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资阳市文联主办,资阳市作家协会、资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资阳·蜀人原乡作家群”作品研讨会举行。众多专家、学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以文学理论为灯塔校准创作航向,开启了地方文学与高校学术资源深度融合的新篇章。
研讨会聚焦于资阳评论家吴杰的评论集《自说自话》,以及资阳作家唐俊高、梁朝军、汪古翔的散文作品。来自校内外多位在文学批评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院师生代表一道,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全面、深入且细致的剖析与点评,碰撞出夺目的思想火花。
“涪江江水抱山流,淡烟乔木是绵州。”研讨会上,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周冰在致辞中,以这句诗为研讨会拉开了诗意的序幕。他详细介绍了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和文学与艺术学院的雄厚实力。他表示,此次研讨会既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力举措,也将为川派评论的发展添砖加瓦。他认为吴杰的《自说自话》展现出独特的理论品质与职业操守,丰富并拓展了四川文艺评论的内涵与深度。
资阳市作家协会主席唐俊高简要介绍了资阳市文学创作总体情况,在不同体裁的创作中均取得了各种成就。他表示:“我们坚持办好《资阳人城市文化读本》,坚持每年将会员在公开报刊发表的作品汇聚成《蜀人原乡作家群·资阳文学作品集》予以公开出版发行,为的是在‘蜀人原乡’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遗产!”
四川省作协原二级巡视员、评论家罗勇等人从不同角度对作家作品进行分析,或挖掘作品的深层内涵,或探讨创作手法的精妙之处,或阐述作品的社会意义,让大家对这些作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
资阳市文联主席温章良指出,资阳有着深厚的文脉底蕴以及对“蜀人原乡作家群”这一文脉的传承。此次研讨会,为资阳文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未来,资阳市将与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青年作家走进校园,更多教授专家走进资阳。资阳市文联也将继续为文学工作者搭建平台,激励作家们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让“蜀人原乡作家”在四川文艺版图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文图/胡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