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新闻 > 万千百十
团结路,连心路
来源:骆驼 编辑:梁曌 时间:2020-09-08

晨  曲

 

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岩乡团结村,比里希山山下,移民点。

雨中前行,总让人觉得意味无穷。在这里,我把自己迅速转变成一个快乐的游客,几乎忘记了此行的目的。

这哪里是移民点啊,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薄雾在山间萦绕,小溪从房前流过,突然下起的小雨,更是让这里平添了几分魅力。

移民点沿河沟依山而建,呈梯级分为三层,每层又自成一条小街。小街上居住的,便是从山上移居下来的17户村民。细雨中,他们随意地沿街而坐,三五成群。

 

1599549025266110.jpg

团结村移民点全貌

 

在街道右侧,便是他们圈养生猪和鸡鸭的地方。我打开一个猪圈的小门,见里面养了三头猪,一头已可以出栏,另两头稍小些。

同行的峨边彝族自治县交通局安全总监、扶贫干部徐正安介绍,山下移民点的村民,几乎家家都养有生猪和鸡鸭,有的还养了山羊。我担心这些粪便流到河里,会污染了环境。

徐正安笑着直摇头,不会的,不会的。在这些猪圈、鸡圈下面,都有一个事先设计好了的粪坑,人畜的粪便,全部聚集在一起,成了种植农作物必不可少的农家肥,全部被村民用在了自家的田地里。

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几条街道,都显得很干净。

我见一户人家门开着,便探头向里面望了望。只见室内家具摆布整齐,家里收拾得十分干净。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正在对着镜子整理他新换上的衣服,并不时地整理着自己的发型。见我们到来,那男子忙转过身,与我们打招呼。他显得有些腼腆,甚至能看出有些紧张。他伸出手来,同行的徐正安介绍说,这就是团结村的村支书鲁惹阿格,刚从外面办事回来。

我这才再次认真地看了看他,黝黑的皮肤、壮实的身材。他已经显得平静多了,直说着感激和致歉的话。意思是,因为在忙其它事,他没来得及到村口接我们,很不好意思。

我们便继续前行。

一架连接着小河两岸、呈东西走向的铁索桥很是醒目。我执意要去桥上走走。小桥晃晃悠悠,桥下有细水长流,沿着小河边,有一条数百米的健身绿道,一下子拉近了这个小山村与城市的距离。铁索桥对面,就是通往县城、通往县城以外的很多地方的县内交通主干道,村民们可以随意从那里,搭上通往县城的客车。

站在河对面回望,移民点像一个乖巧的孩子,依偎在薄雾飘渺的大山的怀抱里,是那么惬意而幸福。

 

团结村,比里希山山上。又下大雨了,瓢泼桶倒的那种。雨柱子从房顶的瓦沟里射出来,在水泥院坝里溅起老高。很快,便从院坝边,流向山下了。

67岁的鲁惹沙应坐在自家的街沿山,旱烟锅上的旱烟火点时明时暗。他时而静静地侧耳听听,房后的公路上是不是有摩托车的声音,时而又转头看看房屋转角处……

他的小儿子一早骑上摩托车,去金岩乡场上买东西去了。今天,他的家里要来客人,算算时间,儿子该回来了。

雨突然小了,几乎是瞬间就停了下来。鲁惹沙应的脸上有了笑容,雨停了,儿子骑摩托车就更加安全了。

通到金岩乡场上的路,全是柏油路,两年前就通了。而今,骑上摩托去乡场上,往返一趟,也就一个钟头多一点。再也不像以前,下山两小时,回来三小时了。

鲁惹沙应的老伴和大儿媳正在厨房忙碌,已经有豆花和鸡肉的香味,飘了出来。

 

在鲁惹沙应家房后向右步行约百米处,邛莫勒妞正在做早午饭,时间不到中午十一点,说是早午饭,也算是早饭吧。山里的人们,都是勤劳的,早上起来,不会直接弄早饭吃,而是先去地里或田里,赶在大太阳出来之前,抢上一阵活路。她从地里割回一背猪草,在山坡上割回一背牛草后,才回家做饭。

