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徐登明:一幅山河畅美的锦绣四川画卷 ——评唐文金先生的《蜀道畅》
来源:四川作家网 编辑:骆驼 时间:2021-12-31

1200多年前的大唐天宝年间,初到长安的伟大诗人李白,以昂扬奋发充满力量的浪漫主义情怀,为入蜀友人王炎描述了当时蜀道的艰辛和险难。这首诗袭用乐府旧题,采用律体和散文间杂,文句参差,一唱三叹,对后世中国文学有很大影响,形成类似宋以降的词牌名的“蜀道”体。李白《蜀道难》之后 ,唐陆畅、明代方孝儒作《蜀道易》,现代大诗人郭沫若作《蜀道奇》,等等,以及喜见今人唐文金先生又作《蜀道畅》,都是蜀道体这一文学体裁的继承和赓续。

与诗仙李白《蜀道难》不同的是,开一代诗风、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郭沫若的《蜀道奇》,作者以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革命的现实主义笔法,热情地赞美新中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川陕交通的巨变,把蜀道沿途雄山奇峡、秀逸江水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今人唐文金先生的《蜀道畅》,则主要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兼具革命的浪漫主义胸怀,把四川放在一个国际大环境下来审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四川,高铁、航运、中欧班列、蓉城双机场,一幅幅通途画卷;古堰都江、峨眉山月、九寨神韵、三星堆、国宝熊猫,一处处绿水青山、名胜古迹;“内畅外联,四通八达”、“锦官城不远,游人如还家”,一派祥和安宁景象。作者纯熟地运用“蜀道体”,满怀豪情地讴歌了大美四川的山乡巨变。

唐文金先生的《蜀道畅》,全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共十韵。诗人用“通乎快哉”,对今天之蜀道通途感叹不已,蜀道难,那是1200年前的事情了!作者以胸怀天下的气概,俯视国际大循环下四川的开放格局之变迁。“铁路公路高速路,还有水运航运相通联。东向万里长江之水道,西向中欧班列之专线。丝绸之路尚不算远,陆海贸易通前沿。蓉城双机场,五洲四海置眼前”,接连用四个排比句,以改革开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几个标志性成就,深刻反映了四川交通的海、陆、空的巨变:交通网络第四级,全域开放展画卷。  

第二段共八韵。作者巧妙运用时空穿越的方式,借诗仙太白之口,赞颂今天四川山河之美、旅游之变:都江古堰,有天下秀之称的峨眉山,有天下绝之称的九寨沟,憨态可爱的大熊猫,等等。紧扣“蜀道之畅,畅如履平川”这一主题,又一次咏唱,四川美景美食古蜀文化,“嗟尔远道之人慕名而来哉!”

第三段共五韵。诗人再次审视川陕接壤的剑门雄关,通过具象剑门古关的历史变迁,弘扬了人类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面对恶劣自然环境的改造和斗争精神。李白所处的大唐时代,蜀道难的重要标志,就是剑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石”,“畏途巉岩不可攀”,等等。然而,在“地崩山摧壮士死”的五丁开山精神的鼓舞下,当代四川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迎来了大美四川的交通“内联外畅,四通八达”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古时雄关,今日畅隘”。当年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磨牙永吮血,杀人如麻”的治安和政治乱象,而今的“古柏参天,翠云长廊”、“锦官城不远,游人如还家”,远道而来的游客,就像到了家里一样,舒适安全。作者围绕主题,再次激情澎湃,高亢发声:锦绣天府誉天下!

《蜀道畅》全诗围绕“蜀道之畅,畅如履平川”这一主题,反复咏唱,艺术地再现了大美四川的锦绣山川,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整首诗歌,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大美四川的颂扬,既有现代国际视野下对蜀道巨变的审视,又有感叹绿水青山下的四川美景的奇峻钟秀、妩媚婀娜。特别是,作者在诗歌第三段,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表达人类改造自然的精神,揭示了蜀道畅的真正原因。当诗人第三次咏唱“蜀道畅,畅如履平川”,使诗歌全篇的思想意义得到了升华。


(徐登明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