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化数千年绵延不绝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基本标志。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教育,今年省两会,我也专门梳理了几点这方面的建议。”1月21日,省政协委员刘旭晴告诉川观新闻记者。
刘旭晴发现,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在网络时代大环境中长大的中小学生汉字书写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农村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据西南某市某农村中学了解,50%的学生握笔和写字姿势不规范、不正确,75%的学生书写字体难看;有的学生写字‘缺胳膊少腿’,笔画不到位,无间架结构;有的学生字迹潦草难认等,导致手书面临新挑战。”
究其原因,刘旭晴认为有几个方面,分别是对汉字书写教育重视不足、认识不够,缺乏较高素质的汉字书写教育人才以及高质量的汉字书写基础设施建设较差等。
刘旭晴认为,持续完善评价体系,增强考核力度是根本。她说:“我觉得将汉字书写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综合考核评价之中很关键,及时组织编写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书法教材,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学校办学水平中,纠正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切实提升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能力。”
刘旭晴还表示,聚焦师资建设,增强软实力以及加大设施投入,增强硬实力都是重要的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教师书法培训,提升从业在岗教师‘三笔字’的书写水平,配置专门书法教师,设置最低书法课时。同时,强化学校汉字书法教育基础设施,依托乡村振兴留足汉字书写教育公共场所,如建设汉字园地等,让学生感悟汉字里的中华文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