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二年级第一次踏入新华书店,到如今在新华文轩工作了整整25年,我与文轩的缘分贯穿了我的大半生。

我仍记得那个夏日,父亲骑着二八大杠,载着我来到成都市中心位于人民南路的新华书店。高大漂亮的建筑物内,柜台高耸,我怀着期待与好奇,买了一本新华字典。那是我与新华文轩最初的邂逅,虽记忆已有些模糊,却在我的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书籍的种子。

初中时,位于建设路的新华书店成为了我周末的常去之地。两层楼的空间里,书架林立,摆放着琳琅满目的书籍。收款台前工作人员专注的身影,让我心生向往,那时便梦想着有一天能在书店工作,与书相伴。

上高中时,我也经常和好友相约逛书店。我还有幸参观过在成都体育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四川书市。那是我第一次逛书市,体育场的通道两侧各种书店的展位摆满了两侧,各类书籍应有尽有。我沉浸其中,选购了几本人物传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了整整一下午。这次经历,让我对书籍的热爱愈发浓烈。

大专毕业后,我得知成都购书中心正在招聘营业员,儿时在书店上班的憧憬瞬间涌上心头,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面试和培训,我终于成为了成都购书中心的一员。当时的成都购书中心与位于春熙路的西南书城旗鼓相当,同属全国十大书城之一。然而入职后的分配与我的期望有些落差,我被分到了销售教辅资料的文教馆而不是我心仪的文学馆。但很快我便意识到,文教类图书在销售中占据重要地位,旺季时到货量大、销售节奏快,是锻炼自己的绝佳机会。还记得刚到购书中心的第一个开学季,文教馆里人头攒动,小山般的书堆不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那种忙碌而充实的场景至今难忘。其他馆组的同事也纷纷前来支援,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应对销售高峰,让我真切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

2003年,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迎来了重大变革,集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为适应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集团积极推进股份制改造,成都市与四川省两家新华书店合并,我们购书中心和西南书城也成了一家人。此后,天府书城、总府书城等大大小小的书店陆续开业,新华文轩这个大家庭不断发展壮大,业务范围也日益广泛。我见证着每一家新店的诞生,也见证着新华文轩在四川文化领域的不断深耕与拓展。

2007年,在成都西门首家书城——沙湾书城开业了,我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经验,竞聘成为沙湾书城社科馆的馆长。从一名普通员工到成为馆长,这七年的时间里,我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也收获了满满的成长与进步。从熟悉的文教馆到社科馆,工作内容和服务对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文教馆,面对的大多是学生和家长;而在社科馆,更多的是学者,以及企事业管理人员或政府工作人员。这让我接触到了不同层次的人群,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不同读者的需求和喜好。

2015年,我被调到天府书城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里,我继续负责社科科技馆和时政发行工作,参与了热点书籍《中国梦》系列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的发行。公司也为我提供了很多营销、管理知识的培训,这些培训让我在专业能力、见识和格局上都有了质的提升。我不断学习,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为新华文轩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回首这二十五年,我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成长为馆长,新华文轩见证了我的青春与奋斗,我也见证了它的发展与壮大。从最初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在工作中能做到独当一面,每一步都离不开新华文轩的培养与支持。未来,我将继续与新华文轩携手前行,为传播知识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续写我们共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