她今天炒的是木耳肉片,虽然只有一个菜,但分量绝对很足,够她和丈夫鲁惹觉里吃了。

丈夫去山上干活去了,她说,雨大,他还是有些担心他的安全。但她转而笑笑说,也不是特别担心,现在不像那几年,一遇下雨,走山路就容易跌跤子,弄得满身是泥不说,身上还会被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现在村道路通了,到户的路也通了,全是水泥路,就是下再大的雨,走路再也不会跌跤子了。

邛莫勒妞家有三个孩子,都是成人了。大儿子鲁惹沙沙毕业于桂林旅游学校,现在成都打工;二儿子鲁惹沙尔毕业于四川省工业科技学院,现在县内某派出所实习;三儿子鲁惹沙诀出生于1996年,现在深圳打工。孩子们都有各自的一份事做,她与老公就在家养养肉牛,养养猪,每年也还有不少的收入。她家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6315.88元,2019年,她家已实现全面脱贫了。

菜炒好了,邛莫勒妞停止了与我们的摆谈。她停下了手中一直翻炒着的动作,关掉了电炒锅的开关,用锅盖,将菜盖上了。

我这才注意,她家的厨房,全部经过了改装,灶台上、墙壁上,全贴上了瓷砖。屋子里,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条。

 

山里人建房,都是依据山势而建,没有大田大地可供他们随意挥霍。在她家房后坎上,住着尼里达机一家。

难以相信,这是一个贫困户家庭:新修的平房,屋里全是新铺的地板,家里显得异常干净。鞋架上,摆放着四层各式鞋子,每一双鞋子,都被擦得干干净净。地是刚拖过的,还散发着清水洗尘后特有的气息。床铺上,床单和被套,叠得整整齐齐,看上去不是太新,但很干净。家里的各种家居用品,都有序地呆在它们该有的位置。

听他的邻居介绍,尼里达机一早就搭车去峨边县城办事去了,见有生人来,尼里达机的大女儿李剑一下子藏到了厨房里,许是人太多,在厨房呆了几秒,她又一闪身,躲到茅房后的檐沟边,直到我们离开她家,也没有见她出现。


1599549147110359.jpg

整洁的尼里达机家

 

尼里达机的二女儿尼里古信12岁了,在金岩乡小学读三年级。今天学校放假,她正在家里看电视,她没有理会客人们的到来,只是将坐着的姿势改为了手足无措的站立。同行的徐正安说,她们两姐妹,都是智残一级,但家里这些,都是她们两姐妹收拾出来的,他们家还是村里评选的“洁美星”呢!

由于李剑病情较重,17岁了,依然无法正常去学校读书。金岩乡小学校就对其开展送教上门,王皓、佘鲁花花、鲁惹阿丽等老师先后到户为她讲课。现在,李剑可以认识10以内的数字,可以断断续续唱《洗手歌》……

比这些农户居家地地里位置略高的,便是团结村党群服务中心了。中心几乎是贴着山体修建的,但站在中心的院子边上,可以将团结村彝家新寨尽收眼底。彝家新寨的美丽,在这里显得别具一格。那条条通向各家各户、又紧紧相连的村道路、通户路,似大山母亲的一条背带,将彝家新寨里的孩子们,紧紧环绕在自己的身上……

 

奋  战

 

在我们一行正感叹并沉醉在彝家新寨的美丽中时,鲁惹阿格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我转头看看徐正安,他对我笑笑说,这美丽背后,是几代人艰苦奋战,用汗水、用热血、甚至用生命,才换来的啊。

徐正安如数家珍:团结村共有169户632人,是全县最后一个未通硬化路的村。你想想,在峨边这种交通条件本来就落后的地方,未通公路以前,团结村的群众上山下山该有多么困难!如果步行从山脚下的热水村或者从大堡的化林村上去,上山一次大概要两个小时,下山也要一个半小时。前些年,人们购买生产资料,生活必需品,出售农产品,除了用马驮,就只能靠自己往山上山下背了。

