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刘光友:乡村燃料变迁记
来源:刘光友 编辑:骆驼 时间:2021-06-07

乡村燃料变迁记

刘光友

      一天,接到侄女的电话:“幺爹,我们家开通天然气了,煮饭洗澡全部用天然气了,是比烧柴火方便了好多倍。”话语间流露着欣喜与激动。
      这也是我预料之中的事情——前两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就说了,争取年前乡镇全部安通天然气,作为八大民生来抓。但高兴之余,心头还是在打鼓,屏山不是天然气主产区,管线要安到山区乡镇还是困难重重。只要下了决心,没有干不成的事。全县乡镇通了硬化路,把天然气管道往公路边沟一埋放,气不是就通了吗?没有想到速度那么快,我侄女家住在离大公路还是有一公里多远的半坡头,在困难重重,还是安通了。农村的公益事业不好做,七爷子八条心,搬拗挂的人特别多,这种特殊管道,如果管道线从某家地头经过,没有协商好,不允许埋,一拖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
       很多人心目中,天然气只是城头,平坝地区的专用品,要在山区安装成功可能是梦话。山区人,现在啥都不缺,粮食有吃,烧柴多,由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成功,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家头人口就少,大家图方便,一家二家全部用电,没有好多人家户烧柴,自留山的烧柴没有人去捡,烂在坡上特别多。烧柴火的情形只有过年过节,杀过年猪,或请人干活的时候才有,平常时候一般不去动灶头。但是烧电的费用比较高,一个月用电煮饭做菜,电费要一两百元左右。
       今年回家过年,我顺便去了侄女家,感受了一下他们家安装的天然气看是不是跟我在城头天然气的压力一样。去了她家吃拜酒,做的饭菜全部是在燃气灶上面做。
       她说:“一个月烧不了好多钱,打工的走了,读书去读书了,长期就是两娘母在家,最多时候就是50元左右,方便多了,并且干净卫生。”连着天然气灶台,还是保留一个40公分大锅的小灶,主要防备天然气出问题,免得临时打急。 我顺便问了一下,这个村有多少户安装了天然气?
       侄女说:“应该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观望的人多,好多人觉得4000多的初装费用偏贵,一趸拿出来还是心痛,不咋接受。小算盘打得精,觉得4000元的费用开支电费三年没有问题。”
       我说:“这还有一个过程,要想一下子全部安装是不可能的,任何事情急不得,特别是老年人,一辈子节约惯了,自己去整柴烧。”
       看见蓝色火苗扑扑直冒,压力和城头一样,我就放心了。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到了七十年代,那时候我们一天三顿为了蒸一点包谷粑,湿漉漉的烧火柴令人烦恼。住的茅草房,灶头没有烟囱,烟子就在屋子头打转转,熏得眼泪水长流。一年里烧谷草、包谷杆的时候特别多,有一点硬柴都要着留着过年的时候烧。
       每年集体生产只要包谷和水稻薅完,一般要放十天半月假,等着秋收时才排工搞秋收。我们利用农闲,抓紧去砍烧火柴。学生放暑假,跟着大人一起到山上去背烧火柴。由于大家都舍不得把自家少量的柴山林的柴火砍来烧,跑6公里山路到汉溪上面去砍铁实岩柴,早出晚归,一天可以背两次柴回家。我们小娃娃儿去,相当于去打伴,多少还是要整几十斤柴背起,力气小了,背起受不了,就打一些背时主意,把柴打上记号,放在堰沟里面靠水的力量冲起走,若遇到阻塞冲不走,各人清理各人的柴块时,究竟那一块是自己的都搞不清楚,这时豪强霸占、浑水摸鱼的现象就多了。
       农村娃儿那时比较自觉,大人要忙着去挣工分,我们放学之后,三个两个一起,热天河沟涨水后,喜欢到龙神沟去又捡水柴,顺便洗冷水澡,沿着河沟找,每一个石旮旯都要去翻一遍,专门去找大一点的水柴,实在没有,渣捞子同样要整一大背。经过水泡过的细碎柴,晒干了非常适宜做引火柴。水柴捡完了,又开始砍娃娃柴,热天先把灌杂木砍来晒起,叶子晒干抖掉,只要棍棒丫枝,捆成一捆一捆的,背回家堆码在后阳沟,一个暑假,只要勤快,会把三间房子的后阳沟码满。
       冬季就去割山草晒干,挽草把子做引火柴。我家有一片柴山林,全部生长的青㭎树,冬天天气好,大风一吹,米黄色的叶窸窸窣窣随风飘落,铺得遍地金黄,用竹子做一把捞草耙,用个大的稀篾背篼去捞青㭎叶,干酥酥青㭎叶肯燃,腊月用这个叶做燃料,炒粿粿最好,火力旺,已于掌控大小。
       后来参加工作,自己做饭吃,刚开始东想西想,去捡了一个烂瓷盆,糊了一个柴火炉。在单位寝室巷道烧柴做饭,也不是办法,整得大烟子冲冲的,寝室是老式的木结构,害怕引起火灾。思来想去,为了解决燃料问题还是伤透脑筋。烧煤油炉,煤油要计划,去买油要找经理签字,欠一些人情债,觉得过意不去。为了安全,还是在自己十二平方米的寝室里面烧煤油炉子,始终火力不大,炒的菜完全是勉强焖熟的,肉丝炒来是绵的,一点不脆嫩。加之我是个好吃鬼,火力不好,始终是一个心病。后来,终于发现人买电炒锅了,这个比烧柴烧煤炭方便,但是一个致命的缺点,原始电炒锅属于直热式的,不可以调温度,要在上面炖东西就不行,火力太大,食物没有炖熟透,汤就干了。
       成家之后,为了一日三餐的燃料,开始买柴烧,后来没有卖柴,只好到大的镇上去买蜂窝煤,块煤烧,块煤自己十天半月又要锤烂,整得一脸跟唱戏的一样,房子又小,找地方堆放都麻烦,又淋不得雨,煤炭要提上提下。但烧煤有一个好处:只要会管理,一天到晚火不会熄,热水用不完,烧蜂窝、烧块煤持续了十年左右。总之,浪费大,一天到晚熬水锅巴的时候多,灰尘特别多,厨房天天打扫,始终整不干净,又赶不了急,炖菜可以。每天要提煤灰去倒,说起这这一点燃料就是烦心事。
       后来收入高一点了,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电压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全部用电。三口之家一个月的电费,可以控制在150元左右,干净又卫生。向家坝修建,搬迁了新的安置房,全部用电,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新房子不可能又重蹈覆辙,况且现在没有打蜂窝煤卖,就连街上已经三十年的时间没有人背烧火柴卖了。
      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加大了农村的基础实施建设。农村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彻底解决了农村出行难题,乡村公路全部硬化,村村通,组组通,便民路全部到户,星罗棋布,四通八达,吃水也解决了。
      侄女家安通了天然气,自来水,做饭跟城头一模一样。一楼一底250平方米的独栋小院,房前屋后的枇杷,已经套上了袋,育的各种蔬菜苗子,开年就移栽。侄女个人在家种蔬菜水果,养一至二头过年猪,找2至3万还是可以,简单的家庭开支完全没有问题。侄女婿外出打工做钢筋,一年能够拿回家的纯收入5至6万元,在农村一年有10万左右的收入,日子过得比较开心。
      生活一旦上道了,农村各种改变就接踵而至。我也不敢想象,脱贫攻坚刚刚结束,全国上下的乡村振兴战略打响,农村的后三十年将又会是怎样的一片天地,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