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向峨,位于川西北盆地边缘的一个小镇。数亿年前,自然的大手翻覆之间,高山沉沦,江河隆起,无情的地壳运动造就了高原与平原之间的这片多情的山水。
春去春回,当人们沉醉和徘徊于二峨山、莲花湖、茶溪谷、安缇缦……之间时,大家很难想到,一个甲子前,就在我们脚下的这片青山绿水之间,也曾有一段火红的岁月。
那一点星星之火,也曾以向峨的名义。
在川西坝子上燎原。
二
1943年,地处灌、彭、崇三县交界(现仅灌、彭之交)的山区向峨场一带,土匪集聚,文化落后,交通闭塞,政令难行,封建恶霸各据一方,是国民党反对统治的薄弱环节。我党利用这一地区的有利形势,在这里开展了革命活动。
中央南方局直接领导的地下党党员胡春浦和川康特委领导的地下党员张家壁等同志便在成燃公司附近创办了党领导的煤矿企业——向峨炭厂。由于该厂汇集了许多进步青年,又距成燃公司(都煤)仅几千米地,因而对成燃公司的工人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向峨炭厂因抗日战争胜利后形势变化而停办。党的领导人及部分进步青年转移至成都,部分工人则到成燃公司工作。
1947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成都白色恐怖愈加严重。原向峨炭厂党的领导人之一的张家壁和进步青年兰珩诩(女)、杨太德、秦慕良、杨光鼎、张扬、张志文等先后转移到向峨隐蔽。在张家壁的领导下,杨太德、秦慕良利用原向峨炭厂人事关系到成燃公司当上了管事,其余的人有的教书,有的与人合伙做些小生意。有的则以恢复向峨炭厂为名,在工人中组织“川东北同乡会”等形式进行革命活动。
10月,张家壁、张扬、杨光鼎、陈志文等离开了向峨。11月初,川康特委雅乐工委会负责人吕英来到成燃公司和兰珩诩、杨太德、秦慕良等人接上了关系,不久后,吕英先后接受了兰珩诩、杨太德、秦慕良三人正式入党。1948年1月上旬的一天,由吕英主持,在彭县磁丰乡李辉字家,兰珩诩隐蔽的住屋处召开了有兰珩诩、杨太德、秦慕良参加的党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研究分析了公司和向峨地区的政治形势。认为建立党组织的时机已经成熟,经过讨论,决议成立党支部,加强党对成燃公司工人运动和向峨地区农民运动的领导。会议选举兰珩诩为支部书记,确定杨太德分管工人运动,秦慕良分管农民运动。
3月,兰珩诩调离,支部工作由杨太德负责。
5月下旬,杨太德因身份暴露被迫转移离矿,向峨党的地下工作进入更加隐秘的状态。
三
时间到了1949年11月,党组织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当月,“临工委”委员李维实在郫县青龙场召集温江郫县、崇宁、灌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上,李维实传达了“川西边临时工作委员会”的会议精神,决定温江地区建立“岷江支队”。
但为了壮大声势,迷惑敌人,将“岷江支队”更名为“岷江纵队”,领导温、郫、崇、灌四县支队的活动。会议研究了纵队的编制及干部配备原则,研究了支队建立后的具体任务和工作,并将一至四支队的番号给灌县。会后,发给了五星红旗的标准样旗,宣传资料和少量的活动经费“岷江纵队”建立后,崇宁由封家祥、李树朴负责,温江由张光汉负责;郫县由张文著负责;灌县由尹泽生张仲安负责。尹泽生、张仲安返县后,积极筹备,建立了“岷江纵队”一、二、三、四支队。一支队是灌县党组织准备控制的河西匪首袁旭东队伍,其主要活动地区在河西。由袁旭东任支队长,目的是使能够接受解放。二支队是“民革的一支武装,支队长王捷(又名王正伦)。其主要活动多在城关,如刷标语、办壁报、宣传迎接解放等。三支队是经彭玉鸣联系后由汶川联防大队和理县保商大队长组成。目的是改编反动武装,和平解放汶川、理县,为解放军顺利进军十六区创造条件。由高世万任支队长,郭有隆任政委其活动范围为汶川、理县一带。曾刷写“拥护共产党”“欢迎解放军”等标语,开展迎接汶川、理县解放工作。
