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31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达州市文联、市作协承办的全省文学志愿者骨干培训班在四川省达州市举办。来自达州市周边市区的文学志愿者骨干在为期四天的沉浸式学习中,通过专家讲座、实地采风与深度交流,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与文学素养,为扎根基层、服务人民蓄满能量。
在培训班首日,青年文艺家徐剑以《行走的边界与宇宙的无限》为题,以其广阔的视野与深刻的行走体悟,引导学员突破思维定式,探索文学表达的无尽可能。他强调,真正的写作源于对世界深沉的感知与超越地理局限的精神漫游。文学期刊《散文·海外版》主编王燕则带来了极具实操性的《散文创作及投稿之道》,她从编辑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优秀散文的特质,细致讲解如何锤炼文字、捕捉独特视角,并分享了高效投稿的策略与规避常见误区的方法,为学员们提供了发表稿件的经验。
除理论学习之外,培训班还安排了实地教学。7月30日,学员们深入宣汉县,开启了一场感知时代脉动的“寻根”之旅。大家首先走进宣汉县普光工业园区,领略现代工业的磅礴气势;随后探访微玻纤新材料展览馆,感受科技创新的精妙与前沿材料的魅力;最后驻足天然气博物馆,深入了解这片土地蕴藏的宝贵资源及其开发历程,体悟能源工业发展的壮阔篇章。
随后,队伍转向乡村振兴建设典范区域。行走在充满生机的田野乡间,大家亲眼见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生动实践,感受新时代乡村的巨变与蓬勃活力,为书写乡土中国积累了丰厚的一手素材。
7月31日上午,《文艺报》编辑康春华以《新大众文艺视野中的素人写作》为题,讲述了“工地大叔”刘诗利在劳作间隙坚持写诗、“沂蒙二姐”吕玉霞用质朴文字记录生活、青年作家刘楚昕从基层成长等鲜活案例,深刻阐述了大众文艺的蓬勃生命力与素人写作的独特价值,极大鼓舞了学员们在志愿服务中发掘、培育基层文学新苗的热情与信心。
据悉,本次充实而高效的全省文学志愿者骨干培训,让参训学员们满载知识的硕果、采风的见闻与肩头的责任,即将奔赴各自服务的广阔天地。他们将以此次培训为崭新起点,将所学所悟转化为服务基层、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更加自觉、自信地投身于记录时代、服务人民的文学志愿服务之中,为四川文学高原攀登新的高峰、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注入力量。巴山蜀水间,文学志愿服务的星火,正汇聚成照亮人心的璀璨光芒。(文图/孙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