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一群房屋聚在一处,从久远的时间深处行来,都会生长出许多故事:或市井烟火,弥散水土日常的民情俗味;或人物传奇,增添历史风云的壮怀激烈;或男女悲情,印证人生无常,命运弄人……尤其是,这一群房屋还住在山环水抱的幽秘之地。

向峨正是这样。乡志上说:先有向峨场,后有向峨乡,这个都江堰水利工程上游的秘境,建制时间虽短(1940年6月正式开场,其时尚属蒲阳乡。1950年 10月,划蒲阳乡所管辖的一部分成立向峨乡),守护着它的巍峨的二峨山却已兀立千年。远望重峦叠嶂,林密山高,似乎一路皆巉岩壁立,树虬藤结,然而一朝拨开其笼罩晨昏的如烟雾岚,目光穿透那随四季而荣枯的草木,却有绿染的百顷波光沁润人心,有婉转的鸟啼随风飘飞……

向峨古老而年轻的足印里长满了各样传说。尤其落日时分,你到位于乡场上方蒲张路复线上的观景台上凭栏远眺,清风徐来,在一望无际的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园和青幽幽的竹海之上,那一片郁郁葱葱连接藏羌腹地与锦绣平原的大山如深远阔大的背景,给那些起起伏伏的故事平添了几分野莽与苍凉。

2017年初夏,我在向峨行走,找寻那散落一地的传说或曰故事,说也奇怪,天空中每天总有几朵悠悠的白云多情且缠绵地陪伴着我。在李家山色泽班驳氤氲着旧年气息的神秘的飞来寺(中峰寺)里;在寺内巍然支撑起大雄宝殿的马桑树干做成的圆柱旁;在不倒岭一带青苔密布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似乎蕴含了丰盈温柔雨水的悠悠白云漉漉地湿了我在山野远村间的步履。

“吟咏仿余风,染轴舒素低。”或许,这人世间所有的故事,原本就潜染了阴柔与阳刚,韵致着温婉与壮烈……

 

绿染的声音


向峨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绿染的声音。车到崇义出口从高速的风驰电掣中,时间突然慢了下来,再缓缓向前,扑面而来的是天幕下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峰丘,像雨后大地上生长出的一朵朵蘑菇,林木葱茏,色染青黛,在前方的视线里拔耸得高低错落。

峰底皆沟,多呈葫芦状或长蛇形。我注意到,有红砖青瓦的人家三三两两,掩映在沟两边的竹林旁、水田边。

黑色的柏油路面沿着瓦屋村舍静静向前伸展。不时有青灰色的炊烟在车窗外缓缓升起,顿时亲切了我的心境。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恍然之间,从成都到崇义,再由崇义到向峨的这一段路程仿佛已让时间倒流。

车再徐徐往前,空气中已然流动着一条看不见的河,将手伸出车窗,随便一抓,就能抓到湿润的音符。无数个音符飘在空中,组成一支绿色奏鸣曲,一路叮咚,一路沁润。转过一个爬满绿色的山坡,天地豁然开朗,向峨已在眼前。站在乡政府的大院里抬眼望去,四周那遍山漫溢徐徐舒卷的绿浪一下子就洗净了都市里倦乏的身心。恍惚中,清风徐徐,山歌渺渺,似已如临仙境。

 

水舞莲花湖


到处都是水。水的清韵,水的狂舞,水的舒缓,水平如镜,水连天接地,把水中的山、山上的树、树旁摇曳的竹,竹下蔓延的草,把空中翩飞的白鹭,把水面慢腾腾浮游的野鸭,把所有妙不可言的景色连成了一个整体。

再看,好大一个天落到了水里。

这就是莲花湖。当地人告诉我,湖区由七条形态各异的支流汇集而成,是一处集险、灵、秀、幽、妙之韵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莲花湖因莲花洞得名。

正是午后,我如一尾鱼回到了水的怀抱,随着波浪在船舷边徐徐推开,身心的每一点已与这片山水完全融合。我发现自己饱满而轻盈,感觉内心盛大而舒缓。猛然,我心中一颤:这不正是水舞莲花湖么?

是的,是水的切削之功,衬托出了群山之中莲花湖的百顷清波;是水的滋润之力,构成了水山连天的自然奇观。水赋子了向峨这片山地以生命与灵性,永不疲倦演奏着二峨山下向峨的潇潇神韵,为她氤氲出暖至心底的祥和之气。

 

茶里的幸福时光


午后的时光是从一杯清茶开始的。

茶在茶溪谷入口处潺潺的山溪旁,漾在古朴的青花盖碗里,一揭开,李冰那年的清香悠然浮起。人是从红尘里信步而来的,身心染了绿,只片刻时光,灵魂就觅得了幽静的天地。有风,在对面山坡的翠竹间漫着碎步,林间阳光班驳。有云,在天上悠悠飘荡。躺在当地出产的藤椅上,捏卷书,燃一支烟,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就这样,2017年初夏,我和向峨的青山一起悠然进人了午后的幸福时光。

同样进入这幸福时光自,还有我的邻桌。这是一群游客有老有少,大概是准备下午回成都去,正在兴致勃勃地讨论在向峨的这一顿晚饭是去吃老腊肉石磨豆花等农家特色还是品尝蕨鸡苔(蕨菜)慈竹笋等山野美味,正讨论着谁的手机响了,别有韵味的女声成都话飘到耳边:喂,小李啊,我们在向峨。向峨尔都不晓得嗦,那你晓不晓得茶溪谷、莲花湖呢?哎呀,这些你都不晓得,那猕猴桃你总吃过噻?告诉你吧,向峨到处都是猕猴桃!这哈晓得了哇,那好久把朋友三四约到来耍哈…

不知什么时候,我已从向峨赐予我的幽静里醒来,眼里噙了热泪,幸福地享受着耳边这欢快地喧腾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