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服务 > 报刊联盟
有爱,教育更美好
来源:邹永前 编辑:邓青琳 时间:2017-09-26

时间:2002年9月,酷热的夏季,阳光依然。

地点:长宁镇城郊。

一农舍前围满了附近的村民,静静地等待,仿佛要见证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屋内床上躺着十岁的女孩小聪,原发性肝癌晚期。其余的孩子则组成一个心字围在她身边。肩头让小聪靠着,并紧握着小聪的手的是她的老师,我们的主人公陈亚梅。

“‘我们和你在一起’主题班会课现在开始”。报幕小女孩的声音打破了屋里屋外的宁静,甜美中我们分明感受得到小女孩声音那丝哽咽。

首先演出的是配乐朗诵《和你在一起》,这是全班同学集体为小聪创作的节目。节目一个一个地进行着,捐款、千纸鹤、送祝愿卡送到了小聪跟前。同学们点燃了70盏自制的荷花灯,70颗充满童真和希望的心一起在期待奇迹发生。

陈亚梅的眼泪再也止不住流了出来,她知道以现在的医疗技术水平尚无法挽救小聪年幼的生命,然而,她相信这堂课无论对于小聪,还是对于她的70个孩子都充满无限的意义。

与这堂课相类似的,我曾在微信中感受到那爱的伟大。故事讲的是,美国匹兹堡8岁的小男孩乔伊,患上了一种罕见的脑肿瘤,无法医治,而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警察。2014年6月,当地警察局决定,给予乔伊警徽、制服,并让他像警察一样宣誓,甚至还允许他和警官一起巡逻。在和肿瘤抗争7个月之后,乔伊离开了人世。他的葬礼参照警察的规格和流程进行。我曾将这故事分享,分享这伟大的爱,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曾是教师的我,对自己的学生也充满爱,但许多时候爱的方式不对。曾经遇到一个男孩把一条小蛇放到前排女同学的背心里,我提起那孩子便是重重的两记耳光,深沉的爱演化成了满满的暴力。而这些年因了这物欲化的生活,让我大脑中充斥的更多是教师们为那分数拼命地工作,甚或为那份私利拼命向学生索取。如今在我身边就有这样感人至深的爱的故事,我愧于自己的“偏狭”,决定走近陈亚梅,希冀从她那里分享爱的教育的美好。


一、攫取丰厚的人文之乳

放弃逃离  1979年,一个年仅16岁,尚还稚嫩的小女孩来到距县城30公里外的一所村小,她就是陈亚梅。如果你不能想象当年走近教室时候的她是什么样子的话,那么在你记忆中跳出张艺谋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中的魏敏芝即是。

简陋潮湿的屋子,混浊的“黄干水”,黑幽幽的煤油灯。与当年许多高考失败的莘莘学子一样,陈亚梅不甘这样的命运安排,“身在曹营心在汉”,她做的最多的是大学梦。为了尽早逃离这偏僻的穷山沟,每天早上5点多她就起床开始自学;晚上,忙完了教学工作,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苦读,下定决心考文秘专业,以逃离这苦行僧样的教师行业。临近高考,为能静心迎考,她向学校请了所谓的“病假”。岂料,当她在家苦读的时候,她的20多个学生,冒雨步行30余华里,赶到县城看望“生病的陈老师”来了。望着山里孩子善良纯真的眼睛,她感到极其羞愧,内心的自责让她一下有了一种冲动,一咬牙,立马收拾行李,和孩子们一起回到了学校。

黑黝黝的墙壁用白色的纸裱糊起来,再把孩子们的画儿张贴上去,屋子一下明亮了起来,煤油灯仿佛也成了神灯,给她送来了明媚的心情;买来个大大的土陶水缸,丢点明矾下去,混浊的“黄干水”一下清凉了,喝起来甜甜的,仿佛放了冰糖一样;胡豆花、豌豆花、油菜花开放,是那么的美丽;麦浪翻滚、稻谷飘香,春夏秋冬的一切都让人心旷神怡。只是,这一决定让陈亚梅没有想到,它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一生与孩子们相伴,成了真正的孩子王;但她不后悔,孩子们的纯真的爱让她选择了小学教师这一职业,她亦将用爱回报孩子们。

