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sers\wz-czy\Desktop\微信截图_20250906164406.jpg

9月5日,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指导,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主办,丝路国际智库、CBD国际集团、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广东省传记文学学会等多家单位协办的“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传记作品评鉴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丝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顾伯平,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中宣部原秘书长、《求是》杂志社原社长高明光,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主任苗宏等同志出席活动。会议开幕环节由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国传记文学学会执行副会长李一鸣主持。来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有关单位同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传记文学作家、学者、出版机构和媒体代表百余人参会。此次会议旨在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题材传记作品展开深入研讨,推动全社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李一鸣主持会议

李一鸣在开幕主持中表示,此次活动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积极启迪。他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更要传承好抗战精神这一宝贵财富。

王丽致辞

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王丽在致辞中首先分享了她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的感受,并回顾了《“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传记评鉴》一书的创作情况。该三卷本由154位作家评论家对全球范围征集精选的300部二战题材传记进行点评,评鉴以人物为主线,以传记笔法揭露了侵略者的罪恶,讴歌英雄,披露了对战犯的正义审判。她表示,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传记文学学会要践行使命担当,持续挖掘、整理、研究和传播历史记忆与精神财富。新时代传记文学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自觉肩负起为人民立传的天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文学力量。

白庚胜、顾伯平、张颐武、高明光等从文学、历史、文化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深刻阐述了《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一书对于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树立正确抗战史观的重要意义。他们一致认为,该著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淬炼与传承。他们呼吁广大文学工作者要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筑牢民族精神根基,以饱满的笔触忠实记录新时代的伟大进程,积极弘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充分彰显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磅礴力量,激励今人与后世砥砺前行。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伟大史诗 铁血长歌》图书捐赠仪式,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丝路国际智库、国防大学等机构赠送该书,希望借此推动抗战历史研究与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深入。

评鉴座谈会设“抗日战争英雄谱”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正义力量”两大主题研讨单元,由人民出版社原副总编辑于青主持。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王宏甲、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馆员马沈、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侯健飞、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钟兆云、团结出版社常务副社长赵晓丽、江苏文艺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张昌华、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展等专家学者,分别从人民战争、军事历史、人物精神、跨文化叙事等角度作了发言;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冯玉芝、中国青年出版社编审庄志霞、中国工合国际委员会主席柯马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刘国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理事李贵方等海内外专家及嘉宾,则从苏德战争、国际援华、日本遗孤、战争审判等多维视角,探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全球意义与现实启示。

本次会议系统梳理了传记文学在抗战记忆建构、精神传承和国际对话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东方主战场的地位和巨大的民族牺牲精神,体现了文艺界、出版界和学术团体以史为鉴、传承精神的时代担当。会议号召广大传记文学工作者继续深耕红色资源、聚焦英雄叙事,以更多高质量作品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主旋律,增强全民历史自觉与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C:\Users\wz-czy\Desktop\微信图片_20250906164519.jpg

与会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