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白浩:让伟业回归日常——新时代“茶经”《予君一片叶》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骆驼 时间:2022-06-16

从小说情节来讲,《予君一片叶》自然首先是一个茶故事,安吉白茶这“一片叶”连接着城乡结合、川浙结合、传统与当代结合的故事,一个把乡村振兴、东西协作、扶贫帮扶大业落实到平凡人,把伟业落实到日常生活的故事。这样的构思是巧妙的,也具有主题创作类的思路突破的意义。

小说不是用高音喇叭来进行假声写作,而是用小提琴演奏出小夜曲,更准确地说,是用笛子、二胡演奏出的“国乐”“茶经”,谱写出的不光是中国热土上的新时代种茶故事,更是在内蕴里传达出独具中国文化韵味的茶文化、茶情怀、茶美学。

故事主线并不直接从扶贫种茶现场入手,而是从城市小家庭的温馨小日子入手。以岑家一家人的情感线为主线,扶贫这些反而居于偏师,“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对于雷同化的主旋律写作来说,是一种丰富,明显可见作者对于文学现场的思考反省与对独立路线的探索和经营。

任何创作总是有主题的,这也不奇怪。在大主题已经确立的前提下,小说选材入手却是大时代中的小家庭,小儿小女的温情脉脉,有情韵而不煽情,情趣回环,直接体现在文学史上,有茹志娟的《家务事》《儿女情》,宗璞的《红豆》。

岑家的家庭改诗、学英文都恍惚宛如《红楼梦》中的赋诗联句,情趣、机趣、雅趣兼在。“一片叶”牵引岑家迈入更宽阔的社会,这“一片叶”演绎出的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家庭叙事。“一片叶”如娇气的闺秀,摇曳生姿,仪态万千,风情种种,甚至围绕“白叶一号”小说演绎出新的家庭组合,“白叶一号”就像即将出阁的闺女,而她还有闺女的爹妈,闺女的舅舅,“娘亲舅大,女儿出嫁舅舅背”,茶叶特技特派员(小说中称为“科特派”)里也有“茶仙子”。

小家庭大时代,全小说思路贯穿到底,整篇小说温婉细腻,体察入微,雅致温情。可以看出,这是对自己以前熟悉的写作领域和风格的一种回归,更加细腻,也更加得心应手,气质独特,主题境界也更加开阔坚实。

文学史上早有经典的争论,“家务事儿女情”其失在于可能沦于琐碎,境界格局偏小,然而拯救这一弊端的,在于大时代背景所赋予的故事与意义,它让生活细节具有了惊心动魄的故事冲突背景和价值高点的升华。小家庭中的小日子,里面有小溪潺潺流淌的温婉,也有滑入深潭险礁的暗流。

岑子兴的青川之行是探秘、寻梦,也暗藏寻亲寻情,这就是西湖微漪到细浪刷堤风波暗起,岑、庄两个家庭的小故事连接起来,也次第铺开浙川协作的“一片叶子”大故事。

伟业起于日常,并不一定非得惊天动地、惊涛骇浪。在和平年代,凡人的日常生活一样可以创造伟大事业,其生活情节可以是微波小漪,其效果可以是斜风细雨,甚至润物无声,其审美风格一样可以是温润如玉,含蓄蕴藉。

作者如此处理并非偏题,恰恰体现出对生活观察的独特立场,也是对生活真实的尊重,而这背后支撑的是对伟大事业与普通凡人以及日常生活之间关系理解的深度。无论是在文本内的人物故事,还是从文本外作者的写作习惯路径来说,这都是从微观世界走向宏观世界,是虚构与真实的双重自我改造和成功升级。

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解支撑,在小说阅读中,常常会让人忘记这是一个既定主题的作品。它不是一个标语口号式的作品,不是一个生硬嫁接的公式化概念化拼贴,相反,正是此类倾向败坏了主旋律创作的声誉,是应该深以为戒的模式,它们歪曲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本意主旨,也背离了从生活中来、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写作本质规律。

