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黄葛兰
老家姚家湾的小院里,一株黄葛兰在端阳节又如期开放了。家人从树下经过,或静坐于绿阴之下,能闻到沁人心脾的黄葛兰特有的香气。
风动黄葛兰,花叶轻微摇动,香气氤氲着小院,我坐在花香里,想起有关黄葛兰树的往事来。
2016年夏天,老屋重修竣工。靠院子围墙内壁,添修了几个长方形的花坛。花坛里栽什么花草树木呢?大家商议着。我建议,要有桂花、铁树、杏树、银杏、桔柚、枇杷,最好是一年四季有花香,还能吃到水果。家父说,无论如何要在水井边栽一棵黄葛兰树。家父顺便说,上世纪80年代的某个端午节前夕,他曾出差到川南泸州市的某县政府大院内,看到一株高大的黄葛兰树,树龄上百年,树冠散开数米,绿叶繁茂,黄葛兰竞相开放,馨香四溢,树上几只水鸦雀欢呼雀跃,尽管当时太阳光很炽热,但是人们一旦站在这棵树下,凉风习习,花香入鼻,令人不想离开。从此,家父就想在自己院子里栽种一棵黄葛兰,长在水井边,等退休了,夏天放一把逍遥椅,躺在椅子上,既闻黄葛兰花香,又享受树阴、水井边的凉爽,喝着老鹰茶,或者抽一支香烟,儿孙绕膝,那才是神仙日子,大家同意了老人家的安排。
春天,除草施肥;夏天,井水浇灌;秋天,修枝剪叶;冬天,地膜御霜。秋翁育牡丹般的深情,九年多过去了。当年小小手拇大小的黄葛兰树苗,在父母精心呵护下,已经长到2一3米高,树干如小碗口般粗,向外散枝1米多,亭亭如盖。每每花开,即是端午节前后,花事繁盛,白花如蝶挂于枝叶间,绰约多姿,美不可言,独特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
“庭中奇树,绿叶发华滋。”幺姑、 幺姑爷、表妹春燕、表妹夫陈哥,携一对表侄儿,在端阳节下午来做客。都说,黄葛兰好香。幺姑爷说,黄葛兰还有两种神奇之好处:一是黄葛兰花一开,连夜蚊子也不会来咬人,人闻黄葛兰花是香,而夜蚊子闻它却是头晕,因此,黄葛兰能避蚊虫;二是黄葛兰花摘下来泡酒,家里小孩儿若生了痱子或是一些疮啦,甚至一些皮肤病啦,用这黄葛兰花酒擦几次,痱子啊疮啊痒啊,就会治愈好,不痛不痒,立竿见影……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黄葛兰有这么多好处!姚家湾的好处,有时也像这棵黄葛兰。我们人年轻时,只知道一些比如花香,比如绿荫,比如凉爽非常浅薄的认知表象和感受。
天命之年后,我回老家的每一个日子,才知道那是我人生中最具休闲、最有松弛感的一段时光。那些年辰,儿子、侄儿、侄女尚小。在老家月光下,在黄葛兰树下,孩子们在月夜里玩耍,追打嬉闹、捉迷藏、打麻雀、跳绳、放烟花。随便用一根竹竿儿或木棍儿当金箍棒,自编自演《西游记》,像孙悟空一样大闹龙宫。大闹天宫,院子里有了孩子,就有了生气。仿佛天上的嫦娥,地上的黄葛兰都在羡慕着这人世间的天伦之乐。明月皎皎,黄葛兰披一身银辉。夜晚就收走了孩子们的欢笑声。院墙外的竹林,风动凤尾,偶尔能听到一两声鸟鸣划破夜空,闻着黄葛兰的花香,和其它花花草草夹杂着泥土的气息。躺在床上,窗外就有如丝如缕的虫吟,声声切切,如儿时母亲的摇篮曲……
老人栽树,后人享福。月光如水,黄葛兰为我们站岗放哨。小院睡了,我也睡了,睡在老家的月光里,睡在老家黄葛兰的花香馥郁的美梦里……
摘尽枇杷一树金
枇杷是端阳节时最惹人喜爱的佳果。
昔年,读宋人戴复古《初夏游张园》诗:“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对最后一句甚为欣赏。
老家院子里有一棵枇杷树,是父母双亲多年前栽种的。早年,家父喜抽香烟;成人后,我和小弟也有吸烟的嗜好。枇杷能润肺,对吸烟者有一定好处。于是,院子里就有意识地栽下了一棵枇杷树。
