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漂”们在成都这座城市不仅是追梦,更是扎根,融入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为成都的主人最好的诠释。

最近,成都市双流区的一株两米多高的仙人掌,引起人们和网红的热议,成为“蓉漂“舆论媒体的焦点。家居成都双流的“蓉漂”者王先生,从异地山里将一棵家乡的仙人掌,带着家乡的泥土融合迁到成都,重新根植于成都大都市厚重的泥土上,在双流区九江绣花苑小区扎下了根,十多年来一直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蓉漂”成为主人的美好境界。因该小区前次改扩建将它移栽了2米多远,成为了公众喜爱的网红植物。这正如“蓉漂”们在成都这座城市不仅是追梦,更是扎根,融入成都这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为成都的主人最好的诠释。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856741675488559104

一株植物,在成都有良好的生活状态,既反映了“蓉漂”留住成都共镶胜举、共建发展的美好情愫和愿景,更揭示了在成都安居乐业真挚的内心世界。“蓉漂”们在蓉城奋斗,就像一棵树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映射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成都未来的憧憬,充满了对“蓉漂“的敬意和赞美,也体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活力。成都这座被赞誉为“天府之国”的城市,虽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被称为蓉漂,但“蓉漂”这个词汇背后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情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和希望,漂泊到这座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城市,像一颗颗种子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一批批新人变“老人”,成为了大成都欣欣向荣的主心骨和主人翁。

在成都,表面上虽有一群人被称为“蓉漂”,来自五湖四海,但实际上,我们的历史都来自“蓉漂”或“川漂”,因为“蓉漂“者都是四川人成都人,无论他(她)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共同为成都乃至四川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凡成都人都知道,我们祖先大多都是来自湖广填四川,且历代都有从异地迁入,还有建国后全国各地我们的前辈,为四川和成都三线建设而来,贡献了多少人力和物力……因此可以说,今天所有的“蓉漂”都是大成都的主人,他们或在高楼大厦的写字楼里,或忙碌于各自的工作为梦想奋斗;或在小巷深处的咖啡馆里静心创作,追求艺术的梦想;或在茶馆里与朋友闲聊,享受生活的乐趣;或在公园里奔跑健身,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他们的故事充满激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成都蓉漂的精神,那就是脚踏地勇敢、坚持、追求和享受作为成都主人的安逸。

“蓉漂”的生活,不仅仅像一棵树的成长。而是他们初到成都时,就像一颗颗刚刚落地的种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去生根。他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可能会有挫折,可能会有孤独和迷茫,但只要他们有梦想,有勇气,有坚持,就一定能够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形成大成都一分子中的一个整体。让我们共同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到了自己的家作为主人的归属感。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856741764747542528

成都,是一座包容的城市,它欢迎每一个有梦想的人。蓉漂们在这里定居就是市民,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找到温暖的家,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在这里,大家可以感受到城市的活力,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可以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理解。就像前述成都双流区的那棵仙人掌,在成都这片沃土上枝繁叶茂生机勃勃,他们的故事就像树的年轮,记录着成长,记录着奋斗。他们是成都的血液,是成都的灵魂,是成都的希望,他们在这里绿意盎然茁壮成长,为成都这座城市,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蓉漂”只是一个短暂的时间概念,而是个体融入集体与大成都的骄傲,也是成都新时代的未来。大家在这里枝繁叶茂,映日辉煌,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在为这座城市增添能量,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蓉漂主人的精神。因为,我们的故事就是成都的故事,大家的未来就是成都的未来。“蓉漂“枝繁叶茂,如那棵仙人掌,这是成都的风景,这是成都的故事,这是成都众志成城的未来。


(作者简介:李明利,作家诗人书法家,作品散见《飞天》《星星》诗刊《诗林》《诗刊》《诗选刊》《中国作家》《诗歌月刊》《中国诗歌》《扬子江诗刊》《散文大观》等百余家报刊、入选《华语诗歌双年展》《中国实力诗人作品选读》《中国诗歌精选300首》《美国.常青藤 年度诗歌精选》《中国百年诗人新诗精选》等海内外多种选本,多次获大奖,著有个人专集及合著多部,中国作协及中国诗学会员,四川1金牛区作协副主席、四川省直作协副秘书长、《四川诗歌》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先锋文艺顾问,四川省草书研究会、省作协四川作家书画院、四川大地书画院、四川省乡村振兴诗书画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