陈亚梅知道自己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有个高中文凭,但学的无非是语录口号之类。老师,高中毕业教小学就算高水平了。陈亚梅学习还算勤奋,但勤奋归勤奋,在那样的条件下,师资匮乏,营养当然严重不足。不能以己之一滴水与人,陈亚梅暗下决心。从此,她与艰苦作伴,与清贫为伍,坚守小学教师工作岗位36年。同时,也开启了她艰苦的成人教育自我历练过程。

筚路求学那个年代,村小教师教学任务极其繁重,她任班主任,还教该班的语文、数学两个主科,兼任乡总辅导员、学校团支部副书记,压力可想而知。并非“科班出身”的她,深知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为能胜任工作,她学会了工作中挤时间学习,从最基本的怎样备课、写教案、设计板书开始,练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矫正宜宾方言,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自学上。

1982年下期,参加县教师进修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短期培训。1983年入四川省广播学校中师函授班以平均成绩95的高分毕业,被评为优秀学员。但没能读大学,依然是她心中的结,一个必须解开的结。为此,她参加“三沟通”学习,尝试成人自考都没成功。毕竟,那时的她已是妻子、母亲,除了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得相夫教子。最要命的是那期间,她患上了甲亢。她不服输,仍拼命学习,母亲看着心疼,含泪劝她:“亚梅啊!身体是本钱,命弄丢了,就啥也没有了!”。什么都依从她,由着她性子做事的爱人李鸿飞也下了通缉令,说是:再如此下去,非把她那些笔呀、本啊、书啊等等都弄去扔了不可。在医生和家人的劝说下,陈亚梅被迫停止了学习,也痛苦地终止了进大学脱产学习的梦想。

1998年,陈亚梅从村小调入县城学校,环境变了,压力也更大了。至今,她依然清晰地记得,刚调入县希望小学,上的第一节公开课是二年级语文《美丽的公鸡》。她做了充分准备,上完课自我感觉也十分良好,但指导老师却指出了其硬伤:灌输太多,互动太少。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孩子们知识点,更要启迪智慧;要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怎样的公鸡才算是美丽的公鸡呢?”为题,诱发学生思考,进行讨论等等。

这让她进一步看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于是,她开始搜寻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一边教书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努力,换来了收获。2000年,陈亚梅再次被评为长宁县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恰在这一年,宜宾教育学院根据省教厅相关政策,为一线优秀中小学教师敞开了大学校门,优秀教师通过组织推荐,可以免试就读师范类专科。“推优班”,一个美丽的名字呢!机会,终于被37岁的陈亚梅抓住了,她倍感珍惜。三年间,她从未耽误过一天,课堂上专心听课,认真笔记,按时完成各科作业,阅读中外名著,补充营养,丰富乳汁,至今这习惯依然良好地保留着。不仅如此,她还拜身边的同事为师,虚心请教;就连自己所带的实习生,也成了她的老师。因为她知道,实习生虽还没有教学技能,也还缺乏教学经验,但他们的知识储备比她丰富,他们的视野比她开阔。

2003年,陈亚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已拥有了些名气的她并没因此止步,随即又参加了宜宾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函授学习。求学期间,陈亚梅坚持订阅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这时,从事水电开发的企业家丈夫成了她的坚强后盾,全力支持她利用寒暑假自费参加全国特级教师、国家级名师的优质示范课学习。视野开阔了,思维更新了,陈亚梅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找到了一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她根据自己教学实践撰写的毕业论文在宜宾学院学报发表。其间,她还先后参加宜宾市普通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四川省“国培计划(2010)培训者短期集中培训小学语文项目”培训。2011年9月,48岁的陈亚梅荣获了四川省中小学特级教师称号。

爱的文凭至此,陈亚梅的求学之路可谓功德圆满,事业可谓有成,可以止步了。但陈亚梅总觉自己还缺点什么?

