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服务 > 报刊联盟
李明宇扶贫记
来源:汪古翔 编辑:邓青琳 时间:2017-09-15

20175月,资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第三方对全市2017年预脱贫贫困村作工作督查考核,由资阳市军分区、中国人民银行资阳市分行等部门组成的考核组一行来到雁江区伍隍镇盐井村,对区教育局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作走访调查,考核组深入到25户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家里座谈询问,他们所到每一户都提了同一个问题:“你们的驻村第一书记是谁?”全都异口同声:“李明宇得嘛,认得到!”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是李明宇入驻该村两年多来得到的最高褒奖!



在雁江区的南边,有一个以盛产两截山白酒而声名远扬的古镇——伍隍镇,和所有川中丘陵一样,该镇属于典型的浅丘地貌,山如馒头,起伏连绵,适合种植大豆高粱、水稻玉米。

但就在这么一个产粮大镇的西南边,似乎是上帝的利斧在大地上刻了一道划痕,也似大地被活生生撕裂了一道伤口,在并非喀斯特地区的资阳,忽而突之地下陷出一条长达十来公里的南北走向的大峡谷!如果这条峡谷能够像长江三峡或大宁河小三峡,有一条哪怕小河奔腾其间,那就是上帝的赐与了。悲摧的是,这是一条干沟沟。

从沟底到山顶,峡谷相对高差近200,两岸森然耸立的是冷冰冰的岩石,人在谷底,抬头仅能见一线青天。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沟底人家几乎见不到日月的光辉。当地走出来的中学生说:“对郦道元《水经注》里那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印象太深刻了!”从伍隍镇到石岭镇的公路从这条沟的上边经过,村里人听得到车子响,但要看到汽车至少要爬一小时的坡。400公里的成渝高铁横跨这沟,据说,全路最高桥墩即在该村。

因为日照时间少,沟底农作物很难正常生长,地里的作物如秃子头上的稀毛,加上沟底无水田,盐井沟不产水稻,这里的村民,年年就守望着那点产量不高的红苕玉米过日子,贫穷,就是该村村民戴的一顶共有的大帽子,如影随形。没有人考证过,这条沟在古时候是不是出产过井盐,这条沟的名字却确确实实就叫盐井沟。

也不知起于何时,盐井沟背上了一段屈辱的民谣:“有女不嫁盐井沟,红苕芋子有你抠。要想喝口米汤,眼睛望落眍。”这,就是盐井沟的形象,盐井沟的LOGO!幸福的歌声可以传遍四方,这耻辱的歌声也能不翼而飞,唯其如此,沟底的女娃子,只长得半大就如转世投生一般能嫁多远嫁多远,剩下的人们则在这里艰难地熬日子,尤其在计划经济时代,沟里的人们被一条无形的绳索系着,没有离开的自由。

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即使有那么一点点改变现状的冲动,美好的想法最终大都闷死腹中。哀莫大于心死,一代一代人就这么新陈代谢着,从少年走向坟墓。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从死板的生产模式中挣脱了出来,广大青壮年爬上了山顶,走向了城市,但古老的盐井沟并非被人们完全抛弃,生活在沟里的人们仍在重复着前辈的故事。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方略,要在中国大地大范围消除贫困,让全国人民共同享受改革开放的红利。

全党全国人民行动起来,一大批党的优秀分子走出了书斋走出了机关,如蒲公英的种子撒落到每一个贫困的村落,行走在荆棘遍地的乡间小路上。

对口帮扶盐井村的是雁江区教育局。李明宇被区教育局派往盐井村,担任该村第一书记。

对于出生于教师家庭,又从事过15年小学教育,此前在一所完小担任教导主任的李明宇来说,虽然生活工作在乡村,但这次以这种角色回到农村,内心还是非常忐忑。20158月,区教育局领导把他带到镇上,交给镇领导,镇领导再将其带到村上。当时工作职责不是十分明朗,村情社情及农户的家底还不太清楚,面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李明宇很有些茫然。李明宇最初对自己的工作理解是:穿针引线,沟通上下,尽努力跑一些项目,再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帮村上归整软件资料,等等。

但到了村上后,所面对的情况与事前大脑里的准备相去甚远。事实上,村上的项目、产业发展、“五个一”帮扶力量、结对帮扶工作等等全都落到他头上。一切工作,不是靠蜗居于办公室里搞软件资料能够解决的,于是,李明宇决定首先走出去,到村民家里去!

