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副本.jpg

4月26日下午,四川省作协“四川作家 欢迎回家”系列活动之“名家零距离”在省作协举行。谭楷、伍立杨、李怡、蒋蓝、张勇、潘朴等文学名家与27位基层作家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作经验。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省作协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李铁,省作协创联部主任彭飞龙,省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杨华,巴金文学院副院长干海兵,省作协创作研究室副主任杨献平来到现场,共同聆听代表和老师们的交流分享。活动由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主持。

作家代表就“怎样把握时代、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现代文学承继”“影视转化和剧本创作”“文章写作方法的传统继承与创新”“如何突破创作瓶颈”等问题向各位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

a222b9eafaa37afe7ca6457cb0c2087_副本.jpg

谭楷以伊莎白举例,回答了“怎样把握时代、文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的问题,他强调作家对于祖国的热爱应当是融入生活,融进血液的。此外,广泛而持久的阅读尤为重要,笑称“文学也是要多吃杂粮,营养才够丰富。”

4_副本_副本.jpg

关于“现代文学的承继”,李怡认为,人生体验、语言表述,都是现代文学给我们的资源。但文学需要自己去提炼,前人的积累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创作,要用我们的感受和方式来书写、表达,走自己的人生。

70f6c9b7155_副本.jpg

关于“影视转化和剧本创作”的问题,张勇特别强调了市场对文学作品的选择和需求,并就小说与剧本的创作谈了自己的见解,“小说有很多自主的东西,包括人物内心世界和环境描写等等,剧本则是很直接的表达与呈现。小说文学性更强,编剧则更注重技术性”。她寄语回家的作家们要坚持自己的文学爱好,并将其进行到底,作为终身的追求。

6_副本.jpg

蒋蓝和作家代表们谈了自己对于文学史的理解和挖掘,并回答了作家代表提出的关于“文章写作方法的传统继承与创新”的问题,“创作的同时,我自己也是一名编辑,对于文章的写法,没有过时不过时的说法,文章无所谓新旧,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叙事的切入口。”

7_副本.jpg

潘朴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作体会,以及遇到创作瓶颈时的处理方式,“拖延症很困扰我们,却又是让你免于猝死的良药。当我们状态好的时候可能会忘记停下来休息,对身体状况是极大的考验。”潘朴认为,创作应该是像马拉松那样的持久过程,身体是你取得最后胜利的资本。对于创作瓶颈的应对,他认为疲惫的时候,更有可能会爆发巨大的能量。拖延带来的焦虑,最后极有可能会转化成创作的爆发力。文学创作要学会停顿,也要平静地接受创作中的各种状态。

IMG_7131_副本.jpg

最后,同时作为活动主持人的伍立杨为大家做了精彩的总结,“今天在此相聚,与各位文学名家近距离学习交流,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机缘。各位作家代表要将老师们的精彩分享加以总结:在交流中得以提升,在总结中实现精进。”(文/周国英 图/梁曌 黄黎)

IMG_9165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