“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每当触摸到苏霍姆林斯基等先哲伟大的教育理念,陈亚梅眼前便会浮现出小聪那对大大的对生命充满渴望的眼睛。我们的教育应当是生命化教育,那就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欣赏和呵护,努力培植对生命的敏感,凸显生命的价值,帮助学生寻找成就生命的意义。我们是人文初乳严重匮乏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再不能让我们孩子们短缺人文之乳。陈亚梅发誓。而且,陈亚梅还想把这一理念传递给年轻的教师们,传递则不仅要有经验,还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同年10月,陈亚梅又执意报考了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她决心攫取更丰盛的营养,为孩子们准备富集的人文乳汁。

那年暑假,陈亚梅放弃了暑期旅行,在家埋头学习《英语》《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考研科目,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陈亚梅幸运地成为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她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转换着角色,虽然很辛苦,很劳累,甚至很寂寞,用她自己的话说,也很享受。但老天似乎就是爱与拼搏之人开玩笑。在她拼命苦读的时候,她父亲因心肌梗塞住进了医院。那段时间,她是每天背着一个大包,不断在学校——医院,医院——学校间奔跑。2013年11月,父亲因病去世。此后,每天放学后她首先是陪伴孤独的母亲,在母亲安睡后才回家接着学习。

曾经,有位好同事取笑她,说你已快成朽木了还蛮拼的呢?陈亚梅说:“朽木不是,是‘枯藤’。我希望我年老的身躯,真的能像山野里的枯藤那样,成为新生的藤蔓攀爬的阶梯,为他们的生长尽我绵薄之力!”于是“枯藤”成为了陈亚梅的网名。

老天再次与她开玩笑,2014年11月,陈亚梅的身体真像枯枝样折断了,长期的过度劳累,她的腰痛越来越严重,治疗过程中大剂量的激素让她身体像吹胀的气球,脸庞浮肿、身躯臃肿、白发满鬓,她倒在了病床上。当躺在病床上吃喝拉撒都需要别人的帮助的时候,陈亚梅没有哀伤、没有惆怅,对生命的意义,对健康的概念又有了全新的认识。继续着她的教育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基于生命教育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母亲因她的任性暗自流泪,丈夫知道拗不过她,只能以最大的关心体贴助她一臂之力。

三载风雨,三载艰辛,上千个日子的打拼,2015年5月,陈亚梅完成了教育硕士论文答辩,在授位仪式上,当导师,西南大学杨晓萍教授,捧着一束鲜花献给她,并对她带的一群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们说:“陈亚梅老师已是特级教师了都还在学习,你们要好好向她学习哦。”陈亚梅禁不住潸然泪下。


二、爱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疼痛之变和许多教师一样,陈亚梅在教育岗位上,最初追求的教育目标是如何让孩子们在小学六年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以后升初中、高中,最终考上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秉承“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陶醉的是苏东坡的“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拼命学习,是想的“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所以,这一时期她在教学中体现出的“爱”总的说是传统的,甚或可以说是本能的,而非出自现代的,自觉的“爱”的教育理念。

促使她彻底改变自己教育理念的是小聪那稚嫩的生命的枯萎凋谢。

2002年初夏,陈亚梅所带班级五年级了,小升初的考试即将进入决战阶段;而且,这是她调入希望小学即将带出的第一届学生。她必须让孩子们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这样才能向学校、向家长交账。这时,她却突然发现小聪面黄肌瘦,精神很不好。一个活蹦乱跳讨人喜欢小女孩怎会这样呢?直觉让她紧张起来,赶紧与孩子家长联系,催促家长带孩子去检查,但一次,二次都没引起家长重视,理由都是忙,没时间。她只好强硬地请家长一起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后,陈亚梅和孩子家长都惊呆了,孩子患的竟然是肝癌!孩子才11岁啊!陈亚梅无论如何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当晚,她在丈夫陪同下冒雨赶往孩子乡下家中,帮助家长联系泸州医学院做进一步复查。结果依然残酷无情,肝癌晚期!从那天起,她几乎每天都打电话了解孩子的病情,安慰孩子。孩子做完手术苏醒过来,第一句话就是“我想给陈老师打电话”。孩子出院回家后,陈亚梅经常带着同学们去看望她,让同学们朗读课文给她听,告诉她上了什么课,学校、班上发生了哪些事。并精心设计了一节主题班会课——“我们和你在一起”。

