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裘山山具有“军人”“作家”“女性”三重身份,三者结合,促成了她小说创作别具一格的特色,从进藏女兵到农村妇女,从军旅题材到日常书写,她始终以温和的姿态,闪烁着人性光辉,温情脉脉,笔耕不辍,书写她的世界。对于大众百姓的生存疾苦,裘山山时刻保持着一颗作家敏感与共情的心,她用笔去书写挖掘世上人性的真情与善良,以一种普通人的视角、一种作家的悲悯精神书写日常、叩问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裘山山;军旅小说;日常书写;温和


军队、军旅是一座丰厚富饶的文学宝藏,军旅文学是新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军旅文学作为文学题材中一种特殊类型,逐渐建构起了以“英雄、理想、爱国”为核心的美学品质,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它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坚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展现如火如荼的军营生活,反映现实,表现历史,向世人展示了军人情感和心灵世界,铸造军魂,让人们在审美享受的同时受到崇高精神的启迪和鼓舞。”从《吕梁英雄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再到《红高粱》《谁是最可爱的人》《高山下的花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军旅作家们从身处的时代,以笔为戎,书写英雄,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文学力作。军旅作家身兼“军人”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既有特殊的军旅生涯,又有作家的敏锐视角和充沛情感。在当代文坛翘楚中,20世纪90年代主流文学的半壁江山几乎由一群优秀的军旅作家构成:徐怀中、莫言、阎连科、徐贵祥、周大新、朱苏进、柳建伟……

军旅文学是军旅作家小说创作的脉络和主线,军旅作家的小说创作是历史的抒写与补充。谢有顺说:“小说是活着的历史。当我们在探究、回忆、追溯一段历史的时候,历史学家告诉我们的历史,往往是规律、事实和证据,但那一段历史当中的人以及人的生活往往是缺失的。小说的存在其实是为了保存历史中最生动的、最有血肉的那一段生活,以及生活的细节。”军旅作家们以身为墨,以文为思,抒写出一部又一部活着的历史。

身处西南的四川,作为原成都军区所在地,汇聚了一大批星光闪耀的军旅作家。这些名字或多或少和这个地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严歌苓、柳建伟、麦家、裘山山、简嘉、沈石溪、杨景民、杨笑影、施放、康纲联、王曼玲、王棵、卢一萍、王甜、王龙、杨献平等。严歌苓的《七个战士和一个零》《一个女人的史诗》《小姨多鹤》《芳华》,柳建伟的《突出重围》,麦家的《风声》《解密》《暗算》,裘山山的《我在天堂等你》《春草》都被改编成影视剧作,走向屏幕,为大众所熟知,受到读者和观众的喜爱,军旅文学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众化、通俗化。

众所周知,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军旅文学中少有女性作者的身影,直到50年代中期,茹志鹃、刘真、杨沫等为数不多的军旅女作家才开始登上舞台,引起关注。作为一批有从军经历的作家,身兼“军人”和“作家”双重身份,他们的小说创作不仅仅囿于军旅生涯,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裘山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