枇杷树幼小时,并不起眼。父母用一根木棍儿绑在它身旁,使其长正、长直、长高、长大。几度春秋,几番风雨,枇杷树如院子里的孩子们茁壮成长。去年端阳节,枇杷树开始挂果,稀稀疏疏的叶片下,团着十来枚金灿灿的果子。母亲说,“枇杷吃得了,喜雀前几天偷吃了几颗,你们再不摘下来吃,恐怕吃不成了”。母亲一边说,一边搬来长木梯靠在院墙上,摘下那仅有树巅上的几棵收成。枇杷大家分尝,十分香甜。今年只是“放过信”,枇杷从今年开始结果子了;追加肥力,明年可能就会结得更多,让大家吃个够。
今年端阳节,我们放假回家。一走进院子,老远就看见了那棵枇杷树,枝枝叶叶,一团团,一簇簇,一串串,堆金镶珠,满是一树的倩笑和黄澄澄的欢迎。在枇杷树的周围父母利用上几根竹竿儿,一头搁在院墙上,一头用绳子帮着,再用几根竖立的竹竿、木棒搭成棚架。让一树的枇杷们稳稳结在树枝上,不至于压断树枝、压弯树腰。我们满心欢喜地说,“哟,哟,哟!今年枇杷结好多”!立即伸手摘一颗来尝,有没得去年好吃?父亲说,还有些酸;明天端阳节一过,摘下来吃,它就不酸了。母亲说,去年枇杷主要长在树梢周围,虽然少,但是又大又甜。我说,向阳枝丫的枇杷要大些、甜些。大家纷纷伸手摘枇杷,寻找大的、黄的来吃、洗净剥皮。侄儿心细说,发现枇杷果肉是白色的,怎么不是黄色的?母亲说,枇杷的品种多,有的果肉呈金黄色,有的呈乳白色……
大家七嘴八舌,边吃边说,好不快活。特别是饭前饭后,有意无意习惯伸手摘一枚独自吃零嘴儿,感觉更香更甜。人离树时,偶尔也有黑色的鸟儿来偷衔一棵,人发出驱赶鸟儿的手势和呵斥声,那鸟儿“扑棱”一声,箭也似的飞上了院子后背的大树和竹林里。
“一云所雨,一雨所润”(《妙法莲华经》语)。端阳节,老家上午下了一场酣畅淋漓的雨,下午太阳公公就来接雨婆婆的班。我走到枇杷树下,又摘几颗枇杷来吃,感觉端阳雨一润,枇杷更黄熟了,吃起来真如家父所说,端阳节摘枇杷,就是不酸了。
我吃着枇杷,一边心里胡思乱想起来。枇杷一天一个样,端阳节是其生命成熟的节点,任何生命都有生命的密码节点。在生命的节点处,农谚有“季节到了,自然黄;镰刀来了,自然熟。”稻谷如此,枇杷如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亦不过如此。从事教育的教师、当爸爸妈妈的人教育孩子,就要抓住孩子的生命节点发力,助其成长、成熟;要学会等待,不能干“揠苗助长”的傻事儿。
想起我第一次吃枇杷,是在新房子程爸爸、朱妈妈家。我是自小拜给他们的干儿子。他们家后门是厨房,厨房外有一棵很大很高的枇杷树。我每年节假日要去他们家做客。端午节时,干妈妈会摘下一升子(木质、四方口、等腰梯形状的盛粮食器具)枇杷给我和几个干兄弟吃。有一年端阳节,我才四五岁。干爸爸从大竹新桥养路段放假回来,路过我家院子后面,他背着一个帆布包,面带笑容,我当时在路边玩耍,就喊他“爸爸回来了呀?”他立马弯下腰,抱起我,从包包里拿出一个当时供销社卖5分钱一个的圆圆的饼子给我吃。中午我到他们家又去做客,干妈家用枇杷树皮打成粉子和麦子粉做成的粑粑。干爸爸已去世近20年了,干妈妈已经80多岁了,随二哥居住在大竹县城里,很少见面了。他们家人已经迁进城里多年,房子还锁在那里,不知那棵枇杷树还在那里没有?明朝中期归有光写的《项脊轩志》,文之结尾有“庭中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从此,中国文学里“枇杷”意象就有了怀亲念旧的意蕴。
想起这些,我拿出手机给老家院子这株枇杷树拍了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祝福大家“端午节好!”后来,又写了几句顺口溜:
