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系列活动在四川成都启幕,备受期待的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十大奖项揭晓。最为重磅的最佳长篇、中篇、短篇科幻作品奖分别由《井中之城》《笛卡尔之妖》《土楼外的春天》摘得。
刘洋的最新力作《井中之城》大胆描绘了一个建造在“井中”的城市,想象了人类进入元宇宙时代的日常生活,试图探讨“元宇宙”的合理性与潜在的危险性。去年已斩获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的《笛卡尔之妖》构建了一个数据模型,模型可以激发创造意识体,自我成长为一个完全的智能。海漄创作的《土楼外的春天》则讲述了末日题材的故事,主角在面对末日危机时,对科技和未来展开了思考。
此外,《王者荣耀·琥珀纪元》获“最佳科幻游戏剧本”奖;《流浪地球2》获“最佳科幻影视剧本”奖;《三体漫画:第一部》获“最佳科幻漫画作品”奖。年轻科幻作家何山、刘梓恒、庞煜颉、龙腾、任柯晔获“最佳青少年科幻作家”奖;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获评“最佳科幻文学机构”。
本届大赛还特别设立了“天问特别奖”——十年十部最受欢迎翻译引进作品。该奖项由去年的世界科幻大会会员和今年的“天问会员”共同投票评选,涵盖了过去十年间在中国出版的全球科幻佳作。澳大利亚作家格雷格·伊根的《格雷格·伊根经典科幻三重奏》、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古恩的《寻获与失落》等十部作品最终脱颖而出。
首届天问华语科幻文学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支持指导、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自参赛邀请发布以来,大赛吸引了全球范围的优秀华语科幻作品、作者及科幻游戏、动漫、影视等相关从业者报名参赛。征集期间,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报送参选作品(机构或个人)共计1162部(人)。
“我们去年在世界科幻大会上推出‘天问计划’,希望激发科幻文学创作者想象和创造的活力、动力,催动更优质的科幻文学作品诞生,并促进华语科幻与世界科幻交流借鉴、融合互进、多元共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天问计划”的启动和本届大赛的实施,就是要促成更多科幻文学跨界融合、演绎衍生出更加趣味盎然、多姿精彩的科幻世界。
当天还发布了《2024中国科幻城市指数报告》《2024中国成都科幻产业报告》等成果。根据报告,全国科幻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呈现出以京津、成渝、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四大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化发展格局;北京、成都、上海位列全国城市前3。全国科幻产业在过去一年从“百亿级”迈入“千亿级”,实现了营收1132.9亿元。其中,成都科幻产业总营收235.21亿元,相较上年同期增长17.49%,是支撑全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周洪双、通讯员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