路不通,就制约了当地的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是非常不便,生产资料生活用品难搬上山,农产品又很难卖出去。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群众急切期盼着把上山的路尽快修通。

2016年,全县交通大会战打响,通往团结村的公路开始动工建设,由于山高坡陡,无法直接从金岩乡政府修路到团结村,只能从大堡镇化林村经过。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土地协调十分困难,延误了大量工期。经过乡镇和县级多部门大量反复做沟通协调工作,到2018年,团结村终于在全县最后一个实现了通硬化路,交通大会战首战告捷。

说到这里,徐正安这个高高大大、见人乐呵呵的汉子,居然满含热泪。他带着哭腔说,不容易啊,这么多年,大家为了这条路,太不容易了!

现在,路通了,就打开了团结村连接外界、走向外界的大门!

2014年以来,团结村通过实施彝家新寨建设、道路建设、饮水改善、安防工程、小流域治理等,很快发生了惊人巨变。山上的人们的精神面貌,与山下的人们越来越接近,到村上的车越来越多,农产品能够及时运往外地……

徐正安说,雨大了,我们去村党群活动中心会议室坐下交谈吧。大家便转身前往。

 

1599549209526803.jpg

帮扶干部冒雨进村入户

 

村党群活动中心分两层,医务室、警务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等一应俱全。

我建议,先请鲁惹阿格书记谈谈村子这些年的发展。

没想到,一直不善言语、见人腼腆的鲁惹阿格书记,一谈起工作,却是那么自如!

他说,今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我们团结村也与全县其他地方的一样,村组干部、联户干部、包村组、驻村工作队积极行动起来,早早地扛起了决战决胜的旗帜,吹响了决战决胜的集结号,大家发扬“四苦”精神,投入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我这不是说大话空话哈,这是我们经常都要在会上对大家提出的要求。他说,团结村2014年至2016年有贫困户39户192人,经精准识别清退后,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20人。全村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经常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中摸排情况、对标对表、补短补强,把精准扶贫工作引向深入,做好做细。在围绕宣讲党的政策,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推动高质量脱贫摘帽,将贫困发生率彻底清零,大幅改善群众的生活水平上,在为民办事服务,大幅度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上,我们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很大成绩。

我们首先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近几年来,团结村党支部牢牢抓住“党建”这个核心,通过“三会一课”“党建结队共建”“两学一做”“护根行动”“主题党日活动”“党建月会”等形式,不断夯实党组织根基,带强了村级班子队伍,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全村现有党员25人,其中村组干部9名,无职党员16名,分别安排了“政策宣传”“移风易俗”“环境整治”“项目推进”“护林防火”“治安巡逻”“水利看护”等岗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评选了党员示范户2户,带动了全村的养殖业发展,党员“五星”户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

为了加强组织、纪律建设,改变彝族地区的陈规陋习,驻村工作队还制定实施《团结村村规民约》,创作了朗朗上口的《移风易俗三字经》,深入开展“除陋习、治旧俗”活动、大力降“双高”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村治理水平得到较大提升。

鲁惹阿格停了停,说,谈到一眼就看得见的变化,那就是“群众住上好房子,娃娃进了新校园”。你们在山下移民点和山上的彝家新寨,肯定都有一些感触。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国家对我们彝区的扶持力度太大了,这么大个国家,得拿出多少钱来改变贫困群众的生活啊!光我们村就补助了210万元,118户群众通过彝家新寨政策,新建、改建、维修,住上了好房子,与之配套的太阳能和桌凳、柜子等“四件套”,全部发放到户。

2017年,我们村党群服务中心落成,村卫生室、村文化室、村广播站投入使用。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全程监督指导下,通过“东西协作”项目,团结村幼儿园完工,20多个适龄孩子全部进入了村上崭新的幼儿园,彻底改变了到乡上小学才能上幼儿园的局面。

