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由营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充市作家协会影视专委会、营山县文学艺术协会联合主办的“乡村振兴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交流采风活动”在营山县举行——这是南充市影视文学作家自2023年以来第三次走进营山开展创作交流采风活动。南充市作家协会主席瘦西鸿,副主席兼影视专委会主任李蓬,南充市原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县文联文学顾问、书法家刘泽笑,南充籍著名导演孙小茹,南充市作家协会税务分会主席语泉,南充市作协影视专委会成员姚荣、张前川、吴秀红等参加活动,营山县文联主席晏良华,县文联名誉主席、营山县文学艺术协会主席陈天忠,副主席李子国,县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粲,副秘书长晏小平以及县文联委员毛超群、赵双来以及文艺界擅长影视创作的部分作家、诗人和乡村振兴实践者、企业家等共30余人参加了采风活动,大家齐聚一堂,深入乡村一线采风,共话乡村振兴影视创作新图景。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914290237572169728

实地采风:触摸乡土脉搏,激活创作灵感

活动当日,采风团先后走进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回龙镇龙坝村知青点、渌井镇兴云村拾光森洛营地和黑山羊养殖基地等乡村振兴示范点采风学习。

作家、导演与当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了解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创新、文化传承保护等生动实践。青山绿水间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古韵新生的传统村落、返乡青年的创业故事,为创作者们提供了鲜活素材。“脚踩泥土,才能写出有温度的剧本。”著名导演孙小茹如此感叹地说,要创作好一部影视作品,必须深入火热的生活一线,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温度的好作品。


座谈交流:凝聚智慧,共谋乡村振兴影视精品

在深入田间地头、乡村院落实地采风后,采风团一行在渌井镇最新打造的文旅民宿——兴云村森洛营地召开了座谈会,座谈会由市作协副主席、影视专委会主任李蓬主持,作为市影视专委会成员,县文联主席晏良华首先代表县文联致欢迎辞,晏良华在致辞中回顾了营山县近年来在影视文学剧本创作和拍摄方面取得的成绩,并系统梳理了营山影视文学创作的“成绩单”:如我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天忠根据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文建明先进事迹创作的报告文学《红土壮歌》被改编为电影剧本《头等大事》,并在营山成功拍摄,根据全国道德模范侯方杰先进事迹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白衣丹心》被改编成电影《蓝风衣》,斩获国际和国内多项大奖及“五个一工程奖”;县文联主席晏良华创作的小说《二毛和丫丫》被改编成微电影《毛毛和丫丫》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电影节多项大奖和第四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金羽翼奖最佳观众好评奖;营山籍作家、市作协影视专委会主任李蓬创作的院线电影《县长当村官》在院线电影上映,创作的多部微电影在全国获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营山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国龙创作的儿童文学《瓦屋山桑》影视化项目启动,纪录片《营山的红色记忆》登陆央视军事频道……

晏良华表示,营山正以“影视+”赋能乡村振兴,今后将组织营山的影视作家创作出更多具有艺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影视精品力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随后,南充市原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县文联文学顾问、书法家刘泽笑作了发言,作为走出去的营山人、他回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自己走上影视工作的人生经历,表示要发挥余热,为营山影视文学创作和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中国作协会员、县文联顾问、县文学艺术协会主席陈天忠分享了本人从事影视文学创作方面的经历和取得的成绩,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发挥余热,抒写好新时代的营山篇章,同时对影视文学创作提出了建议。

在自由发言环节,谭廷勇、姚荣、张前川等人就文学创作,特别是影视创作谈了各自的感想。营山本地作家毛超群、江小林、赵双来、刘粲、晏小平等人就如何创作作品谈了自己的观点,本地熟悉农业农村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退休干部张照祥、李子国、企业家何建东等人就如何宣传营山、实现文企融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名家建言:让镜头对准田野,用光影记录时代

座谈会上,南充籍著名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孙小茹以《乡村振兴题材的创作方法论》为题,用一个多小时时间作了专题讲座。孙导分享了自编自导的电影《水雨童话》《星光梦旅》《盛世秧歌》《青春的应答》等曾入选金鸡、百花奖,入围上海、香港、澳门、东京、莫斯科、明斯克、开罗等多个国际电影节等作品,孙导也曾获得过最受欢迎导演奖、最受欢迎新人奖、及电影节“女性导演单元”优秀电影奖等。她在专题讲座时,也立足南充这块热土讲述了她在南充拍摄的多部电影的故事。并对营山如何创作好乡村振兴题村的影视作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中国作协会员、南充市作家协会主席瘦西鸿就本次采风活动作了小结。他指出,南充作协前两任主席魏继新与李一清均有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且在全国具有极大影响。魏继新的《燕儿窝之夜》曾先后改编成电影、电视和川剧,改编的同名电视剧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李一清的《山杠爷》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和川剧,改编的电影《被告三杠爷》获第一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他强调:“乡村振兴题材创作要避免口号化,需扎根人民、提炼生活本质,用真实故事传递时代精神。”瘦西鸿说,营山县在乡村振兴方面颇具亮点,同时营山还是《西游记》导演杨洁的家乡,这也是南充影视作家屡次选择来营山采风的重要原因。本次采风,大家看到了营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农村风貌,以及现在乡村振兴的新业态,同时也感知了营山未来。大家的交流,观点上的碰撞,也实现了今天举办采风交流的目的,能够感知精神层面的意义。今后,南充市作协,以及南充的文学创作者,一要注重挖掘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精神,现在属于新的时代的崛起,农村文明由刀耕火种到肩挑背磨,再到现在走入AI,作家们要将个体融入时代,扎根乡村,深入农村,使营山呈献不同的文化生态和精神状态,能够对别人起到指引作用。二要注重展示才华。作家们各自有各自的才华,也因此与别人活得不一样,热爱文学,如何展示才华,需要让自己的作品能够让别人看得到,有所感悟,而不是自我感觉良好。三要注重贡献成果。作为影视专委会,连续三年在营山搞了许多活动,出了一些成果,但还有许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创作作品时,要注重主题的挑选、题材的选取、精神的提炼,从我们对时代的观察与感应中提炼出自己的作品,以促进文学作品的创作。

与会作家、企业家及基层工作者也积极建言:建议建立"乡村素材库",推动创作者与一线实践者结对;呼吁关注新农人、非遗传承人等群体,挖掘乡村振兴中的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正如瘦西鸿在总结中所言:“乡村振兴是时代的命题,更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期待营山的青山绿水间,诞生更多记录中国乡村巨变的经典之作!”(营山县文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