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全体合影

9月3日至8日,2025年“民族文学周·阿坝”活动暨第六届青稞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四川阿坝举办。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李一鸣,《民族文学》主编陈亚军、副主编朱钢,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作协副主席侯志明,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鲁娟,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依当措等出席,王怀林、范稳、马丽华、鲁若迪基、尼玛潘多等50余位作家、评论家、诗人参加活动

青稞文学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努力繁荣多民族文学创作的生动实践。该奖项自 2020 年起每年一届,目前已评选六届,它以 “青稞” 命名,鼓励创作者以多民族生活为主要创作对象,展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悠久历史文化,以及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扩大青稞文化影响力,打造高原独特的青稞文化品牌。


李一鸣宣布颁奖典礼正式开始

李一鸣在8日下午举办的“铸牢共同体 共绘山河美”——2025第二届知名作家青藏高原生态文学创作座谈会上指出,青稞文学奖的设立,像在高原播撒下一颗携带青稞基因的文学种子,它在各族儿女的生活土壤中破土,在时代的风云际会间抽叶。如今,这个奖项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学品牌,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助力传播青稞文化的影响力,打造青稞文化品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青稞文学奖也在丰富着当下的文学书写,吸引越来越多的作家书写各族人民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我们深切感受到,阿坝这片神奇土地有着独特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质,有着不俗的当下呈现,更有着不凡的未来。

陈亚军在颁奖典礼上致辞表示,民族文学杂志社践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民族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使命,长期关注全国各民族地区的文学发展成就。《民族文学》将继续深化与阿坝州委、州政府,以及四川省作家协会等单位的紧密合作,建立高效协同机制,推动更多书写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优秀作品并广泛流传,让各族儿女的鲜活故事走进更多读者心中。

鲁娟表示,青稞文学奖稳步前行,评选出一批批文学佳作,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本届获奖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与民族性结合得更为圆融,作品展现的文化自信与人文关怀也更为有力,作家们的创新笔法与民族文学的悠久历史碰撞出新的火花,标志着民族文学创作正迈向更成熟、更繁荣的新阶段。她期待,青稞文学奖能激励更多作家,继续深扎民族文化沃土,聆听时代前进足音,以更多元的视角、更深刻的思考、更创新的手法,描绘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的生动画面,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为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学力量。

依当措在致辞中说,青稞生于苦寒,长于风霜,却结出滋养生命的果实。以它命名的文学奖,亦承载着在苍茫高原之上,寂静生长,文字如穗,渐成信仰的精神。阿坝州不仅是全球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还是多彩人文绽放地。她诚挚邀请各位作家老师们,常来阿坝行走、采风、书写。让作家的笔触,深入牛羊漫步的牧场、阡陌纵横的山村,真正走进各族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走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讲述阿坝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通过文学作品了解阿坝、认识阿坝、走进阿坝、爱上阿坝。


青稞文学奖奖杯

本届青稞文学奖共收到984部(篇)作品参评,历经层层严谨的评选,共评出5部获奖作品,其中陈萨日娜(蒙古族)的《跋山涉水》、翔虹(壮族)的《鱼挪活》、康若文琴(藏族)的《俄惹的雪》荣获中篇小说奖,向迅(土家族)的《欢迎来到纳休村》、周家琴的《大山褶皱深处的村庄》荣获散文奖。


陈亚军(左一)、鲁娟(左三)、依当措(右一)为中篇小说奖获奖作家颁奖


朱钢(右一)、何晓兵(左一)为散文奖获奖作家颁奖


陈萨日娜发表获奖感言

陈萨日娜说,“这次获奖对我以后的创作,是一次很大的鼓励,也因此有这个机会来到了美丽、神奇的阿坝。3日,从松潘一路走来,有很多让我震撼的地方。红军战士的故事,红军烈士的故事,使这片草原更加壮美。”


向迅发表获奖感言

向迅表示,散文《欢迎来到纳休村》来自他去年在阿坝县纳休村做的一个深度采访,纳休村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阿坝人民对青稞的热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都值得我们用笔去书写,我很喜欢这个地方,热爱这个地方。 ”

在颁奖典礼上,民族舞蹈《吉祥踢踏》、诗歌朗诵《读中国》等节目,精彩纷呈,既展现阿坝州独特的地域风貌与浓郁的民族风情,又生动展现文学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共生,生动诠释青稞文学奖“挖掘民族文化、培育本土文学力量”的宗旨,彰显该奖项助力地域文化与文学发展的独特意义。


颁奖典礼现场

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家协会指导,民族文学杂志社提供学术支持,四川省作协、阿坝州人民政府主办,阿坝州委宣传部、阿坝州文联,阿坝县委、县政府承办。参加颁奖典礼的还有阿坝州相关领导、第六届青稞文学奖获奖作家及阿坝州作家代表、阿坝县机关干部、学生群众代表等。(摄影:杨明强 喻林斌 泽花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