鲁惹阿格顿了顿,用手从左至右划了一道弧线,他说,你们根本理解不到,山上建房子,难度有多大,工程量有多大!由于山高坡陡、园地都很窄,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位置,全部都是推掉后面这座山才建成的。这要是放在以前,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知党恩、感党恩,这是我们彝族人们发自内心的!鲁惹阿格显得有些激动,他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2016年,我们团结村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从此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2017年,5.292公里通村公路硬化通车,是全县最后一个通水泥路的行政村。

说起来,全县最后一个,听起来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的。我们一代又一代县、乡、村领导班子,从来都没有放松尽力改变落后面貌的决心。但没办法啊,基础太差了,条件太差了。需要改变的地方,太多了。

见鲁惹阿格的情绪有些激动,我忙打断他的话。

我说,路通了是好事!你们几代人的努力也没有白费!目前,你们村上的发展经济这些,有些什么安排计划呢?

鲁惹阿格说,2018年,国家再次投入政策、投入资金,我们全村4.62公里产业路,9.65公里大小连户路和作业道全部建成,也就是说,从此,我们不但到乡上、到县上、到比县上更远的地方,告别了彝家山寨“出门一脚泥,回家一身脏”的历史,就连在村里串门、到田地里干活,都可以走在干干净净的水泥地面上了。在道路建设方面,国家对我们这个村的投入资金就超过1000万元。

鲁惹阿格端起茶杯,我明显感到,因为激动,他的手不停地颤抖!

他慢慢放下茶杯,做了个短暂的停歇。我知道他在调整自己的情绪。而后,他继续说,农业综合开发方面,还在我们村实施了小流域治理,耕地和退耕还林地内,都布满了地下水管网,还有灌溉水池12个,分布在产业区内。

想想我们这些靠天吃饭的地方,居然可以用上现代化的地下水网,简直像在做梦。

还不光这些,鲁惹阿格说,为优化环境,提高安全水平,保障全村群众的安全出行,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争取和县帮扶单位交通运输局、县上联系团结村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团结村实施了大量的安全提升和生活水平改善工程。他很自如地扳起指头,一一说来:包括5.292公里通村公路防护工程,0.453公里通组道路的硬化工程,以及长20米、高3.5米和长70米、高8.5米的两处防护堡坎,和80米长的防洪沟治理工程,增加了30方蓄水量的饮水提升工程,供电网络改善工程等等。这些项目现在全部都已经完工,村民的生活水平和出行安全得到极大的改善。

说实话,团结村的变迁是历史性的,前所未有的!鲁惹阿格继续说,是脱贫攻坚工程的持续推进才能有的,我们彝区群众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可以这样说,我们这里,从大人到小娃娃,没有哪一个人不知道、不深切感受到,这一切的幸福生活,全是党和政府带给我们的,所有,我要在这里大声说一句:共产党的恩情比天高!

 

发  力

 

书记,你说的,是基础设施改善这些主要的方面,能不能说说产业发展这一块的情况?我问。

产业这一块,我来说吧!

还没等鲁惹阿格开口,坐在他右侧第三个座位上的那个看上去二十出头的、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抢过了话头。

坐在一边会心静听的徐正安忙说,不好意思,忘记介绍了,这位看上去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叫张凯栋,是团结村的第一书记,他到团结村,已经工作两年了。

张凯栋侧身而坐,尽量将身体前倾,以便更好地与我们交流。

他说,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实现稳定增收是高质量脱贫的保障。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团结村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因村施策、因户施策,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全村有养牛5头以上的农户6户,养羊10只以上农户7户。家家都会养殖母猪,户户都养有过年猪,吃肉难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养殖业成为在家务农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驻村工作队和联户干部鼓励全村适龄劳动力外出务工,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类用工信息。目前全村有外出务工人员189人,年实现务工收入超过400万元,成为家家户户的主要收入来源。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729元,2017脱贫退出时人均纯收入达到7350元,到2019年底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升,超过了9000元,比2014年增长了300%。

我打断他,笑着问,这些数据,你怎么能记得这么清楚?