枇杷欲语枇杷句,
总是家山草木亲。
窗影千竿修竹动,
青青铁树在乡尘。
端阳节和傻子婿客
又是一年端午节。
老家人把端午节叫端阳节。端阳节前的黄昏,在阳雀欢声里,我们回到了老家。吃了夜饭,我独自端一把木椅,坐在老家院子的地坝上,听阳雀“布谷——布谷——布谷”的不停叫唤,不知名的虫子咯咯啰啰,四野一片黑暗,唯有地坝边几盏太阳能路灯发出幽蓝幽蓝的光,我想起儿时老家端阳节的童谣。
五月是端阳,
阳雀叫忙忙,
叫起阳雀是幺妹儿子,
割肉打酒待媒人啰,
荷包揣麻糖
…… ……
老家的端阳节童谣总是与青年男女恋爱走人户相关联。沈从文《边城》里傩送打着火把在晚上送看完“抢鸭子”的翠翠回家,一对小青年彼此有了好感,也是在端阳节。记得小时候在老家,家里幺姑订了婚,端阳节这天中午,幺姑谈的男友,会背一凡布包包的粽子粑、麻花,外提一块猪肉到我家来。吃了中午饭,幺姑随去他家过节。没走几年,幺姑就只有嫁过去了。而今幺姑和幺姑爷儿女一双,表弟在小弟公司上班,表妹也在山城安了家,一大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当天下午表妹打来电话,听说我们回来了,说她和幺姑一家要来我们老家玩儿。
老家端阳节流传着“傻子婿客”的故事。婿客,有的地方又叫门客、干儿子,书面语叫没结婚的女婿。这是爷爷在世时给我讲的。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有户人家生了一个傻子儿,长到十七八岁了。他的父母很是着急,托了一个个媒人给他介绍对象,都没成功。好不容易,找了一家笨笨拙拙的女子,勉强答应走走、处处试试看。话说端阳节那天,傻子的父亲在街上买了一个猪肘子,提溜回来,叫儿子把肘子挂在墙壁的钉子上,免得花猫、花狗偷吃了。傻子把肘子放在板凳上,准备墙壁上打钉子,结果一转身,肘子被一条大狗叨着跑得老远,追也没追到。莫法,傻子的父亲就又上街去买儿子走人户的礼物。街上的肉摊子,猪肉早已卖完,怎么办?好不容看到一个卖团鱼的,他买了一只团鱼回家,叫儿子用谷草绳子绑着团鱼的一条腿脚,傻子提起团鱼,一手拿着新布鞋,打个光脚板走对象家去了。要到女子院子外的田缺口处,傻子把团鱼放在秧田缺口里,双手用田缺水洗脚。等他洗完脚穿上布鞋,准备提团鱼,吔!团鱼,什么时候爬进水田不知走到哪里去了。傻子只好转身又回自己家,对父母说:“我洗脚时,狗日的肘子(团鱼)它走了……” 父母亲听了,骂骂咧咧,摇着头说,“你哈包儿(傻)啦,不晓得用石头把它压到起”。说归说,时间离吃中午饭也不早了,母亲想想,只好拿出平时家里积的鸡蛋20个,用一只网兜装着。傻子又光脚来到那田缺口边,一边洗脚,一边搬来一块大石头说,“肘子,你龟儿子会走,老子这下用石头把你榨紧些。”可想而知,傻子洗完脚,穿上鞋,网兜里的鸡蛋虽然没有走,却成了蛋液四溢的再也提不起来的东西……
自然世上恐怕没有这么傻的婿客,自然傻子也没有娶到一个女子,自然该故事也未必真实。大竹县是我的家乡,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电视剧“哈儿系列”,当时大竹城一度大公路边有灯箱广告语:“喝哈儿酒,做聪明人”。大竹人,常自谑向外乡人介绍道:“我是哈儿故里人”云云。
今年端午节,老家上午有雨,小弟碰巧买了一只三四斤的团鱼过节。我们一家人端午节吃团鱼还是第一次,算是有口福。可给我小时候讲傻子婿客故事的爷爷,已经长眠在青杠林30多年了。闲坐小院听雨闲趣,写了《端阳节和傻子婿客》一文,只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