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pg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杨不易题为《是镜像﹐也是幻象──读长篇小说《镜像》有感》的文学评论,对知名作家陈新所著、刚出版不久的长篇小说《镜像》予以高度评价

这篇文学评论不仅充分肯定了《镜像》的立意与内容,是时间之像,陈列着肆意奔放的过去,开启着芬芳飘荡的未来,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小说”,还就这个结论给出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人民日报》总结《镜像》主要有以下几大特点:

一、结构奇巧,可读性强。

《镜像》讲述了两组如发辫般交集的人物故事:

豆蔻春初,积极向上的王恩玫成长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头:考试没作弊,却遭遇魔幻之冤奇葩之祸;想成好学生,却每每弄巧成拙事与愿违;好心扶起跌倒的老太婆,却致恩将仇报被迫转学……

屡遭摧折的袁倩,意欲破罐子破摔,命运却对她厚爱:写作文嘲讽老师,老师没责罚她还嘉奖她;把班主任捉弄哭,班主任却向她道歉;不想好好学习,老师却激发她的兴趣,使她成了学科尖子……

两个女孩子同时推进的两组故事,貌似隔之天壤,真实距离,却仅隔时间之墙。

通常的小说都是单线叙事,《镜像》却采用时空倒转、三线推进的结构,使三组人物同时上演各不相同却又若即若离的故事,最后有两位主人公出人意料地合二为一。

《镜像》关注孩子们当下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针砭教育时弊;语言幽默风趣,文字隽永灵动,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逶迤,结构新颖奇巧。

《人民日报》评论说,“读《镜像》的前几章,也许会有一点困惑。也如内容简介里说的那般,两个女孩的故事,王恩玫和袁倩,同步推进,让人颇多疑惑。

但正是这个疑惑,吸引了读者继续往下读。两个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女孩,她们的故事到底有什么关联?作者不会傻到要讲两个不相干的故事吧?”

接着,《人民日报》简述了《镜像》的大致内容,并对小说的结构进行了诠释:“读到后来才知道,王恩玫和袁倩原本就是同一个人。王恩玫是过去的袁倩,袁倩是后来的王恩玫。按照现实的时间线,王恩玫在被迫转校之后,改名为袁倩了,并且遭遇了完全不一样的老师,因此有了完全不同的命运。而在小说的叙述中,两条线是交织在一起,同步推进的,因此形成强烈的对照。

《人民日报》评价《镜像》借关注孩子们当下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以针砭教育时弊;语言幽默风趣,文字隽永灵动,故事跌宕起伏,情节曲折逶迤,结构新颖奇巧。

二、内容是镜像,又是幻象

《人民日报》评价说,“《镜像》采用了一种打乱顺序、时间切分并重新组合的叙述方式,让两个不同纬度的故事,隔着岁月之墙,机巧地穿越并交织到同一平面,不露声色地推进。扼腕难忘的回忆和触手可及的现实……两个不同时空的人与事,到同一个平面叙事、演绎,既立体又魔幻。

《人民日报》对长篇小说《镜像》这种谋篇布局持欣赏态度,赞扬道:“作者匠心独具所设置的叙述方式,一边让故事立体起来,一边又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两个故事看起来都是现实的,但却又让人疑惑和怀疑。袁倩真的就是王恩玫吗?或许,这个春风得意、事事如意的袁倩,不过是沮丧而走投无路的王恩玫,产生的一种幻觉。”

因而,《人民日报》对《镜像》的评价为“是镜像,又是幻象”,并将之作为文章的主标题,也给出了理由:“现实生活中,如王恩玫一样遭遇的孩子,太多太多,即便没有那么魔幻恐怖的遭遇,但大体的体验却是相似的——把孩子当私人物品的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而粗暴简单的老师,整整一代中国孩子,都在这样的多重压迫中成长。那样的疼痛,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或许,每一个这样的孩子,都会像王恩玫那样幻想——改名换姓,去重新遇到一个好老师,好父母,从此春风得意……但仅仅是幻想。

三、文字讲究,颇具特色。

除了述评以上这些特点外,《人民日报》还夸赞《镜像》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那就是《镜像》的语言文字。

“在前期的叙述中,两条不同的线,用了两个不同的叙述视角。对王恩玫,是全能的上帝视角,即第三人称,而对袁倩,则是第一人称。两种视角,除了将两条线更清楚地区分外,也使这两个故事给读者完全不同的理解。一边观察和呈现了当下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另一面则从少女内心的自述,来呈现花季一代的心灵成长史。”

“王恩玫的故事,一直是全能而相对冷静的叙述,呈现了这个原本内心上进,却又有些运气不好的女孩,如何一步步陷入四面楚歌的。这种比较冷静的呈现,使故事更具现实意义,也更使读者相信,王恩玫的遭遇,虽然人物和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具有‘生活真实’的。

而袁倩的故事,从始至终都是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在讲述,其间不乏夹杂太多情绪化的风格。这使得整个故事,都像是袁倩的自言自语。

《人民日报》觉得这种叙述语言很好,这“加深了故事的虚幻感,甚至可以理解为王恩玫在最后面对困境时,幻想出来的美好生活……”