张凯栋笑了笑,说,其实,我们帮扶干部的工作,与上学时做功课,没什么两样,都要备课,都要复习。只要用了心,这些数字,可以呼之即出。关键是,光记这些数字,他不是我们帮扶干部的主要工作啊。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将这里的每一个村民的情况,记在心里,随时要想着法子、变着方子,引导他们齐心协力脱贫奔康。

所以,张凯栋提高了嗓门,这个村上,你随便拿着户口簿,随意问到哪个村民,我保证给你说出他们每一个人的情况!

我没有直接回复他,而是狠狠地点了点头,然后,朝着他,竖起了大拇指!

张凯栋挠了挠头,接着讲。

而今,我们不光注重村民的个体产业发展,也重抓了集体经济的培育,我们入股五旺公司养殖川黑猪,年可分红4.8万元;2018年底入股五渡田村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约定每年分红0.6万元;2019年,全村人均年分红达到31.65元,远远超过了彝族贫困地区脱贫人均3元标准。

光入股也不行啊,我们还得有自己的主导产业才行。张凯栋说,所以,我们经过多方考察,请专家实地勘测,专家们认为,我们这边很适合种植核桃和花椒。我们便多方行动,作动员、找技术、联系种苗,前期的工作,多而繁琐。可以说,那段时间,我们就地坐下,就可以睡着;一遇到事,马上又被惊醒!但付出终得回报!我们的核桃基地到现在,已经达到628亩,按照目前核桃树的成活率和长势看,丰收不成问题,投产后,年收入可增加100万元以上。张凯栋笑了笑,巧合的是,我们的花椒基地,也是规划了628亩,投产后,年收入有望达到50万元。

 

1599549250313706.jpg

通路之后产业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还引进外来投资开发俄觉坪,实施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项目。预计可就地解决劳动力100人,带动群众种植黄芩、重楼等中药材及科学养殖等。

张凯栋说,团结村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包括彝家新寨建设、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残疾扶贫等。目前全村5户2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顺利脱贫。人均收入最低的鲁惹师长一家,也达到了6000元的水平,远远超过国定人均3750元的脱贫标准,全村实现了高质量脱贫。

张凯栋说,目前看来,脱贫攻坚工作指标似乎已经全面完成。但这期间,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有很多现象,或者说是实事,需要我们将很多工作继续下去,而且,刻不容缓!

这么多年了,尽管国家和各级党委政府投入不少,村里的变化也很大,但我们发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度不高或对政策内容的理解认识不全;一般农户有与贫困户攀比的心里,认为自己吃了亏;因各种条件限制,个别群众心中的愿望没有达到、想办的事没有办好,群众心生怨言。

那么,这些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你总得解决吧?有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你总得进行引导吧?

张凯栋说,所以,我们驻村工作队经过多方走访,细致了解、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党的工作,我是新人,我想请有丰富经验的鲁惹阿格书记,给大家摆谈摆谈。

鲁惹阿格笑了笑,说,其实,这些,也是我们一边工作,一边摸索,一边总结出来的。说实话,我们这些工作,也应该是与时俱进开展了:我们首先耐心开展政策宣讲,对于重大政策,重要项目,通过“幸福小喇叭”,反复进行彝汉“双语”讲解,让群众听的清晰、听的明白,能理解透彻;其次是用心公开村级事务,注重党务、村务、财务、项目建设的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2018年工作队到村以来,公开了村级财务的事项、时间、事由、金额等内容40多项。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党务、村务公示公开3期13项。产业发展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多次在群众大会中公示公开。

再就是细心用好微信平台。而今,全村家家都有手机,有手机的村民,大多有微信。所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组建立多个微信群,比如建立村级党员群、建立全村群众群、建立村组干部工作群、建立各村民小组群,要求有条件的农户每户至少一人加入。及时在微信上公开各项通知、政策、党务、村务,让群众心里敞亮。全村有条件的农户都加入了微信群,对没有条件加入微信群的14户村民,我们又实行分人头包干的原则,属于村组干部包干的户,就由包干干部通过走访形式全覆盖公开公示到户。

