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山西晋中信息学院创意写作学院主办的“文学期刊品读会”举行,本次品读会聚焦《人民文学》2025年第3期刊载的骆平中篇小说《这世间所有的飞禽走兽》及丁颜短篇小说《鸽子的环》。活动以线上线下联动形式展开,小说作者骆平携研究生团队远程参与,与晋中信息学院师生展开深度文学对话,探讨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文学书写的多维可能。 品读会由晋中信息学院创意写作学院教师、作家班小说创作与批评工坊导师徐清松主持。

 

品读会汇聚校内多代创作力量 展开多维度对话

青年作者、山西晋中信息学院创意写作学院教师申宏伟表示,骆平新作以高校为叙事场域,塑造了退休教职工老宋、学术精英周启森等典型形象,延续了中国文学对知识分子群体的批判传统,又注入了新时代语境下的深刻省思。他认为,周启森既是学术围城的建造者,又是困守其中的囚徒,其学术生涯的沉浮揭示了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层异化。而作为叙事核心的老宋,则通过退隐观鸟实现与世俗纷争的诗意疏离,与周启森的沉沦形成镜像对照。

太古科幻学院教师扈逸文从叙事空间理论剖析文本结构,指出“高校行政楼与湿地观鸟区的空间对立,隐喻了知识分子的精神分裂”。

毕业生任睿嘉结合存在哲学视角,解读小说中动物意象构建的生存类型学:青头潜鸭打破繁衍常规、尘螨见证历史真相、蜜袋鼯创造“第三种生存可能”,这些非人类视角反观了人类社会的规范与偏见。

学生孙靖真提出,“飞禽”与“走兽”象征两种人生选择:周启森如“飞禽”追逐虚妄自由却坠入深渊,老宋似“走兽”扎根现实而获得超脱。

在这场持续三小时的对话中,周启森的“穷途末路”与老宋的“诗意栖居”,共同勾勒出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图谱。

据悉,“文学期刊品读会”作为创意写作学院“作家班”品牌活动,本次品读会凸显了“学术研讨与创作孵化”并重的教育生态。主持人徐清松介绍,工坊通过“文本细读+作家对话”模式,已培养百余名学生参与《人民文学》《收获》等刊物的作品研读。2021级旁听生任睿嘉、张佳荣等,以“创作者兼批评者”的双重身份分享经验,展现了文学教育的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