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花木恬静舒展,春风仿佛放慢了脚步。”在无忧谷,诗意不仅藏于风景,更藏于每一个倾听自然之人的眉间心上。
初夏无忧谷:绣球如云,步步皆景
六月的无忧谷,如同被蓝色的梦境浸染,3万余株绣球花竞相开放,营造出一片沉静又灵动的花海。花团锦簇间,滨菊、毛地黄共同编织出一幅色彩缤纷、层次丰富的生态画卷。
沿着石径攀升,云上天籁、山顶秋千、彩虹天梯等特色打卡点依山就势、错落有致。远眺岷江大峡谷气势磅礴,紫坪铺水库碧波荡漾。这里,晴日可观朝霞日落,雨后能赏云雾缭绕,入夜则有点点星辉与萤火相伴,让人仿佛置身山间童话。
双向奔赴:文学对话乡村,笔尖触碰人心
本次采风活动由四川省直(红星)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组织。无忧谷负责人万功祥先生诚挚邀请专委会成员及特邀作家齐聚山谷,包括中国作协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刘裕国,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直(红星)作协副主席罗薇,中国作协会员、省直(红星)作协副秘书长吴春华,省直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星河千帆影视传媒董事长郭光泉,中国作协会员、省直(红星)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成员廖伯逊,省直(红星)作协报告文学专委会成员、《四川散文》编辑部主任彭卫锋,以及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韩长江等。作家们不仅深入走访景区,探访花林山径,更通过与村民、游客面对面交流,深刻体会到无忧谷独有的生态魅力与文化温度。
在当天的座谈交流中,“文旅融合”“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关键词成为热议焦点。作家们纷纷表示:这里不仅风景动人,更蕴藏着一个从“荒山”到“诗山”的奋斗故事,值得用文学去传播、去唤醒更多共鸣。
他山之石:“无忧搭档”的理想和坚守
作为四川龙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功祥先生自2011年开始打造无忧谷。后成都如果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莫光华加入,结成“无忧搭档”。十余年来,他们用前瞻视野与实业情怀,以“无忧谷”项目为载体,将传统农耕智慧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在川西打造出集生态林业、科普教育、文旅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本。这对“无忧搭档”用创新精神印证了:深厚的信任与一致的价值观,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真正密码。
“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为我们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即便有这样的支持,我们依旧坚持独立自主发展,没向政府要过一分钱,路是自己修的,水是自己引的。”如今,这里已成为集高山杜鹃科研、生态旅游、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多功能山地景区,是名副其实的川西打卡第一站。每年吸引十万游客前来观花赏景,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学习种植技术,拓展了收入来源。
在万功祥先生的眼中,无忧谷不仅是一个景区,更是他与团队倾注理想、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果。从最初的园林苗圃基地,到如今走进人民大会堂的杜鹃花作品,无忧谷正在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文学点亮乡野,山谷书写新故事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为作家们的创作提供了灵感,也为无忧谷积蓄了传播能量。未来,四川省直(红星)作协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鼓励更多文学力量走进乡村、深入一线,用文学之力描绘中国乡村的新时代画卷。
“在这片无忧之地,每一朵花都值得被记录,每一段山路都藏着故事,每一个为乡村振兴的奋斗者都值去抒写!”
—— 采风作家寄语
作者简介:
罗薇,女,贵州安顺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四川班学员,四川省省直作协副主席兼报告文学专委会主任。曾在《人民日报》《中国扶贫》《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日报》《四川散文》《华西都市报》《晚霞报》《成都日报》《四川扶贫》等报刊,以及国内各大网站上发表过记叙文、散文、诗歌、新闻通讯、论文等数百篇文章,并多次获奖。参与创作及编撰书籍数十部,著有散文集《风随四季》,脱贫攻坚报告文学集《先行者》,其中《先行者》入选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且多篇入编《巴蜀史志》。
廖伯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不灭的灯火》、长篇小说《失落》、长篇报告文学《河南·江油:大河情怀》《天鸟》,多篇作品刊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绿色时报》《环球人物》《四川日报》《时代报告》《剑南文学》《凉山文学》等报、刊,并收入《四川回答世界》《四川精短散文选》《浴火重生》《生命至上:四川抗疫丛书·文艺卷》等图书。《河南·江油:大河情怀》获四川“五个一工程”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