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文学院又传来喜讯,签约作家陈新万字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与贾平凹、张承志、从维熙、梁衡、梁鸿鹰、彭程、何士光、刘醒龙、邵丽、张抗抗、韩小蕙、赵大年、鲍尔吉·原野等名家大家的散文作品一起被编入《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

《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资深编辑王晓君女士选编,华文出版社出版。据悉,此次散文作品进入《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的作家中,陈新是唯一四川作家。

1.png

《北京文学》重点推介,无数读者感动留言

作家陈新的万字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原发于《北京文学》杂志2016年第10期,标题不仅上了该期杂志封面,而且文章作为当期重头在《北京文学》微信公众号进行了推介,杂志社又特地邀请陈新写了创作谈,制作了创作感言录音。

《植满时间的疼痛》在《北京文学》微信公众号推出后,不仅被数千家网站转发,更有不少网友被感动得落泪洗心,并情不自禁地去文章后面留言。

有一位叫“Levana”的读者留言说:“毕业后很少因为看文章而掉眼泪,直到今天,看完这篇散文后,我又哭得稀里哗啦,心中也藏着一份植满时间的疼痛。亏欠父母太多。”

有一位叫“蓝色的海__李艳จุ๊บ”的读者留言说:“读到此文思潮起伏,泪水在眼眶里打转。生活的艰辛让我们的父母对我们倾注了满满的爱,可我们总是不能理解,甚至怨恨。随着时间的流逝,父母渐渐老去,我们的儿女长大,才体会到父母的严厉与责骂其实是另一种爱。看到年迈的父母猛然间才想到我们到底给了他们什么?真的要等到他们离去了才悔不当初?”

青年作家曹永胜读过文章后也留言说:“《植满时间的疼痛》,用一万字写满了对父亲的深切思念,深情的细节、优美的语句、真挚的情感。相信每位读者一定会掩卷而思自己的父母,想想父母对我们的好。而我们对父母又应该做些什么呢?好的文学作品都是直击人心、温暖人心。陈新写的是他自己,也是在写我们。”

一位叫“谢芳(暮雨)”的读者留言说:“好美的文字,好真的亲情,读来泪眼花花。如此有感召令人震撼的大美文字,太令人喜欢了!”

一位叫“雪莲”的读者留言说:“真正的爱总能感染每一个人,感谢你为我们写出了大家的父亲,那爱之深、恨之切的血肉亲情……”

一位叫“尘埃落定”的读者留言说:“作者好文笔,文章很感人,我也泪眼模糊了!向作者学习,致敬,亲情永远是世间最美好的!”

一位叫周渝霞的读者留言说:“很久没有为一篇文章落泪了,此文是例外。陈新的文笔和父亲的坚韧让我慷慨了一次,清明已过,而我泪飞如雨。谢谢陈新。”

《北京文学》特地请陈新所写的创作谈《走不出的思念》和创作感言录音,也被《北京文学》微信公众号全文刊发及推送,也同样有不少网友在文末留言。

1.jpg

作品拟拍温情电影,精心打造亲情大片


《植满时间的疼痛》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书写的是作家陈新自己曲折多舛的成长历程和与父亲之间的纠结亲情:儿时的他饱受军人出身的父亲那传统而严苛的教育,一度对其怨恨得无以复加。但随着年岁增长,他却渐渐理解了拳拳父爱里那份“严是爱,宽是害,不教不管要变坏”的道理。

后来,阳刚而强势的父亲步入老年后,变得琐碎而凋敝,还患上了贲门癌,长大成人的陈新对父亲恨懑的坚冰由此开始融化。为了照顾父亲,他辞去了工作,日夜守护着父亲,并自学中医想挽救父亲,付出常人难以置信的努力,但最终父亲却离他而去。