四、关注现实,追求品格。

《人民日报》评价《镜像》是一部真正关心当下青少年酸甜苦辣的书:

“这是一部中国版《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青春励志长篇小说,是一部真正关注当下青少年酸甜苦辣的书。小说让人看到了对中国教育时弊的针砭,也看到了少年成长的疼痛。我不知道作者心目中,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但我却有自己的理解。是的,袁倩不过是王恩玫的幻象,所以,昔日同学相遇也不确定她的真实,所以,那条明明死去的癞巴狗,却又在老太婆的拐杖下重新死了一次……这一切都显示,结局中两人的‘合二为一’,是梦幻式的,也是魔幻式的。

《人民日报》对《镜像》与主题紧密契合的开放式结尾也给予了好评:“当小说写到最后一句,袁倩父亲的电话响了,来者,是王恩玫所在的田家中学的校长。对于这个结尾,到底该如何理解?我相信所有的读者都会充满疑问。有的可能会理解为,当袁倩成为学科尖子,原学校的校长希望让她回去,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而我的理解却认为,这个结尾,恰恰暗示了王恩玫到了梦醒时分——袁倩的故事根本不存在,她还是那个在田家中学陷入困境的王恩玫,等待她的未来,不可预料。”

虽然《镜像》书写的是当下现实题材,有的情节甚至直击传统道德沦丧的痛点,揭示灵魂和修养跟不上经济发展速度所造成的尴尬,但是《人民日报》认为《镜像》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和温暖的小说,并特意对《镜像》温暖的一面表示了肯定:“陈新在全书的最后,看似多余地讲了袁倩的婆的故事,借她之口,讲了关于教育沉疴和道德滑坡的困惑,也指出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即坚持内心的真实和良善,那么最终阳光和正义,仍将成为社会的主体。这是全书给人的阳光和温暖,也让阅读体验不显得那么沉重。”

最后,《人民日报》还以推荐阅读的方式对《镜像》加以充分肯定,不吝溢美地强调是一部好小说:“有绝巧的结构,意味深长的文字,打动人心的思想,有拍案叫绝的精彩,有猜度不透的结局……《镜像》具备以上所有元素,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小说。”


附:

《镜像》作者介绍:

陈新,知名实力作家,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镇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小说家、散文家、报告文学家,编剧,擅写国家重大题材,在我国科技领域“可上九天揽月“之中国探月工程方面,”、可下五洋捉鳖“之”蛟龙“号深潜器进行深海探索工程方面,都书写了全国第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

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儿童文学》《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作品300多万字。

曾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儿童文学金近奖、北京文学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等各种奖项几十次。有文学作品被《中国儿童文学名家名作典藏书系:散文卷》《文溪流萤》《中华优秀文学作品》等近百部书籍收录。

有题为《江凡》的散文入选北师大出版社全国小学《语文》教材课本,系新中国成立以来,继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之后,第五位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的四川作家。

为中宣部创作,展现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鼓舞下,我国文艺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满怀激情创作的辉煌成就、反映我国文学艺术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四集大型纪录片《召唤》,在中央电视台各频道播出。

长篇报告文学《探海蛟龙》发表及出版以后,入选《2013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一书;被中国作家协会和《人民日报》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重点点评;被中国社科院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3-2014年)》卷重点点评;入评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被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市教委等单位评入2014年度上海市中学生必读的十本好书;入编《2014年第三次高中大联考浙江卷语文试题》、选入《2015北京市朝阳区语文高二下学期期末考卷》阅读题;荣获北京文学奖。

《嫦娥揽月》系我国描写中国探月工程的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后不久,即被国家教育部评为“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一,且是“人文社科类”15本图书之一;2016年初在清华大学举办了讲座及媒体、读者见面会;2016年初由中国作家协会独家主办在北京召开了作品研讨会;荣获浩然文学奖一等奖;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长篇小说《镜像》出版后,被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邱华栋评价说:“《镜像》的叙事,情致盎然,鲜艳始终。在当下的语境中,《镜像》的发表与出版,是一件值得重视的文学事件。一部长篇小说能够给我们带来对生活的洞见,已经是非常难得了,文坛中人会为他的手艺叫绝,而普通大众则能够得到对生活滋味的新认识,不失为一部当代长篇小说佳作。”作家出版社前总编辑、著名出版家、著名文学评论家张陵评价《镜像》:“以成熟的思想控制力,直面现实,在社会道德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作家想法和思路是独到的。从这个层面上说,长篇小说《镜像》的探索对成长小说的发展是具有创新意义的。”

《蛟龙逐梦》(“蛟龙”号深潜器进行海试的全景式版本)出版后,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被评为“中华优秀科普读物”;2017年5月13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四川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在四川省图书馆举办了“《蛟龙逐梦》新书分享会”;与周梅森《人民的民义》一道被四川省委宣传部、新华文轩集团评入2017年5月《领导干部月读参考书目》;被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明办、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少工委等单位评为2017年度向青少年推荐的50种川版优秀出版物。

2017年5月,积极参与四川省作协“万千万十”扶贫攻坚活动,为芦山地震灾区捐赠个人创作的图书2100册,价值6万多元的图书;

2017年5月,参加《中国作家》组织的中国报告文学作家西藏采风团活动,为西藏建设新成就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