孩子去世那天,正逢教师节,陈亚梅去花店买了束菊花,花店老板问:“陈老师,今天该学生买花送你啊!”她的泪水再也止不住了,只嘟噜了句“这是菊花啊!”便转身离去。那时她只一个念头,赶到乡下送孩子最后一程。当小聪爸爸告诉她孩子在弥留之际,口中仍喃喃地念叨着要见陈老师时,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泪流满面……

小聪的不幸早逝,深深地刺痛了陈亚梅,那些日子她总是不停地问自己,当教师难道就是让孩子们有个好成绩,学生们分数高了我就是优秀教师;低了,我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我的教学难道仅仅是给孩子们以知识,让他们学得所谓在竞争社会中生存的本领?难道学生的家长就真的那么忙,找钱供孩子上学就算尽责而已?一个个问,让她感到教育应当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还有更美好的东西,那就是健康、自由、快乐的生活着。

至此,她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的重要。于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开始尝试着同时教学生读好课本和“生活”两本书,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欢乐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指导学生书写表达真情实感的“生活作文”,把生命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和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到班队活动中。从此,爱的教育和美丽的收获贯穿于陈亚梅的教育生涯。

日记教学在陈亚梅眼中,日记是孩子们生命的印痕,日记教学不仅是作文的教学,更是做人的教育。所以,从一年级学完拼音开始她即训练学生写日记,从“说句心里话”到“我手写我心”,再到“作文就是写生活”,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体味生活、快乐生活。陈亚梅也通过孩子们的日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遇到困扰的孩子,因材施教。这里,让我们来看陈亚梅日记教学中的一个典型案例,或许对我们有更深刻的启迪。

一张长方形暗红色底子的贺卡,设计很简单,贺卡里写着“祝同学们每次考试都考一百分!”祝福语下画的是语文、数学、英语三张试卷,试卷上是三个黑色的100分。看到这张贺卡,陈亚梅的心咯噔一下,立刻变得沉重起来。是这孩子的心里惟有一百分,还是有其它?她有些迷惘。于是,在语文课上她组织开展了贺卡互动点评。孩子们对这贺卡认为它“让人感觉压力很大”的,有觉得它“冷冰冰,没有温情”的。说到建议有的建议:“给它画上小草,花朵和大树。”有的提议“要画上蓝天和飞翔的小鸟。”值得点赞的是:第二天,以此为题材的日记很多都非常精彩。仅那标题《一张冷冰冰的贺卡》《一张“压力”贺卡》《一张没有温情的贺卡》《一张“黑色”的贺卡》都就吸引着你去探究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当然最吸引人的是那孩子重新制作的贺卡,以及以“五彩贺卡又回来了”为题写的日记。卡片上有红的花,绿的草,还有闪闪的星星和他那笑容灿烂的脸。日记中孩子写道:“我相信,世界上的人谁都不希望收到一张冷冰冰的贺卡,我也不愿意。可是,我就做过那么一张冷冰冰的贺卡。”“这次,我让100分“下岗了”,我让黑白色“回家了”,我让五彩和阳光回来了!看!卡片上红的花开得真艳,绿的草亮得养眼,星星眨着眼睛闪着光,还有我那张春风拂面般的笑脸。我自己都觉得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甜着呢!”

我说,那你在教学中想到过这方式有可能伤害孩子自尊,甚而可能承担无谓的后果吗?陈亚梅说她想到了,她认为,孩子需要呵护,更需要磨砺。这样才能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因为人生旅途中,每一个人不仅需要面对善意的批评,有时还要面对恶言相加,甚或沉重的打击。她说,或许你已注意到文中记述的我在课堂上与那孩子的拥抱了,其实,与其说是孩子投入我的怀抱,不如说是我热诚地把孩子揽入怀中。“唉,我们与孩子心灵的拥抱太少了,特别是我们的家长。”陈亚梅叹口气说道。

“作文,作文,无助又无能。”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陈亚梅可以说找到了她特有的路径。所以,陈亚梅常说:“孩子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容易,我要好好呵护孩子的情感。”她这样说也这样做。一次,陈亚梅到成都培训4天回来,孩子们把日记本交到她手上,一共280多篇。她接连3天没日没夜地批阅这些日记。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孩子们那么认真,我不能让他们失望啊!”

