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而设立。2019年起,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作“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题,旨在总结获奖作家作品以及当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经验。中国作家网邀请评论人回顾重温获奖者的代表作品、把脉其创作整体风格、解析其近年文学创作,力图形成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貌。四年间,专刊共进行四十期,参加专题研究的作者涵盖前辈学者、知名专家、青年学人近百人,亦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几代从业者的一次集中亮相。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栏目主持人陈泽宇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周克芹(2019年1月23日)

向 荣丨《为改革时代创造典型形象:周克芹的乡土创作之路》

(向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元珂丨《<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手稿谈》

(张元珂,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魏巍(2019年2月25日)

韩瑞亭丨《终结与先行——<东方>在当代军旅文学中的位置》

(韩瑞亭,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编审。)

胡世宗丨《魏巍:为大时代吹响号角的人》

(胡世宗,原沈阳军区创作室副主任,作家。)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李国文(2019年3月25日)

王 雪丨《得法而努力地耕耘——一篇手稿档案中的李国文》

(王雪,文学博士,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馆员。)

席思宇丨《“作家是属于他那个时代的”》

(席思宇,青年作家,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姚雪垠(2019年4月46日)

许建辉丨《从<李自成>看姚雪垠的文学贡献》

(许建辉,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馆员。曾长期担任姚雪垠工作助手。)

姚海天丨《从<李自成>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谈起》

(姚海天,姚雪垠之子,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长期从事其父遗著的收集、整理、编辑与出版工作。)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李準(2019年5月27日)

刘海燕丨《<黄河东流去>:一部“悲中见壮”的史诗》

(刘海燕,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中州大学学报》副主编,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刘新锁丨《<黄河东流去>的资源性意义》

(刘新锁,文学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张洁(2019年6月24日)

饶 翔丨《张洁:女性自我的建构与解构》

(饶翔,光明日报高级编辑、“光明文化周末”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杨金芳丨《<沉重的翅膀>的精神诉求:留下真情从头说》

(杨金芳,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刘心武(2019年7月29日)

孙 曙丨《刘心武小说的现实主义内在转换》

(孙曙,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汪静茹丨《刘心武:寻找稳定的“钟摆”》

(汪静茹,时任中国现代文学馆馆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路遥(2019年8月21日)

杨 辉丨《路遥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杨辉,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

宫铭杉丨《<平凡的世界>:一部有待全面认识的长篇佳作 》

(宫铭杉,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助理研究员,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凌力(2019年10月30日)

吴秉杰丨《凌力:寻找历史与现实有价值联系的一面 》

(吴秉杰,原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研究员。)

刘诗宇丨《<少年天子>:皇权下的“精神病象”》

(刘诗宇,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助理研究员。)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刘白羽(2019年11月22日)

张昆华丨《冯牧与刘白羽 》

(张昆华,原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

范咏戈丨《一部关于战争灵魂的诗意长篇》

(范咏戈,原《文艺报》总编辑。)

 

“茅盾文学获奖作家研究”之王火(2020年1月17日)

蒋 蓝丨《王火:以健雄之笔记录时代》

(蒋蓝,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人、作家。)

徐 璐丨《<战争和人>三部曲:对红色经典的自觉追索》

(徐璐,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

 

上一篇:百年文艺道路 两座醒目路标 下一篇:《灯盏2020》:选本的立场、审美与作家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