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散文
张大斌:穿越秘境倒须沟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梁曌 时间:2022-09-27

早就听说邻水倒须沟峡谷藏了上万株野生桫椤。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它与恐龙同时代生长,也称“恐龙草”,是“爬行动物”时代的两大标志之一,有“生物活化石”之称。这个位于四川邻水县八耳镇的神秘之地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我在网上查看了有关倒须沟的资料,却都是只言片语,让我更有了一探究竟的迫切。几经周折,我们找到当地向导王老师,带领我们进沟。
  王老师家在倒须沟口不远处。我们跟着他走,一条弯弯曲曲的大沟出现在眼前,在晨光中透着神秘。沟口,一健壮小伙子提一把弯刀蹲在路边。王老师说:“这是夏师傅,我到处打听才找到他,只有他才找得到里面的路。”
  “走嘛。”于是,我们就跟着夏师傅的脚步,兴奋而又紧张地小心翼翼往沟内走去。
  我们完全进入了两山之间形成的一个逼仄的峡谷,身上已经晒不到一点太阳。抬头望天,天成一条靓丽的白丝线。谷内植被繁茂,特别是一种叫蕨棘的植被,爬满山体,绿得深沉厚道,像列队欢迎我们的队伍。而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山体,变换着各种形状,时不时装出吓人姿态。路边有一石碑,刻有桫椤自然保护区字样,我们以最传统的方式,摆出各种姿态,表演到此一游。
  过石碑,下一陡坡,来到谷底,看到了大片的桫椤!
  大大小小的桫椤,静悄悄地生长在这片河谷,满眼翠绿,好像这炎热盛夏的所有绿荫都藏到了这里。桫椤树冠笔直,被枯萎的树叶包裹着,而树叶像一张张向天空撑开的巨伞,护卫着自己脚下的土地。
  谷底是一条小溪,裸露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在那石头与石头之间,一汪一汪的泉水,大的像一面镜子,装满了青山绿水,小的像婴儿的眸子,不含一粒渣子。
  桫椤是植物中的大熊猫,生物活化石。关键是在那恐龙统治的时代,桫椤应该遍地都是。恐龙灭绝,为什么倒须沟的桫椤能幸存至今呢?有一说法是倒须沟两山之间逼仄的峡谷所致。那么,像这样的峡谷一定不止倒须沟才有,那为什么没有桫椤?那就要问这里的生态环境了。从水质可以看出,这里的生态系统没有受到大的破坏,适合桫椤生长的环境保存完好。这些年,这里更是成了无人区,生态系统得以进一步改善。
  正玩得高兴。王老师却说,只能走到这里了。我们表达了我们的想法,就是要从这里走到重庆长寿区的云台镇去。王老师说,这是绝对不行的,走不通。在我们的执意要求下,恳请夏师傅带我们穿过这片峡谷。
  我和夏师傅一边走一边聊天。夏师傅说,这条路,他在两年前走过一次,非常难走。而我却心里踏实了,他曾经走过,说明还是有路可寻的。
  夏师傅在前面用弯刀开路,我们在后面一边玩耍,一边前行。这河谷的确没有路,我们溯溪而上,地势稍稍升高,就没有桫椤了。而脚下的溪水,带给了我们另一种惊喜。那水的清澈,胜于美色,胜于佳肴。
  脚下是完全没有路的,全靠夏师傅用弯刀开路。我们相信了所有关于倒须沟的传说。但我们没有退路。早上8点半进山,直到下午6点半,我们终于走出山谷。
  在山顶,夏师傅让我们看到了高楼耸立的云台镇,给我们指了路,便和我们分手了。他的家人还在盼着他回去吃饭。
  我们小心翼翼地走了一个多小时,总算来到了山脚的公路上。天已向晚。这时候,我们一行才感到人疲马乏。在老乡的帮助下,我们找到一辆面包车,乘车到达云台镇。面包车师傅又给我们找了一辆车,送我们回到了八耳镇。
  当我坐在空调房里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外面酷暑逼人。我没有感到穿越倒须沟的疲劳,而是开始了对倒须沟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