读书在“读” 陈亚梅教学的另一特有的路径是读书。她坚定地认为语文教学在“读”,朗读,深情地朗读,是创造性活动,是阅读的起点。“读”才能传导知识和情感,潜移默化;才能让思想获得熏陶,精神得到升华。她特别反对怕孩子不懂,或者总是围绕所谓小升初,整无数个知识点,把课文嚼烂塞给孩子。就在前两天她下乡巡讲,听一老师讲课,见该老师将一篇情感丰富的课文切割成几大块,灌肠一样灌给孩子们,孩子们无精打采地坐在下面时,她心里那个疼啊!她说:“这哪里是哺育学生,哺育生命哦,这简直就是在折磨学生,摧残生命!”那时她真想跳上台去说声:“我来。”她克制住自己,直到那老师把他讲的所谓点点讲完了,她这才上去拿上课本深情并茂地读起来,很快孩子们便被她的朗读吸引了,眼睛里有了光亮。一如有孩子写的:“当我们学《桂林山水》一课时,跟随她抑扬顿挫的朗读,我们仿佛来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教书、读书不是干瘪瘪的,更不是苦着脸、虎着脸。陈亚梅上课充满热情,脸上随时都挂着笑容,注重呵护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读”还需要善于抓住知识点延伸出去,那样生命才会有色彩。

一次陈亚梅给学生上课,纠正错别字“崇拜”时,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最崇拜谁?”她以为孩子们会说出流行歌手、著名影星或体育明星的名字,但非常出乎她意料的是,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的是陈老师。“一群马屁精,是不是?”陈亚梅保持着她童真般的笑容问。孩子们再一次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是!”。陈亚梅感觉这又是一次机会。于是,问道:“那你们说说为什么崇拜我呀!”在没有课前的预设前提下,引出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陈老师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诚实守信,答应我们的事情一定办到。”“陈老师从不歧视差生。哪怕学习很差还很顽皮的学生。”“陈老师幽默,象个老顽童”“陈老师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

孩子们不断地“发现”着,陈亚梅为孩子的“崇拜”而欣喜,更为孩子们的发散性思维而自豪。在陈亚梅看来“发现”是孩子们思维的拓展,更是孩子们生命的延伸。


三、爱的教育是快乐教育

读“生活”书生活是快乐的,学习也应当是快乐的。陈亚梅认为教育必须贯彻快乐学习原则,因此,读好“生活”这本书与读好课堂那本书同等重要。

读好“生活”书的着力点在动手。除了常规的打扫卫生整洁个人之类,她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孩子们做手工。她所教班级,教室四周全是孩子们的作品,有卡纸剪贴的,有树枝拼图的,也有变废为宝制作的艺术品,创意独特、色彩明亮,把整个教室装点得生机勃勃,暖意融融。这都是“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系列活动,“我有一双勤劳的手——生活技能大比拼”的成果。“时装秀”,孩子们的时装有旧画报剪成,有包装纸制作,有旧毛线、麦秆、茅草编织,极具有创意,提升了孩子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内务整理”、“穿针钉纽扣”,显示了孩子们极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分小组“做水果拼盘”,增强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暑期通过找药材、拾废品、卖报纸,用自己的双手挣得十元钱捐作班费,为人生未来的自立准备着。

读好“生活”书的第二个着力点是开展主题班队活动。 “主题是教育的核心,好比一首乐曲的基调,起着‘定音’的作用。”陈亚梅说。

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带孩子们参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让孩子们从理论和直观两个层面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特邀法官为孩子们作《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讲座,让学生们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陈亚梅的主题班队活动还始终把关爱生命个体放在重要位置。为此,她邀请医院医生为孩子们讲健康知识,解疑释惑,让孩子们懂得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做阳光少年。

给孩子们一个不一样的“六一”是陈亚梅每年都精心思考和设计的课题。汶川大地震后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开展什么样的活动?陈亚梅苦苦地思考着。震后,已开展了5.12大地震系列主题活动,孩子们、家长们都希望有个“快乐”的主题。但觉得这个“六一”的主题还是不能离开汶川大地震。她希望孩子们不仅尊爱自己及自己的生命,尊爱父母、亲人、同学、朋友、乡邻;更要拥有一种“大爱”,爱自然、爱生活、爱人类。于是那年“六一”儿童节的主题活动定为了“小手牵小手,大灾有大爱”。活动中师生再次为5.12汶川大地震遇难者祈祷,为幸存者祝福,为生命祝福!孩子们又把“六一”儿童节的零花钱捐了出来。

个别老师暗自议论,说陈老师成天整这些,看来是不让学生们静心学习了。一些家长心里也直嘀咕,这么多事,弄得孩子们心里不愉快,耽误了学习,考不出个好成绩可咋办哦?