同时精心组织各种会议,驻村工作队不拘泥于形式,多种多样的方式组织院坝会、农民夜校等,由第一书记张凯栋和队员李方正向群众讲述家乡变化、贫困户讲脱贫的故事,讲扶贫普惠制;再由彝族队员贾明用彝语翻译,让群众认识到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于老百姓提出的需要村组干部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求所有干部必须做到真心为民办实事,做到合理的要求有求必应。群众反映残疾证办证办理、污水处理、安全用电、安全隐患排除等20多个问题,我们都多方奔走,全力协作,全力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扶贫政策的落地,落实,也是检验我们工作的硬标准。我们努力通过将具体的政策落实到具体的事情上去,让群众感受到了村党支部是主心骨,村委会、工作队是可依靠的。工作队到村以来办理建档立卡贫困户诉求9件,其他农户诉求20余件。

鲁惹阿格笑了笑,这些小事看上去不值一提,但它是村民生活中迫切需要及时解决的,所以我们不管事情大小,都进行了一一落实,比如帮老人和听力有问题的孩子购买助听器,到乡上小学联系适龄孩子上学报名,给村民从乡场上捎带盐巴、酱油,多次给达机、木以介绍就近比较好的工作,教育救助脱贫奋进计划落实等等……

鲁惹阿格停下来,很认真地说,我现在才真正领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这句话!

大家都知道,我们彝区由于祖辈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人们的很多意识都相对落后。所以,我们一直将“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作为我们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脱贫奔康,既要注重物质脱贫,更要注重精神脱贫。近年来,我们利用各种平台,采取多种措施,下深功夫进行多种宣传教育和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人民群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引导群众形成好风气方面,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各种宣传教育。通过非贫群众忆苦思甜讲变化、脱贫老人声情并茂讲感恩、帮扶干部耐心细致宣讲政策说普惠,坚持不懈地抓移风易俗。提倡丧事从简,厚养薄葬、婚事倡新,费用从低。坚决杜绝辍学现象,禁止低年龄结婚。提倡讲科学、信科学、用科学。

在指导群众养成好习惯方面,我们可以说是无处不讲此项工作,我们群众大会上讲,院坝边座谈时说,还把农民夜校送进农家。对院内物品如何摆放整齐,房前屋后清洁卫生,主干道、集中区环境整治等,都做到了经常检查;还通过学生回家“小手牵大手”方式带动改进卫生习惯。我们还通过组、村新风微信平台,村双语广播等长期坚持开展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宣传。还采取了现场奖励、评选爱洁星、设立卫生监督员、公益岗位安排保洁员等方式确保环境整洁,风气很好。

鲁惹阿格突然站了起来,大声说,你们几位今天也看到了,我们山下的移民点、山上的彝家新寨,是不是与你们以前见到的彝区,有了明显改变?

他深吸了一口气,说,为了这些,我们的党和政府,出台了多少扶持政策,我们峨边十几万彝汉人民,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啊!所以,还是那句话,我们知道感恩!我们必须感恩!

 

展  望

 

雨停了!办公室外,有人吼了一声。

徐正安看了看手机,建议大家休息一下。

于是,我们参观了医务室、警务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

站在二楼上,可以环视对面以及左右两边的大山,近处园子里的花椒苗,在雨后显得更加嫩绿!这些会说话的小精灵,几年后,一定会多姿而挺拔!它们一定会派生出无数花椒果实,来回报所有对它们倾情付出的人!

于是一一握别,准备下山。

下山的路,依然显示出其应有的陡峭。我侧身问徐正安,能不能给我找一些峨边全县交通方面的资料?

