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动态

纪念作家艾芜120周年诞辰 名家荟聚新都纵论艾芜的“四川味”

“最近,我们又创作了一首纪念艾芜先生120周年诞辰的歌曲新作,名叫《越过山和海》”,四川省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李牧雨在发言结尾轻轻吟诵起歌词,向前辈艾芜致意:“饮下最烈的酒,忘掉所有的忧,越过山和海,蓦然回首,风轻轻吹,有一片原野在为我守候。”

6月14日上午,“艾芜和他的朋友们”青年学术研讨成果分享会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四川大学、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作协等多所高校机构的艾芜研究者150位嘉宾出席。

活动现场  张红霞 图

活动现场  图/张红霞

会议举办地,正是《南行记》开机仪式举行地。1925年夏天,艾芜从故乡新都清流的那片茂密的竹林出发,一去六年,只身历遍东南亚诸国,后因写作散文体小说《南行记》,被称为“流浪文豪”。《南行记》相继被拍摄成电影和电视剧。

艾芜的侄子、西南财经大学教授汤继强以“清流润大地,流浪击长空”来表达对作家伯父的致意,他在演讲中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

演讲嘉宾、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李怡特别关注的,是《南行记》里描写的“乡土世界”,他说:“用我的话来说,它不是一个巴蜀版乡土,甚至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国版乡土,而是跨出四川、甚至跨出中国边界的一个新的乡土。与我们熟悉的乡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异质性,让我们感到很异样很陌生,有一种距离感的审美体验。”

艾芜曾担任四川省文联、四川省作协名誉主席,作家李牧雨回忆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沙汀、艾芜、流沙河、周克芹等大家的存在,使得四川在全国文坛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南行记》是人四川现当代作家中改编影视作品最多的小说之一,而且每一部改编的作品也成了经典。《南行记》里的人物,在遭遇悲苦经历时仍然会笑着喊出‘要活下去’,这是川人的顽强生命力,这是四川人特有的坚韧洒脱和拼命精神。这种厚实的地域精神底蕴才是决定《南行记》一经问世就流传开来,并且经久不衰的密码。”几年前,李牧雨还和新都作曲家余新蓉合作创作了《去南方》等多首歌曲缅怀艾芜。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后强、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蒋蓝等名家亦进行了演讲。活动现场,还对本次青年学术研讨优秀论文学者进行了颁奖。

新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文静在致辞中说到,今年是艾芜诞辰 120 周年,新都区策划了14项有关于艾芜的活动,本次学术研讨会便是其中之一。下一步,新都将持续深化与四川大学、四川省作家协会等高校、单位合作,持续开展艾芜文化研究工作,搭建艾芜文化研究和交流平台,鼓励青年创作更多精品力作,培育文化传承创新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