陈新的至孝,还引起了《中国青年》杂志的关注,并予以了重头报道。

父亲曾是陈新最恨的人,成长岁月里父子间哭笑不能的尴尬也总是如影随行,但陈新却又不得不承认,父亲的吃苦耐劳影响了他的性格,刚直不阿磨砺出的他的魅力……

今年初,北京一家影视公司的老总还与陈新谈起了影视版权购买事宜,想将之改编成电影,认为其题材新颖,情感细腻,故事跌宕,视角巧妙,特别是对于亲情进行了极为深入的展现和挖掘,又有广泛的读者基础,将斥巨资将之打造成感人程度不亚于此前刘德华所演的电影《桃姐》,或者更早些时候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目前,《植满时间的疼痛》已开始筹拍,除邀请了金牌编剧与陈新合作,对该剧进行剧本创作打磨外,在剧情上也将展现时代特色。剧本将突出对当下一些人忽视亲情的思考及传统道德的反思,故事曲折动人,同时兼具观赏性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据这家影视公司有关人士称,影片的演出阵容强大,将有知名演员参演,相关演职人员目前正在紧张选择和档期调整中,刘德华、黄渤与蒋雯丽等人气演员,都在所选演员的考虑之列。


跻身散文名家名作,编入《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


《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资深编辑、著名作家王晓君女士选编,华文出版社出版。

除了《植满时间的疼痛》以外,《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还收录了贾平凹、张承志、从维熙、梁衡、梁鸿鹰、彭程、何士光、刘醒龙、邵丽、张抗抗、韩小蕙、赵大年、鲍尔吉·原野、朱从撒等著名作家的散文佳作。

这些散文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有咏叹亲情爱情的,有追思过往岁月的……虽然风格不同,长短不一,但从发表之时起,这些散文就渐被公认为名篇,编者结集出版是为了更好地从总体上来领悟这些优美的文字和字里行间的美感。

《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的图书介绍这样写道:“精选名家名篇,领略名家大手笔,体会名篇生命力;欣赏文学魅力,感受思想深度,提高自身涵养;一部精美鲜活、大气磅礴的名家杰作;一部涵盖自然历史、彰显国粹文化的惊世史诗。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名家名篇就更是。无论社会如何迅疾,阅读总会一直被我们秉承下去,在经典中感悟,从篇章中学习,慢慢沉淀我们自身的素养,不奢求高度,但期求有深度。停停,看看这些流淌着生命的文字,或许,我们就真正能提高自身的人文涵养。

这不需多么响亮的口号,也不用多么繁琐的程序,只要你愿意,捧起《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和我们一起,为涵养而阅读。”

除此之外,《光明日报》副刊部主编、著名散文家彭程先生在题为《我们为什么喜欢散文》的文章中,还特别点评了《植满时间的疼痛》:

陈新《植满时间的疼痛》……执着于对父子间紧张关系的打量。从恨到爱的巨大转折,凭借的是时光的力量。随着日子的积叠,对人性的复杂性的理解也在缓慢生长,宽容的情感丝线日渐被编织进入血缘的纽带。”

据悉,此次散文作品进入《中国最佳文学作品选•散文卷》的作家中,陈新是唯一四川作家,一定程度代表了当下四川散文的创作走向。

陈新,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重特大题材报告文学特聘作家,“中国故事写作营”首批驻营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报告文学作家、编剧。擅写国家重大题材,在我国科技领域“可上九天揽月”之中国探月工程方面,“可下五洋捉鳖”之“蛟龙”号深潜器进行深海探索工程方面,都书写了全国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儿童文学》《萌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

曾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儿童文学金近奖、《人民文学》散文大赛奖等各种奖项几十次。

有题为《江凡》的散文入选北师大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之后,第五位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受邀参与为中宣部创作,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以来,我国文艺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四集大型纪录片《召唤》,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播出。

以本版书形式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散文集《镜像》《嫦娥揽月》《蛟龙逐梦》《爸,我爱你!》《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探海蛟龙》《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等图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