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著名诗人杨牧新书《我的非虚构档案》签赠会在四川省图书馆多媒体室举行。本次活动由星星诗刊杂志社、四川省诗歌学会、四川省图书馆联合主办,四川星星诗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众多文学界、艺术界代表及读者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该书的发布,并聆听杨牧分享文学心路与创作历程。
签赠会现场
出席活动的嘉宾包括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省作协及省文联副主席、诗人龚学敏,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诗人及诗评家曹纪祖,四川省图书馆读者活动部副主任范鑫佟,云南省作协原副主席、昆明市作协主席、《滇池》主编李霁宇,四川大学教授、诗人向以鲜,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四川民族学院兼职教授、《四川文学》原主编牛放,四川省文联《现代艺术》杂志社总编辑、四川省文艺期刊联合会主席蒲秀政,四川省诗歌学会副秘书长、达州市诗歌协会副主席冯远臣,达州市文学艺术院院长张安强,巴山文学院副院长蓝紫等。活动由星星诗刊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童剑主持。
《我的非虚构档案》是杨牧在其上世纪90年代代表作《天狼星下》基础上,历经十年修订与增写而成的非虚构传记作品,全书约90万字。该书以20世纪40年代川东乡村为起点,叙述了作者跨越八十载的人生历程,包括60年代远赴新疆、80年代重返四川等阶段,通过个人命运折射出宏大的历史变迁与时代风貌。作品被誉为“一部流浪者的心灵史诗”,也是一个具有穿越时代价值的文学档案。
在分享环节,龚学敏、曹纪祖、向以鲜、牛放、蒲秀政、冯远臣六位嘉宾从不同角度畅谈阅读感受。龚学敏认为,杨牧的创作始终追求真善美,《我的非虚构档案》是其回望生命、真诚书写的力作。牛放指出,杨牧的散文充满时代激情,诗歌则是对多个时代的真实见证。向以鲜引用杨牧诗句“我是鹰——云中有翅!我是马——背上有鞍!”,赞颂其诗歌与精神的不朽价值。
在诗朗诵环节,赵璐琪、黎阳、文懿分别演绎了杨牧诗作《余烬》《与一幅盆景对峙》《色力布亚》选段,以声音艺术传递诗作的情感张力与历史洞察。读者互动阶段,李自国、熊游坤、吕历等踊跃发言,表达对杨牧文学成就与人格魅力的敬意。
在捐赠仪式上,杨牧向四川省图书馆和巴金文学院赠送《我的非虚构档案》《杨牧诗选》《姑妄言集》等个人著作,相关代表接受赠书并颁发收藏证书。杨牧在致谢中表示,这是自己八十年来首场个人文学活动。他谈到:“我不是一个人,我代表了一代人。我对那个时代和历史负有责任,这是创作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的价值我不可预知,但我能保证其中每一个字的真实。”
签赠会尾声,杨牧为现场读者签名赠书,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本次会议不仅是一场新书推介,更是一次深度的文学交流,彰显了杨牧作为中国当代文学重要代表的广泛影响。
杨牧与昌耀、周涛、章德益被并称为“新边塞诗派”主要代表,其作品以深沉的历史关怀与鲜明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我的非虚构档案》结构恢宏、情感真挚,既是中国非虚构写作的重要收获,也为当代精神史提供了珍贵文本,预计将持续引发文学界对真实性与人文价值的深入探讨。(图/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