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统战部组织北二外中外文学研究领域的党外代表人士一行赴四川省作家协会进行专题调研座谈。省作协党组副书记鲁娟,省作协副主席、《四川文学》主编、社长罗伟章,省作协秘书长彭飞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中文系教授李林荣,新闻系教授孙庚,英语学院语言学系副教授李芳,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副研究员王静等出席座谈。双方围绕四川文学的地域特色转化、方言保护、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以及作品海外译介与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讨论。


https://www.sczjw.net.cn:443/cms-web/ueditor/download?id=1008930559637241856

会议现场


会议邀请了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的专家学者、诗人及一线创作者进行交流对话。

罗伟章介绍了四川文学发展现状,重点分享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扶持、地域文化题材作品打造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四川丰富的地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学资源将助力四川文学精品走向国际舞台。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彝族诗人罗庆春表示,四川方言的文学表现力及其在保护语言多样性中有着重要价值,同时对彝族、藏族等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现状、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多元图景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诗人汤巧巧就成都茶馆文化、民族风情等独特地域资源如何转化为小说、诗歌、散文等各体文学的艺术魅力并如何走向世界分享了见解。西南民族大学教师、阿来工作室签约编剧刘虹利表示要借助北二外在翻译学与国际传播方面的学科优势,推动四川优秀作家作品的精准译介与有效传播。四川大学教师、诗人康宇辰认为,中外文学专业要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扎实创作能力的新型人才,激励与引导大学生群体进行文学创作。

在总结交流环节,鲁娟表示,此次调研是发挥四川省作协桥梁纽带作用,连接文学创作与学术研究的一次有益实践。北二外调研组认为,四川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蓬勃的创作生态为高校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资源。双方均期待未来能在文学译介、创作实践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共同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和文学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次座谈会不仅加深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四川文学界的相互了解,更为后续的实质性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文学川军”与国际传播高校力量的一次重要握手。(文/傅汝欢;图/梁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