从地图上看,盐井村虽距离伍隍中心场镇仅4.5公里,但要从沟底爬到山顶,再走村道到镇上去一下,够走。村北背靠同样是贫困村的爆花村,南边到达老铜钟乡的一碗水,从村公所到最边远的社要1个多小时。

不到半年时间,李明宇走遍了全村每家每户,有的家庭去过多次,去得多了,狗看到他都不再追赶了。通过走访,了解到,盐井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524户农户、1540人,其中贫困户有104户、320人。除了外出务工的青壮年,留在村里的大多是些老弱病残。面对这一状况,李明宇一时不知道这扶贫工作该从何处切入。

也是在走访过程中,从小没受过穷的李明宇直面了什么叫贫困。在这城市里已经在大势鼓励人们用电的今天,盐井村居然有点煤油灯的!有一天天近黑时,李明宇来到一户农家前,见一人老人还坐在地坝里不归屋,一问,老人回答,点灯费煤油,“天黑前在地坝里耍,天黑就进屋睡觉”,原来,这是一个五保户,因政策原因,已经享受了国家照顾的五保户们,此次均未纳入贫困户范围。以前,该老人曾经点过电灯,后来农网改造时因交不起电表费,被供电部门剪了线。于是老人穿越回归到了煤油灯时代。如受电击,此事对李明宇的触动不小,他再进一步深入走访,发现,全村点煤油灯的一共有3户,这实在是对这个时代的讽刺。李明宇及时将情况报告教育局,区教育局局长刘绪国当即表态,教育局拿出3000元钱,给三户人家重新接通了电源,安上了电表和节能灯。一夜间,扶贫的光辉从五保户的窗口照射了出来。

两年来,盐井村的田边土地角,户前屋后都留下了李明宇的身影。在土坎上,与做农活的老乡拉家常,在井沿边,向洗衣的大嫂了解情况。村民们最初对这位从学校走出来的白面书生还有些陌生和距离,久而久之,话,就多了起来。有的村民甚至要留李明宇吃饭,但两年间,李明宇没有坐上过一次村民们的餐桌,时间再晚,再劳累,都回村公所。村公所里唯一热的是开水,最方便的用餐是吃泡面。两年间,李明宇吃了20多箱方便面!

因为自上而下对精准扶贫的重视,所作所为,要留下痕迹,李明宇还得将村上所作工作记录在册,将各种软件资料归拢,两年间,打坏两台打印机。为了不误工作,自己掏钱购置打印纸、墨粉、维修打印机一台,个人垫资,招来家人的抱怨。

李明宇的夫人以前是和他一起的教师,后来调到简阳市国土局,资阳城里有套房子,儿子在城里读书,而今夫人又怀上了孩子。而按规定,驻村书记每月必须在村上住够20天以上。李明宇只能抽空回一次城里,照顾读书的孩子。



作为第一书记,李明宇在探索工作思路的源头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在依靠基层党组织。

但就在李明宇进驻半年多时间时,2016年上半年,该村班子却出了状况,村支书被免职双开,村主任被处分,这无疑给雄心勃勃地想脱贫致富的李明宇和村民们兜头一瓢冷水。新上任的村支书是一个部队退伍回来的26岁的小伙子,因为种种原因,工作放不大开,当时一段时间内,有什么事,几乎是喊李明宇拿主意。无形中,李明宇已然从助手变成了主角,李明宇心中顿生“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悲壮感沉重感来。

在走访过程中,李明宇特别对该村基层党组织情况作了个摸底调查。该村有36名党员,其中60岁以上者18人,年龄最大者80多岁,行走已经不便,年轻党员大多流动在外,村上要召开个党支部会都很难凑得齐人。走访中,李明宇也看到了,这些党员尽管各自的情况不同,但初心仍在,党性仍强,他于是登门向他们问计,他们向李明宇分析原因,建言献策,李明宇获益匪浅。

在调研村情民情的过程中,李明宇也看到,该村的前人们也作了不少工作,打下了不少基础。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该村种植了不少大叶麻竹,一度时期,村民们收获过竹笋,但经历10来年后,竹子退化,不再出笋,遍布全村的麻竹就只是起绿化作用了。另外,一部分有经济头脑的人们也种植有不少枇杷、核桃、柑橘、李子等水果。很多村民房前屋后已是浓荫蔽日,李明宇决定发动村民们搞林下养殖,利用竹林、树林养鸡养鸭。

