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追剧,看到电视里的人穿着长裙披着锦帛,坐在那亭台楼阁里,或听清风呜咽,或弄琴吹笛,只觉得那才是神仙日子,逍遥自在。为此,我不惜裹上床单,罩上纱巾,在楼道里搔首弄姿,结果效仿了一圈终究是场笑话,毕竟哪里来的亭台楼阁,去成全真实?

现在汉服文化兴起,民族自信把那些美轮美奂的服装送到手边,穿戴整齐不说,连发髻都绾上,朱钗头花的也点缀了,却还是与周边的现代建筑撞在一起,出了江湖古韵的戏。

于是,寻找古韵之城,就成了执念,为此我曾烟花三月身着古装去了扬州,在那熙熙攘攘人潮汹涌的公园里求得一张照片里的片刻意境;也曾去宋城的仿古街里,避开拍摄轨道和群演的爱岗敬业,只求自己能沉浸一分一秒的古风。

谁料这次采风之行,踏入青川,走进瓮城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自己想要的那片古韵如桃花源一般已经觅得。

木楼层叠,宣窗青纱,若着一袭宋制常服在身,拎着荷包,便可悠悠哉哉,或倚窗观水潺潺,或踏阶踩青绿,或俏皮的戏弄水车,或扶一朵淋雨的花,假装林妹妹的心境去怜爱一番,倒是入境入戏入梦了。

偶得,真是偶得。我向来喜欢古韵,喜欢花花草草,喜欢午后慵懒的阳光把一条青苔砖路照出岁月的美,然后看着清风拂过,仿若岁月的画卷被打开,于是有名伶的嗟叹唱腔,有姑娘的银铃笑声,有孩童的竹马对仗,有茶壶里的咕噜腹语,有老人家的眉眼弯弯,更有一曲悠扬从指间或唇边飘洒而出,让明明静谧的街道满是生机,又让生活的喧嚣变成温情的平凡。又或者……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听那些雨滴打在青瓦石砖上的叮叮咚咚,看着一把纸伞与裙摆的摇啊摇,在视觉里变成终究模糊的色彩……那时,或翻弄书籍,或提笔书写绘画,都能找到初心与宁静。

青川,清秀之川,瓮城这般的老城,老街,老味道让我入梦。

当复古成为流行,不过是根上的恋。想我们崇尚着家文化,祖宗文化,所以对于家国自是一体,当老街把上下五千年的眼角眉梢都带出来的时候,便似含蓄的笑容里也有热情的火。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当孔子带着儒家走来的时候,我们的庙堂之上有了图腾;“天下莫若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道祖的真知让我们以水为缘为财为势;“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梦蝶的庄周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想……看看青山的郁郁葱葱,看看溪水的潺潺清澈,再看看走在吊桥上悠悠荡荡的我们,还有那倚在廊桥里听风的少男少女,古韵的美,是大自然的温柔将你我拥抱,让我们一起在春末夏初的缱绻花海里闻香听风,诉心。

青川偶得了古韵,于瓮城,于采风之行。

疫情中的蜀地,依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