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唐俊高的散文集《走过》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行吟川中,千沟万壑都是歌”为题,30余位文学网友参加本次活动,共同探讨作品背后的沱江叙事与人生感悟。
分享会伊始,网友梁大毛以川中丘陵与沱江的地理文化为切入点,生动介绍了唐俊高的创作历程,称其为“喝着沱江雁水成长起来的优秀本土作家代表”。网友范冰冰随后热情致辞,不仅分享了为《走过》新书海报创作的诗作,更直言“从作品中读出了对家乡土地的深情,期待唐老师未来推出更多系列佳作”。
唐俊高在与网友汪古翔的对话中,深入剖析了《走过》的创作理念与文学思考。谈及成书过程,唐俊高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习惯:写作前喜欢和朋友交流想法,比如和汪古翔聊故事时,他会补充很多细节;写完后会发给朋友询问意见,也会请评论家白浩、庞惊涛、张德明等指导,力求作品更完善。
针对汪古翔提出的“文学中的‘痛’如何表达”“亲情散文创作技巧”“小说与散文语言融合”“采风文学写作方法”等问题,唐俊高给出了真诚解答。他认为,痛是人生常态,是一个哲学命题,写作时应迎痛而上,不能回避,还可通过多种手法和场景转换传递痛感;写亲情要避免把亲人脸谱化,要把他们还原成一个个活鲜鲜的“人”,要尽量避开辞藻堆砌,要用具体意象承载真实情感等。
互动交流环节气氛热烈。网友朱小平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走过时代的创伤,奔赴认知疗愈》;也有网友分享与唐俊高共事的经历,回忆其 “对创作细节的极致追求”;古筝爱好者、网友小米现场弹奏《绿野仙踪》,并表示 “从《走过》中读出了唐老师的侠客情怀与平和心态”。
作为资阳本土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走过》以“行走”为精神内核,串联起沱江流域的风俗民情、自然风物与家族记忆,既是唐俊高个人文学积累的结晶,也是资阳地域文化的生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