“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不在于如何“讲”,而在于“故事”本身如何“干”,写作者又是如何“体会”的。粗劣雷同的“讲”法,恰恰是败坏“故事”声誉的“猪队友”行径。在文学史上,具备“三红一创”这样的一批经典,也具有《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这样将主旋律与民间艺术资源结合的成功范例。如何把“用心用情用力”从外在口号转化为写作的自我需求,才是作品面貌区别的关键之处。《予君一片叶》所写的,正是经过自己品的茶,自己融入其中的新时代茶故事。

《予君一片叶》之所以可谓为新时代的“茶经”,还在于它从故事升华为美学,作品不光具有主题意义,还具有美学内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人格投射中,有对梅兰竹菊、松柏莲荷之类的君子人格隐喻,而《予君一片叶》将茶的内涵精神进行提炼,上升为另一种文化人格。

作为“中国名片”之一,茶既是实物经济的载体,也是中国的精神象征,茶的内敛、意蕴深长,代表了中国人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特殊方式,代表着“静心清志、雅量宏远、清正和悦、返璞归真”的人格寄托。岑子兴、孟小闲一家,科技特派员人群,都是这样的人格体现者。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和梅兰竹菊之类的孤芳自赏不同,这个茶是日常化的,它既是香远益清的,也是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富于亲和力的。小桥流水人家,既是小说题材内容的,也是美学风格的。

茶的风格是含蓄蕴藉的,情怀是节制含蓄的,与中国文化人格的玉之温润同调。茶不是烈酒,而是醇茶清香、温润绵长。“一片叶”,无论从修辞还是立意,本也是富有节制的和诗意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叶而知秋,一斑而窥全豹,这里的“一片叶”却是可知春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黄杜无所有,予君一片叶。”

小说不光情节得茶之神髓,气质也得茶之神韵。叙事风格如小小“一片叶”,温润儒雅、小巧雅致,温馨可人,尽显女性的柔情细腻。“一片叶”隐喻人之高德、情之绵长、茶之神韵,温柔敦厚、含蓄蕴藉的中国美学风格沁人心脾,余韵袅袅。

一茶一世界,一叶一乾坤。茶的美学引导步入中国美学体系中的物象世界,这是一个庞大的自然美学体系。意象者意与象融,“人在草木中。”《予君一片叶》构筑起一个丰富的物象体系,除各种形态的“一片叶”外,麻柳刺绣、腋杖、石头信、乒乓球、足球,这些物象牵引的既是故事小单元,也是情感凝聚物,甚至连村里的人物也被赋予牛皮菜、炖板栗、蓖麻的物趣。文章寄情于物,意象传情达意,物趣、情趣、意趣、童趣融为一炉。

再看“予君”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却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语式与美学寄寓。“予君”即赠物,何物?闺阁中寄书信言相思者多。诸多的“与君书”“鸿雁传书”里,最著名的是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而在新时代里,“予君”何物?《予君一片叶》要捧出手的是“一片叶”,更是“一份情谊”“一条路”。这情,是黄杜村群众、茶叶师傅“科特派”的深情厚谊,也是青川人民感恩自强之情。这条路,就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理念,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予君一片叶》文末“屾之茶”的命名,就是对共同富裕和“两山理论”的点题升华:

“屾”,字音是浙川两地山海情深的“深”的读音,其字形由两山并立而成,象征着在安吉发源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屾之茶”则象征青川白叶一号是缘由“两山理论”而诞生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成果。

新时代“茶经”《予君一片叶》,正是用质朴而清新的茶语告诉世界,这是“一片叶”的伟业,也是“一片叶”的日常。


【作者简介】

白浩,四川师范大学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首届“十大研究生导师”。曾获首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奖,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文艺理论评论奖。


书名:《予君一片叶》作者:章泥出版社:天地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