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写在前面的话
在记忆的长河里溯流而上
让时光的涟漪
荡开斑驳的过往
童年的星辰
少年的梦想
更有那三尺讲台,岁月悠长
我把半生的教育经历细细丈量
从动荡的一九七五年
到二○一六年退休时光
笔尖蘸满沧桑
书写岁月的诗行
愿这文字能折射出社会的模样
那些年
时代的浪潮汹涌激荡
教育的航船在风雨中摇晃
从阶级斗争的漩涡到经济建设的航向
人生的价值在浪潮中起伏跌宕
我们曾忘却心灵的滋养
忽略了生命的欢畅
尊严在喧嚣中迷失方向
和谐发展成了被遗忘的梦想
今天
我翻开历史的篇章
让记忆的阳光照亮曾经的迷茫
愿这回忆的芬芳净化心灵
启迪未来的曙光
这是一首漫长的叙事诗序章
等待着
将岁月的故事慢慢讲
讲那教育的起伏
时代的回响
让后来者在诗行中找到方向
第二章 在时光褶皱里被碾碎的童年
我降生于丙申猴年正月十五
闹元宵的晚上
“赶英超美”“亩产万斤粮”
大地在钢铁誓言中摇晃
人们豪迈地迎着曙光
奔向共产主义康庄大道
大炼钢铁拆灶拆房
用浮夸堆满粮仓
集体大食堂蒸腾出虚妄的雾
拆房堆砌的柴火燃红浮夸的炉膛
三年自然灾害
村子里一半人死亡
李家的婴儿水肿得像气球
张家绝户的房檐前结满蜘蛛网
村子在寂静中坍塌一半
空洞的门扉、诉说着全家景象
我蜷缩在余温散尽的灶台前
把树皮、野草填进细瘦的胃肠……
蓬蓬勃勃“大跃进”的鼓点
最终敲打在送葬的木板上
虚妄的浮夸
是灾害的温床
愿正月十五的月亮
将后人前行的路照亮
第三章 风暴卷走的课堂
我的小学与初中
求学在“文革”时光
红小兵的徽章闪耀在胸膛
“斗、批、改”的浪潮
滚滚翻涌激荡
那个时代
令人神伤
被剃阴阳头的“臭老九”
站在讲台上
高帽下遮掩着
屈辱的脸庞
“以阶级斗争为纲”
口号震天响
争当革命闯将热血在燃烧
我们以粪筐为圆规
把“接班人”铆在贫瘦的土地上
兔窝、鸡窝砌在教室旁
“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牢记农业八字纲
书包清空欧罗巴字母
学英语被批“媚外崇洋”
物理化学退出课堂
工基农基登场
教育的航道,被扭曲变了样
批林批孔运动
一浪接着一浪
斗走资派的声音
回荡在校园每个地方
备战备荒的号角
时刻在耳边吹响
正在成长中的学生
被时代随意安放
教育的本质
迷失在混乱的时光
在那特殊的岁月
青春迷茫
但我心仍渴望
阴霾散去
迎来灿烂的阳光
让知识的种子在心中成长
第四章 教育潮涌谱新章
七七春风吹
高考重启破寒霜
时代号角响
教育转型迎朝阳
告别旧轨辙
经济建设为方向
录取进师范
人生启新航
毕业分配进修校,育师铸魂忙①
教研新征程②,心如磐石向远方
八八到三中③,肩负新担当
分层分流拓新路
呕心沥血育栋梁
“上挂、横联、下辐射”
改革创新谱新章
“上挂”科研院校
专家学者进课堂
“横联”企业厂矿
企校联合架桥梁
“辐射”千家万户
学子返乡传技忙
知识进农户
致富道路宽又广
教育效果好
声名播远方
教育三部长
柳斌、明达、何东昌
先后几次到学校
全国燎原工作会
温江召开聚贤良
教育巨擘踏歌唱
惊动九州引众望
理论实践交相舞
教育经济耀辉煌
第五章 自主办学创辉煌
九二南方视察的风
吹开温中的窗④
我与温中
在自主办学的土壤上
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温中的培养目标
“健康身心,品格高尚
卓越智能,国际素养”
学生不再是模具里的复制品
而是将人的发展作为培养目标
“三主和谐”
让生命依循自身的节律生长
“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舒展翅膀
“教师为主导”
让老师化着春风托举理想
“发展为主线”
让课堂贯穿原野连接远方
勤工创收
助力学校展翅飞翔
校办生化厂
每年几百万利润
化作教学楼
书写出凝固的诗行
教师安居房
是温暖的海港
奖金激励的鼓点
让每个员工
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奋力奔跑
当经济自主权化作春雨
干涸的校园就生长出蓬勃的希望
自主招聘
求贤聚才星闪耀
不看门第,不循旧章
只问谁能将智慧之火点亮
学校自主选任各级管理干部
在时代潮流中
优秀的团队,才是事业的脊梁
当学校能自主选贤任能
教育的荒原就能绽放出沁人的芬芳
自主办学的春风
让教育质量冲上了云霄
时代认可的掌声
在长空久久回荡
几万名学生,从这里出发
成为了共和国的栋梁
院士探索追光科学星河
将军守护祖国领疆
温中的故事
是自主办学写下的壮丽诗行
它告诉来者
当教育挣脱桎梏的锁链
每个灵魂都能迸发出无限可能
每粒种子都能找到自己生长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