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
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两千年前,爱国诗人屈原站在汨罗江畔,看着支离破碎的山河,长叹一声,投入了汨罗江,屈原投汨罗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侵害他的身体,就往江中投放粽子等食物。后来,每年五月初五就有包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的风俗,以此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和妈妈学包粽子。包粽子首先要把糯米提前泡好,然后把粽叶清洗干净,泡在水里,最后准备好红枣、花生等馅料,就可以包粽子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拿起两片粽叶叠在一起,把一头卷成一个小漏斗,然后放糯米,加几颗红枣和花生,再盖一层糯米,最后就是裹粽,刚开始我不会,妈妈帮我把粽叶绕几圈,最后用绳子系起来,一个漂亮的三角粽就完成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我的“杰作”一眼就被认了出来。我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叶,一股粽叶的清香和糯米的醇香扑鼻而来,再沾一点白糖,咬一口软软糯糯、香香甜甜,真是太美味了!
“江米白,黍米黄。大枣儿甜又香!”包粽子,包的是一份快乐;吃粽子,吃的是一种幸福;过端午,过的是一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这个端午节我不仅学会了包粽子,还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个端午节过的真有意义。
(作者系成都市少城小学三年级六班学生 指导老师:刁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