他说,哪里用去找别人啊?你问什么,我应该可以给你介绍。

我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说,关键是,我不知道该从哪里问起。

他说,也是,你给我简单界定一下,需要哪些方面,我随时都可以给你准备好。

在交通上干了这么多年,峨边的山山水水,都有我们脱贫奔康人的脚印;我们帮扶干部的心里,满满的都是峨边的山山水水。

他像是在对我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当天晚上,我便收到了徐正安发来的、回答我所提出的问题的一大段文字!

我想,这些硬核的文字,足以展示和展现,峨边交通的前些年、这些年、往后的很多年:峨边地处四川西南小凉山区,县域面积2382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131个村,总人口15.3万,其中彝族5.6万人,彝区、山区、贫困地区三重叠加,对外大通道不畅、通行能力差、地质灾害频发,农村公路欠账较多、建设成本高、抗灾能力弱,交通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穷则思变。“打通对外大通道、畅通城乡内循环”,构建大通道大循环的交通大格局,成为峨边“十三五”交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围绕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交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围绕‘一心五子’,加力加速破除以修好‘路子’为重点的瓶颈制约,全县上下抓大交通、大抓交通,用交通改善提升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城市骨架、带动旅游开发、保障改善民生。”


1599549297687326.jpg 

村民们走在新修的乡村道上

 

十三五期间,峨(边)汉(源)高速、成昆铁路复线峨边段相继开工,国省干道峨(边)轸(沙湾轸溪)路暨骑游道、峨(边)美(姑)路、绕城路,农村公路五(渡)平(等)路、毛(坪)杨(河)路及众多的通村路、通组路、联户路、产业路项目加快推进,峨边将交通与产业布局、县城提质扩容、彝家新寨建设、移风易俗和新风建设相结合,全面挂图作战,掀起会战攻坚热潮。以峨汉高速、成昆复线为重点,形成对外横贯东西交通主干线;以过境国道为重点,建设国道245峨边绕线,拓展城市空间布局;以改造峨轸路、峨美路为重点,连接峨(边)沐(川)路、峨(边)马(边)路,打通区域壁垒;以县、乡、村道改造、安保管养升级、路域环境治理、农村客运配套为重点,加快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打通“环线”、增加“射线”、延伸“连接线”……峨边交通“内联外畅”格局加速形成,“大通道大循环”指日可待。“十三五”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7.1亿元,改造国省干线86公里、县乡道路136公里,新(改)建村组道路400公里。峨边19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公路,100%通油路(水泥路)。今后,峨边县将继续打通交通大通道,推动阻力变动力,全面提升交通综合功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交通强县战略,搞好十四五规划……

 

我想,就在我们坐在团结村党群活动中心会议室座谈的时候,邛莫勒妞的丈夫鲁惹觉里已经牵着吃饱了的肉牛,回了家。他们或许刚吃完那份木耳炒肉,坐在院坝里商议着是不是再添两头肉牛……

尼里达机应该还没有回来,去县城办事,想必没那么快。但他的女儿李剑,应该在我们离开她家以后,确定再无生人,早已风一样闪回到屋里了。她们两姐妹,正在准备着午饭……

可以肯定的是,鲁惹沙应的小儿子,早已安全回到家中。他除了带回了生活必需品,还带回了山外这两天发生的新鲜事;鲁惹沙应一定还是坐在街沿山,悠闲地吸着旱烟。这位当了28年村文书、当了4年村支书的老人,有好多关于团结村变化的故事,值得去慢慢回味;有太多的关于团结村未来的故事,值得去用心展望……

 

作者简介:

骆驼,男,70后,作家、编辑。先后在《北京文学》《文学报》等数百种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万字,著有小说集《红橘甜了》《原路返回》等多部,有作品被《小小说选刊》等多种选报刊转载并收入《中国百年微型小说经典》等数百种选集,小小说作品《红橘甜了》《年猪肥了》《发报员刘菊花》等10余篇被选入全国20多个省、市中考、高中语文试卷,并入选百余种中学语文教辅书籍。获第五、六、七、九、十届全国微型小说年度评选奖。全国小小说年度十大热点人物。现服务于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作家网,系全国小小说学会联盟副秘书长、四川省小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网络作家网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