“个别老师和家长的担心不是没道理,但我认为爱的教育理念没错,所以我坚持去做。如果是年轻教师的活,可能就麻烦了。”陈亚梅笑着说到。当然,孩子们也挺争气,那一期,陈亚梅班70多个学生考试下来,平均成绩依然在学校名列前茅。

快乐大“家”  生活有“家”“读好生活书”,快乐生活更需要一个大“家”。所以,陈亚梅与家长间联系就不再仅仅是开个家长会,作作家访,通报通报教学情况,与家长沟通沟通了事;或是组织一个家长委员会,搭个桥梁,共同关注一下学生的教育,少点家长与学校、老师的冲突而已。在陈亚梅这里,学生家长直接就是学校教育的参与者,班队活动的主体,这个“家”是由老师、学生、家长共同组成的大家庭。

在这个家庭里,家长不论职位高低,钱财多少;学生,不分成绩好坏,乖巧调皮。在这里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对待家长、学生必须一视同仁。不媚贵、不嫌贫、不惧横。这些说容易,做其实较难,它需要正直和无欲,胆略与识见。

一次家长会,有个孩子爸爸来了,有老师提醒陈亚梅,说那是县领导,是不是把他请到台上坐。陈亚梅拒绝了同事的提议。在陈亚梅眼里,来参加家长会的,不论他是县长、书记,还是他局长、董事长,他就是家长。

还有一次家长会,有个孩子妈妈来了,只见她大大咧咧地走进教室,坐下后也没有一个坐相,嘴上更是“出口成脏”。陈亚梅问了下她是谁,一听那名号,知道那是一个在底层平民中叫得响的人物,横得很,惹毛了,跳起来八丈高,把个场子可以给你抄个稀烂。一句话,最好别惹。但陈亚梅知道她那天必须处理好这个人的问题,否则,以后她将无法组织开展好有家长参与的任何活动。于是她走到那位家长面前,招呼了一下说到:这儿是学校,希望某某妈妈别说脏话,并强调,哪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同学那里留一个好印象啊!你这样会让自己孩子很难堪呢。

陈亚梅的真诚、善良、博爱,赢得了家长们的尊重和信任。那位县领导家长依然偶尔来参加家长会。最有意思的是那位“横”妈妈,不仅自己经常参加班主题活动,还把自己那极不善于社交的孩子爸爸逼来参加“书香流韵古诗传情——家校同乐 迎新春诗会”。那孩子爸爸文化程度不高,参加诗朗诵的确是赶鸭子上架哟。所以有孩子在作文中写道:“陈老师每一次家长会后,一些家长真的是脱胎换骨。”

后来,陈亚梅朋友与她开玩笑说:某某同学妈妈那张“出口成脏”的嘴也只有她才管得住。陈亚梅说:“那里是我有能耐哦,是孩子妈妈对孩子的爱管住了她那张嘴。”

其实,陈亚梅也仅说对了一半,现实是老师和家长们对孩子们一样的爱成就了陈亚梅的主题班会活动,实现了对孩子爱的教育。所以,才有“我运动我健康 我快乐——迎新春、家校同乐阳光体育活动”“书香流韵 古诗传情——家校同乐 迎新春诗会”“家校同乐——歌舞表演时装秀”;才有每一次野炊的圆满成功,晚间广场演出后孩子们一个不拉地被送回家;才有孩子爸爸们那笨拙的天鹅舞,孩子爸爸在课堂上诚恳地向被自己误解的孩子道歉;才有孩子与孩子妈妈间相互承认错误。

用陈亚梅的话说,“这些都是这个大家庭把老师、学生、家长凝聚了起来,孩子拥有了几十个父母的关爱,爸妈拥有了几十个孩子的孝顺的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