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文学访谈
“语言的故乡”在何方?阿来北大开讲,直击当代文学的痛点
来源:四川在线 | 肖姗姗 编辑:梁曌 时间:2021-06-09


讲座现场(北大中文系提供)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关键还是语言。”6月8日,著名作家阿来做客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语言的故乡》讲座。


曾经无数次公开表示“愿意做一个语言的信徒”的阿来,再次将谈论的对象确定为“语言”。之所以说他“再次”,是因为早在2016年12月,同样是在北大,阿来做的一场讲座,主题为《语言的信徒》。在阿来看来,文学最重要是语言,如果讨论文学连语言都不谈,那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讲座现场(北大中文系提供)



讲座现场(北大中文系提供)


阿来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新文学谈起。他直言,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代人的创作,都在向西方学习。“但后来我发现,这些写作经验最终都得中国化,都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达,那些来自于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的写作经验,最后都必须以中国的文字来呈现。但整个中国当代文学,都不怎么重视语言、重视形式,讲来讲去就是主题啊结构啊,这些都太表面化了。文学最重要还是语言。”


中国文学拥有悠久的历史,但语言表达的丰富和提升,阿来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在诗歌和散文里有所体现,中国叙事文学的语言,是薄弱的。“中国叙事文学从开始的时候,就先天缺陷,关注的只是人与人的关系、冲突,却没有大自然。自然界在中国叙事文学里,是失声的,失语的。叙事文学的语言系统当中,并没有包含一套完整的关于自然体系,它的基本术语乃至这些语言背后所包含的神性的世界,中国叙事文学都没能表达。”阿来说,所以他一直在坚持做这样的工作,关注自然。



阿来在四姑娘山拍杜鹃花(肖姗姗 摄)


讲座上,阿来展示了最近去四姑娘山拍摄的一些照片,包括雪山和植物。既然是谈语言,他也以“四姑娘山”为例,分享了一个有趣的语言现象,“你们看到的这座山,在藏语里,它叫‘斯古拉’,意思是山神、保护神,而在汉语里,它叫‘四姑娘’,是不是连性别好像都有了不同?最高的,我们四川人叫它‘幺妹儿峰’,其它的是大姐二姐三姐……它就在我的家乡阿坝,海拔6000多米,是四川第二高的山,第一是贡嘎,海拔7000多米,被称为‘蜀山之王’,而四姑娘山就是‘蜀山皇后’。”



四姑娘山上的绿绒蒿(阿来 摄)


提及四姑娘山,阿来透露了自己正在创作的小说,关注的正是那些曾经在这样的横断山脉探险科考的探险家、植物猎人们,包括威尔逊、斯文赫定、伯希和、斯坦因……“我去四姑娘山很多次都是因为威尔逊,他几次来到横断山脉,都是来发现新的植物,然后引种到他们的国土,他们的植物园。而他为那些植物命名,这其实也是在建立一种语言体系。”



阿来在巴朗山上拍花(肖姗姗 摄)



阿来行走巴朗山(肖姗姗 摄)


阿来读这些人的日记、找到他们曾经发表过的文章,特别关注他们在西部探险、考察的经历,“他们在现代文明的意义上重新发现中国。”此外,阿来还将当年斯文赫定、伯希和、斯坦因他们走的路线全走了。“我去过很多地方,但是我从来没有纯粹的旅行,我要去一个地方,必须是读过那里的书或者是书里的人去过。”


此心安处是吾乡。语言的故乡在哪里?于阿来而言,就在行走中,就在自然中——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阿来于大自然的行走中,破解当代文学的语言问题,构建属于他的“语自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