要让村民接受,必得有示范引领。李明宇找到了该村老支书,一位姓余的老党员。余支书老两口均已年过70,已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年龄,但儿子长年在外务工几乎没挣到什么钱,这使本来矮小瘦弱的他还得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红苕、菜籽、玉米,干重体力活。李明宇见余支书在村民中有威信有号召力,于是鼓动他们带头在林下养鸡。余支书答应后,李明宇主动帮他在城里买来塑料网、胶绳,帮他们把屋前树林圈围起来,再动手帮他们把废弃了的羊圈改成鸡舍。为了节约开支,一切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搭棚,作引水管,作水槽食槽。见余支书仍心存疑虑,李明宇利用教育局给的工作经费,把余支书带到雁江小院镇远文林牧公司参观他们的远山鸡养殖。取经过程中,余支书受到了鼓舞,当即花1800多元,在该公司购买一斤多重的鸡苗100只,李明宇再帮余支书跑前跑后买饲料,协助管理,100只鸡,全部成活长大,2016年年底,鸡长大了,李明宇又帮余支书跑销售,余支书的尝试使其在这一年养鸡获利5000多元。

20173月,区教育局给每户贫困户发了10只鸡苗,5月,伍隍镇也给该村贫困户按人头每人发10只鸡苗,余支书家里一下子又增添了50只小鸡,有了成功的经验,余支书信心百倍,村民们也开始圈地围林,利用政府发的鸡苗开展林下养殖,现在户均养鸡都在三四十只以上。当时为了及时把鸡苗送到位,李明宇和村干部们早晨3点钟即起床,挨家挨户送到家门口。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李明宇体会到,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始终是最可靠的保障。



顺着这一思路,盐井村的扶贫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在走访过程中,有的村民提出,盐井村的种养殖业比较零散,要求成立农业专合社,有组织地生产、养殖、经营。应群众要求,今年6月,该村成立了盐井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合作社里设理事长、监事长、会计,建立起详细的收支台账。所有户籍在该村的村民都是合作社成员,合作社收入70%倾斜给贫困户,30%作为村集体收入。目前,合作社已通过流转麻竹林50亩开展林下特色养殖,散养“麻竹土鸡”3400余只;养猪专业户成立生猪养殖专合社,带动40余户贫困户开展生猪养殖;通过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因势利导,村集体流转土地120亩,种植小米辣,已在起跑线上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

而今,小鸡们正愉快地成长,猪儿们也正集中精力吃和睡,第一季小米辣已经鲜红朝天,到了收获时。采摘小米辣的活儿,合作社首先考虑到请本村贫困户,每天开80元工钱,目前已有10户贫困户加入到采摘小米辣的队伍中来,以每月工作20天计,他们每人可从合作社收入1600元。

与这一切致富方略并行的是,加大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坡陡路烂,村民出行困难,这是盐井村多年以来的难题。为改变现状,李明通过“娘家”区教育局多方协调相关项目资金,通过改土、建蓄水池、修便民道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盐井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截止目前,全村完成了5.4公里通组道路硬化、10公里生产便道,整改土地200亩,新建20口蓄水池。

今年,除了完成村民危旧房屋改造、易地搬迁房屋建设工作外,还有“千亿斤粮食工程”、“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落地,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村里基础设施,这对于全村长远发展都有极大促进作用。

因为村上以前的小学早已撤并,村里的孩子们都要到镇上去读小学,以前接送不便的家庭就到镇上去租房照顾学生读书,而今公路进一步往盐井沟纵深发展,每家每户方便接送,学生们能够当日往返了。

水泥路缩短了盐井村与外界的距离,发达的物流,使不产水稻的盐井村民想吃白米饭,眼睛不再望落眍。



两年后的李明宇脑子里的想法已经越来越清晰、实在了,作为第一书记,他已没有两年前去村上时想的做哪些不做哪些了,在言行上已然把自己融入到了盐井村,成了他们的一员,见到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一枝一叶均事关扶贫。

在农村,修公路,属于一事一议项目。最大的难处在于集资统筹过程。事关资金,人人都从自身利益思考问题,对于贫困的盐井村民来说,一分一厘,都是血汗。在水泥路暂不可能入户的情况下,有的人要在乎公路离自己家远近,自己能享受多少;有的甲社的村民,住房却靠乙社的公路,集资款交了甲社,享受的却是乙社的公路等等,具体实施过程中,扯扯不少,自主意识增强了的村民们十分关心自己的权力和义务,这无可厚非。在多数官员眼中的蝇头小利在村民眼中就是大事。李明宇了解村民们的心态,在一波三折的集资过程中耐心解释,不让任何一个村民留下心结,高兴愉快地集资,不仅最终享受公路的便捷,同时也享受村民自治,当家作主的权力。

秸秆焚烧是这些年农村人不愁柴禾后出现的新问题,也是农村一个重要的空气污染源,为了彻底整治这一难题,这些年从上到下印发了不少文件,而最终的监督和执行人则是李明宇这一类工作在一线的村社干部。盐井沟这一山高沟夹的地理特征给村社干部的巡察带来了方便。20165月,正是村民收菜籽的时节,李明宇和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