而“岷江纵队”的四支队则是灌县党组织的基本队伍“岷江纵队”灌县地区的骨干力量,它是党领导的向峨丰桂一带农民武装“猎枪会”的公开队伍,其骨千多是我地下党同志,成员也多为工人和贫苦农民,有一定的斗争经验和革命觉悟,由地下党员杨荣泰任支队长,申世清任指导员,支队下辖三个区队,第一区队长李福田,第二区队长周正发,第三区队长杨荣泰。
12月中旬,“岷江纵队”四支队在向峨碗厂召开成立大会。会议传达了“青龙场会议”精神,并向队员发了标志讲了五星红旗式样和制作,要求队员有仗打仗,无仗维持社会治安,保护公路、桥梁、工厂、煤矿。
四
“岷江纵队”四支队成立以后,积极在灌县向峨和崇宁丰桂一带乡间活动,宣传“约法八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传迎接解放,揭穿国民党制造的“共产共妻”“开红山”等谣言,澄清视听,安定民心,安定社会秩序。
同时,侦探乡保人员应变情况,监视其活动,并积极策反,尽可能地团结多数,孤立敌人。他们还和与向峨紧邻的都江发电所“护厂队”队员密切配合,散发传单,宣传《四·二一》《四·二五》布告和命令,宣传护厂、护矿保护桥梁和水利设施,组织煤矿工人护矿等。此间,“岷江纵队”在河东、河西乡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乡间场镇可见“岷江纵队”的宣传标语和一些佩戴“岷江纵队”标志的群众。同时尹泽生又通过组织,从95军搞到一些坏枪,交都江发电所修理后发给向峨的岷江纵队四支队,有力地武装了四支队的队员,增强了战斗信心。
这时乡间场镇,“解放”成了人们谈论的中心,形势发展很快,党组织又从乡下调回了在安龙一带搞策反的“火星社”成员徐宗权,同灌县一些教师和学生及进步人士组织了“解运会”,宣传解放,迎接解放。人民解放军 184师进城时,“解运会”同志和群众一起上街欢迎。人民军队的铁的纪律有力地戳穿了反动派制造的诬蔑共产党、诬蔑解放军的谣言,鱼水之情代替了老百姓心中的不安,消除了老百姓心中的疑虑,欢乐的气氛笼罩着县城,都江发电所工人还买回红布、黄布,缝制五星红旗,迎接灌县解放。
五
1949年 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在彭县通电起义后,95军驻灌县 225 师随即宣布起义。
12月 23日,灌县发出布告,宣布灌县解放。接着,岷江纵队四支队一部分队员开始在乡间收缴国民党散兵的武器,并警告乡保长,不准破坏捣乱。另一部分队员由尹泽生、张仲安拉进县城,组织游行,在城内高插五星红旗:庆祝灌县和平解放。并张贴标语、布告、宣传《约法八章》宣传《告全县人民书》和《告旧乡保人员书》。
1950年1月4日,军事代表张广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介绍,率领工作组来到灌县,以军事代表身份与王元枢接洽,实施军事管制。并通过王元枢过渡政府开展征粮工作,军管方面重大问题则由临时支部同志集体研究决定,其临时支部成员是书记梁文英(184师政委)、副书记张广钦(军代表)、支部委员郭平(军代表)等。
1950年1月7日,地下党同志与军代表在温江会师,交接组织关系,“岷江纵队”总部布告群众,正式宣布解散。“岷江纵队”成员愿回家务农者,准予回家;愿工作者、即分配工作。之后,留下人员被编入了区武工队,参加了征粮和后来的剿匪。
1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任命的灌县人民政府县长郭平到职视事,并发布“灌府”第一号布告,周知群众,新政权灌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人民胜利了,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向峨为灌县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它的名字注定会写入那段红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