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现场图
工业题材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类型,对工业文化传播推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月11日,由四川省作协主办,星星诗刊杂志社承办的“凸凹新诗集《怀揣手艺的人》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作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张渌波出席会议。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振亚,中国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评协主席李明泉,四川省诗歌学会主席曹纪祖,四川省评协秘书长白浩,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四川省作协副秘书长牛放,巴金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干海兵,西华大学教授、诗人王学东,《星星》诗刊杂志社全体编辑及读者代表王国平、熊游坤、黄世海、朱晓剑、胡马、印子君、徐甲子、王仁根、茶心、梅子等省内外40多位评论家、诗人参加会议。研讨会由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主持。
龚学敏主持会议
据悉,凸凹新诗集《怀揣手艺的人》研讨会是四川省作协2023年度重点精品助推工程系列活动之一。《怀揣手艺的人》是2023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工业诗丛”首辑作品之一,由诗刊社副主编霍俊明担任主编并作总序。作为全国第一部书写中国古今工匠的个人专著,诗人凸凹耗时35年,用朴白、有趣的诗歌语言,为古往今来的60位工匠、技术能手,描绘的生动素描画像,是一名诗人向百工百技诚实致敬之书,是手艺向手艺的问候与示好。诗集分“春之辑:逝者的水房子”“夏之辑:他的木头会唱歌”“秋之辑:手感”“冬之辑:29岁的大国工匠”四辑。此外,出版社还邀请武汉市职工读书会朗诵团为读者制作了电子朗诵版。
专家发言
此次研讨会,与会评论家、诗人及读者代表分别从诗集《怀揣手艺的人》的作品选题、思想、结构、语言、语境、个性等方面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着眼整体与细节展开了抽丝剥茧式的研讨,真知灼见频出。
霍俊明在发言时指出,凸凹从历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深入对话这些中国工匠,将60位中国工匠以诗化和整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的群像也构成了极为生动的历史景深以及时代表情。他认为,凸凹将工匠们的技与艺提升到了“道”的高度,“术到极致,几近于道”,即所谓的“技道合一”,这些工匠的技艺不止合乎于道,而且这些技艺是有灵魂刻度与生命体温的,而凸凹的诗歌则展现了这些工匠与他们的技艺所携带的精神载力与行业魅力。
向以鲜认为,凸凹《怀揣手艺的人》,以现代诗歌的形式,为中国工匠造像,从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或侧影,展现出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史中最为生机勃勃的景观。诗人以其独具匠意之笔,或写意或工笔,描绘和雕刻了60名中国工匠群像。诗人16岁即进入航天系统,在航天工业的23年间,干过钳工、车工,当过刀量具设计员、工厂规则员、工程师等。诗人自身那段工匠切身经历,对于完成这部作品,具有重要背景意义。真正的诗人,一定是一个“怀揣手艺的人”。这手艺,不仅指的是诗的手艺,诗歌语言的手艺,诗歌写作的手艺,也是诗人劈开世间清浊、雕出人性美丑的手艺。也可以说,“怀揣手艺的”诗人,就是一个匠人,一个如杜甫所说,终生“惨澹经营”的“意匠”。对于诗人对于人类而言,飞翔有时不一定是要飞向天空,向着自己的内心,向着自己的信念潜行,也是一种飞翔,甚至是更为艰辛和伟大的飞翔。恰如诗人凸凹在《面壁六十年——致敦煌壁画修复师李云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本是一只云中鹤/却把入洞面壁/作为自己/更高远的修行/更广大的飞翔/看不见的羽毛/一丝一丝,擦拭时间的补丁”。诗人就是怀揣手艺的人,怀揣秘密飞翔技艺的人,双足踏在大地之上。
罗振亚指出,《怀揣手艺的人》多落笔于技术手艺,却没有彻底被技术手艺规约,而指向着怀揣手艺的人的灵魂,尤其是爱、人性、时间等精神命题的演绎;让读者看到了那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普通劳动者的踏实肯干,甘于奉献,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脊梁们,撑起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未来与希望!他认为,凸凹的《怀揣手艺的人》为诗坛新工业诗写作提供了写什么与怎么写的双重经验。新世纪以来,新工业诗的写作人口剧增,只是同质化的倾向日益严重,诗人彼此之间的辨识度也越来越低。在如此语境中,凸凹鲜活而又饱含技术含量的新工业诗探索,为突破新工业诗的困境打开了一种可能。
白浩从工业诗学的建构出发。他表示,凸凹旗帜鲜明地宣称自己写的是“工匠诗,“工匠”在农耕文明时代就有,从个人的手工制作到作坊,统称为“百工”,这是原始的手工技艺,如酿酒、勾兑酒、品酒、评茶、邮递、古籍修复等等,均是古已有之的行当,在凸凹看来,现代工业文明一样承续着这种“工匠手艺”,也承续着“工匠精神”。正因为这种文化传统的承续性,因此,凸凹的工匠诗就与工业诗路径不同,非全盘工业化、现代化的底座性革命,而更多地是传统思维模式、认知模式与现代的结合、融汇,是传统与现代结合过渡型建构,是以农业文明的胃来消化工业文明时代。传统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意象组合,既让工业化事物得到了传统意象的认证,而且也使得传统诗歌的老意象不落窠臼,赋予了现代生活与现代意象的新活力,从内容到意象实现双重的诗歌现代化。
凸凹
凸凹在介绍《怀揣手艺的人》的写作及出版情况时说:“基于对诗人的认识,2008年,我把我的一本收入有146首诗的集子,命名为《手艺坊》。基于对工匠的认识,习诗至今,从1987年夏到2022年夏,35年间,我为142名中国工匠写有诗歌,《怀揣手艺的人》收入的60件作品,正是我的‘工匠诗’精选集。让精美、虚缈的分行艺术,与灵巧、实用的各行手艺产生联系,无用之用与有用之用嫁接一体,以形成巨大的反差美和张力美,是我在这本新书中尝试的对诗创手艺的一项微实验,一宗小追求。”
张渌波讲话
张渌波在讲话中指出,诗人要为天地立心,为时代铸魂。他希望,我们的诗人要做时代的明白人,做生活的明白人,做人生的明白人,做诗歌的明白人。他强调,我们的诗人身处新时代,只有融入新时代,明白新时代特征,才能创作出与时代共鸣的好作品;做生活的明白人就是要融入生活、融入人民,“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是我们所有诗人的必修课;同时,诗人要明白自己的人生定位,做诗歌的明白人,做一个对诗歌有感情、有热情的人,这样的诗人才能出创作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伟大实践、反映人民群众喜怒哀乐的真情实感、为人民群众所喜爱的好作品。(文/梁曌)
与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