不能难书本。”这些话,小时候的我常常听不懂,但如今在文轩一线摸爬滚打数年之后,我才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分量。她的影子,早已渗入我对职业的理解与敬畏之中。

父亲是文轩改革之后的第一代员工,至今仍奋斗在前线。他不善言辞,却总在最艰难的时期冲在前头。高中时期,我常常暑假陪他去库房“分书装袋”,那是一项看起来不起眼却极其琐碎繁杂的工作。上千种教辅资料,要按照学生各科的选用标准,一一拆分、核对、归类、装袋,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准确拿到整套资料。这份工作考验的不只是细致,更是耐心和责任。而我们的工作时间,往往是在最热的盛夏或最冷的寒冬。那时的我不曾想过有一天会正式成为文轩人,但那些汗水与劳作,早已在无形中种下了我与文轩血脉相连的因缘。

四年前,我带着对这份事业的敬意,正式成为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员。文轩对我而言,不仅是职业归属,更是三代人精神的延续与情感的寄托。我很庆幸,自己可以亲身续写这份传承的篇章。


二、为书架一方·为民守初心

新华文轩,四川人心中最熟悉的名字之一。作为出版传媒领域的龙头企业,我们从单一的发行企业到全产业链经营的综合文化服务集团,从传统文化企业到出版发行产业转型升级标杆,敢于创新,锐意进取,现在成长为一个经营业绩持续增长、拥有近190家实体书店和170家线上云店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我们不仅仅是一家“卖书的公司”,更是书香社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轩门店遍布全省各地,无论是在成都宽阔的商业街头,还是在偏远的小镇一隅,都有我们的身影。有些顾客并不是来买书,而是把门店当作一个阅读休息的空间。孩子在书架边翻看图书,老人坐在角落静静阅读,青年人捧着笔记做着摘抄。最热的夏天,他们坐在空调底下读书乘凉;最冷的冬天,他们也愿意来店里寻找一点温暖与安静。

我们的门店,早已不再只是销售渠道,而是一座座开放的文化空间,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加油站”。书店的灯光下,有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也有成年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我们通过活动、讲座等形式,把书籍的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很多人说,新华文轩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而我想说,她更是一代人记忆中的温暖坐标。

我曾见过一个老大爷每天来店里看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从不购买。我有一天忍不住问他为什么不借图书馆的书,他笑着说:“这里方便,也安静,最重要的是有人气。”是的,这种“人气”不是商业的热闹,而是文化的流动,是文轩人守护的初心。


三、寒暑不休·只为“课前到书”

如果说门店是我们服务群众的“前厅”,那么教材发行就是我们服务教育的“后院”,是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生命线。

每年的2月和9月,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段。为了完成“课前到书”的任务,我们必须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完成海量教材的调拨、分发、配送,确保全省数百万名中小学生在开学第一天拿到课本。对家长和学生来说,这是理所当然的基本保障;但对我们而言,则是一场无声的硬仗,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作为一名参与销售和对接的员工,我深知这项工作的复杂与压力。从书库到学校,从统筹到落地,每一个环节都需高效协作、精准无误。酷暑之下,汗水湿透衣背;寒冬中,手指僵硬冰冷,但我们始终咬牙坚持。这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坚守,更是一种对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与服务,是文轩人不可动摇的职责担当。

我至今记得前两年的夏天,高温酷暑,限电断电,书籍库房的温度高到如同蒸笼,我们还要加班加点把一车车教材按时发出。有人问我:“这么热,这么累,值吗?”我笑着回答:“这是我们的战场,不打胜仗,睡也睡不安稳。”

而除了教材,现在的教辅销售也变得越发艰难。国家出台“一教一辅”政策后,很多学校和家长对教辅选用持观望态度,导致我们的销售推进受到极大挑战。作为一线销售人员,我必须频繁拜访学校,一次次解释政策变化,一遍遍说明教辅的价值。有时候一套资料被拒绝十几次,但第二天我们还是要带着笑容重整话术再出发。文轩的初心一直告诉着自己,没有捷径,也无秘笈,只有实打实地持之以恒和耐心沟通。

也正是这种点滴累积,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文轩精神”——不叫苦、不退缩、不止步,只为服务好人民教育事业,为孩子们的明天添一份保障。


四、风华二十载·共谱新华章

从2004年改革转型至今,新华文轩走过了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是一个企业蜕变与壮大的黄金时期,也是我们文轩人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奋斗历程。

在文化产业飞速变革的背景下,文轩始终坚守“服务人民阅读、服务教育事业”的初心,稳扎稳打,在市场风浪中砥砺前行。从门店形象到物流能力,从图书品类到数字出版,从实体书店图书经营到构建“店内店外融合、线上线下结合”新型文化消费服务体系。这每一个进步的背后,都是数以万计的文轩人默默奉献与创新实践。

我们这代文轩人,或许不再拥有“铁饭碗”的安逸,也不再执着于“计划经济”的保障,但我们有信仰、有责任、有担当。我们用脚步丈量每一所学校的距离,用汗水打磨每一份服务的温度,用坚持守护每一位读者的信任。

二十载风华,初心不改;三代传承,薪火不息。在新华文轩的广阔舞台上,我愿继续前行,书写更多属于我与文轩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用书香润泽人心,用坚守诠释使命——共谱新华章,不负这风华正茂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