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汇聚网络文艺评论力量,探索网络文艺良性生态构建,10月11日,网络短剧创作生产与接受评论学术交流暨2024四川网络文学发展年度报告发布活动在成都市金堂县成功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高校、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媒体及创作一线的专家学者、评论家、作家及业界代表约120余人。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主持开幕式
金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四川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杨华,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夏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社副主编钟媛,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翟羽佳,成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国荣,成都文理学院党委书记、政府督导专员高华锦,金堂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谢军,金堂县政协副主席邓喻文等出席开幕式。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怡通过视频致辞
李怡指出,对网络短剧这一新兴大众文艺现象,应超越情绪化判断,要从文艺史、传播史等角度理性分析其历史意义,推动创作与评论的良性互动。推动网络短剧健康发展需要“人的参与”和“作品的参与”双向并进——既要有评论者主动介入,也要鼓励优秀团队拓展题材、丰富内容,以形成良性竞争和多元共生的文艺生态。
钟媛认为,网络短剧的兴起是一场深刻的叙事革命与美学嬗变,提出了“即时性与经典性”“大众文化与审美自律”“技术逻辑与人文精神”三大核心命题,亟需学界深入辨析、理性介入。评论者要以学理性、建设性和前瞻性的批评推动短剧健康成长,使其从流量现象沉淀为值得严肃对待的文艺类型,成为时代叙事的重要载体。
主旨演讲环节,夏烈以“精品微短剧的生态构建”为题,提出网络短剧呈现五大发展趋势,即主流化、精品化、IP化、国际化与数字化,强调应在国家引导和市场机制双重作用下走向精品化发展。翟羽佳以“从创作到口碑:政策与评论构建网络微短剧良性生态的底层逻辑”为题,系统梳理网络短剧从野蛮生长到精品化发展的阶段,强调应通过政策赋能与多元评价体系,为算法注入温度、为流量树立价值标尺。
开幕式结束后,17位专家、学者围绕“网络短剧的生产与接受新活力”“网络短剧传播现象多面观”及“网络文艺良性生态构建”等议题分为两组展开研讨。专家、学者们的交流探讨为构建健康积极的网络文艺生态凝聚了共识。
此次活动还发布了《2024年四川网络文学发展年度报告》,报告为业界和学界准确把脉四川网络文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创作成就与未来趋势提供了权威参考。
闭幕式上,主办方邀请四川时刻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广播电视台微短剧工作室相关代表,从产业实践的角度与大家分享对于短剧市场、创作与传播的观察与思考,强调了创作与评论互动的重要性。
11日下午,部分专家学者与网络作家代表赴金堂县“星光·1953”红色空间和天府橘乡进行文化考察,体验以金堂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等为原型打造的沉浸式剧目,感受金堂文旅融合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四川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金堂县委宣传部主办,金堂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文理学院、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四川文艺评论研究中心承办。四川日报文艺评论工作室、四川省艺术创作促进中心(四川省艺术基金中心)、四川省文联网络文艺与信息中心协办,《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文/傅汝欢 梁曌 图/梁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