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十月,我出生在成都。这一年成都开通了第一条地铁,这也使得成都的交通变得更加便利。如今,距离我出生已过去十四年,就连去往温江我另一个家的十九号线,也早已开通运营。成都,这座国际化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大,它建起了鳞次栉比的大厦,建成了号称“亚洲第一单体建筑”的环球中心,修建了上百公里的绿色生态大道,人们在绿道上游玩、跑步、玩滑轮、蹬自行车、打太极拳,拍照留念,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在我的眼里,成都不仅是生态之都、历史文化之都,更是一座美食之都。

我喜欢成都的春天。成都人是见不得春日里有阳光的,一出太阳,所有的河边、广场、平坝里都坐满了喝茶晒太阳的人们。人们的脸上都晒得红扑扑的,每个人都嗑着瓜子聊着天,谈笑风生,享受着这春日难得的闲暇。爸爸也常带我去喝盖碗茶。在浣花溪公园的茶园里,他总会邀约朋友们围坐品茶聊天,我则在一旁写作业,静静听着他们的闲谈。爸爸和叔叔们每每说到高兴处,常常哈哈大笑,但偶尔也会争论着什么,各不相让。春日的暖阳下,有时我也会看看小说,玩玩游戏,倘若困了,也会眯着眼睛晒太阳,享受着生活中的慢时光。

爸爸喜欢美食,常常带我和妈妈去武侯祠大街去吃著名的钟水饺,每次去店里都会挤满了人,一到中午一张张的桌子旁更是坐无虚席。人们手里拿着筷子,捏着餐票,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服务员,希望他们能尽快地把自己的食物送到自己的面前,好大快朵颐。据说钟水饺又名水角,始创于清光绪19年的成都荔枝巷,特制的面皮,再加上精致的猪肉馅,皮薄馅儿多,拌上蒜泥,淋上一层特制的红油,味道变得辣辣甜甜的,好吃极了!服务员阿姨们穿着白色的制服,一口气能端出十多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托盘里有红油的、有原味的,放在一张张的餐桌上,一时间大堂里顿时热气腾腾,空气中弥漫着饺子的香味儿,让人不禁吞着口水。

成都的美食不仅有钟水饺,还有赖汤圆儿、三合泥、龙抄手、三大炮。“三大炮”的做法非常有意思,做三大炮的摊子,一般有一面锣和几个簸箕。师傅们会把糯米揉成一个团儿,然后将糯米揉成的团使劲地扔在一个簸箕上,糯米团儿则反弹起来,撞在一面锣上,只听“铛”的一声,糯米团儿应声落在另一个簸箕里,白白的糯米团瞬间就滚上了一层厚厚的黄豆粉,师傅们把裹了厚厚黄豆粉的糯米团儿装在碗里,淋上香甜可口的红糖,这就是“三大炮”。“三大炮”可算作成都人喝茶时的点心,爸爸喝茶时常常买给我吃,我非常喜欢这种香香甜甜、粘粘的、糯糯的感觉。成都的美食往往能吸引南来北往的客人前来品尝,总会让他们流连忘返。

成都历史悠久,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这座城市两千多年来从未改变过她的名字。古往今来很多文化名人都曾来过这里,李白、杜甫,苏东坡都曾在这里留下了许多的精彩的诗篇和足迹。唐朝诗人张籍在《成都曲》中写道“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这是张籍游成都时写的一首七绝,描写了成都的秀丽风光、风土人情及繁华景象,流露出诗人对成都的眷恋之情。成都还曾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诸葛孔明、刘备、关羽、张飞、赵云……一个个震烁古今的名字和成都这座城市的历史融为一体。穿行在成都的街头巷尾,你会嗅到历史的气息。

清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整个城市沐浴在一片红光之中,显出了一种异样的美。一座兼具历史的厚重和勃勃生机的明日之城,让我着迷。在她的怀抱中,我们感到温暖和惬意,她如同母亲一般呵护着我们,陪伴着我们。“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这就是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