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散文
黎杰:半边城走笔
来源:中国作家网 编辑:骆驼 时间:2021-10-30

是半边山江半边城的半字勾引了我。

初夏,在沱江边上,我造访了被称为半边城的四川金堂的五凤溪古镇。

驱车去的路上,我一直有个小疑问耿怀,天府边城五凤溪叫法似乎有些不妥。但又说不出不妥在哪儿,暗猜这多半出于自谦,在大成都境内怎敢自称边城?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边城不错,但五凤溪古镇真如湘西一样幽静边远吗?

车出成都市,越走越见有微山起伏,平地起山峰,这让平原有了些韵致,我突然想到一词:盆景。对,即将到达的五凤溪古镇应是天府之国一个精致盆景。我颇为自己突发的灵光一闪而自鸣得意。

入古镇,往左,在尖顶教堂边,葳蕤的草木间有哗哗的流水声,此乃一小瀑布,水势弱,潺潺的,清澈,可濯足,柳枝垂下,漾起微波。我立马联想到湘西水码头来,但细细对比,不像。

阳光从树阴漏出,落地上,水珠似滑动。前方一青石板街道,街头立一古朴风雨街牌,上书白凤街。这是古镇五街之一。五凤溪境内,布有龙泉山脉,沱江绕之,这个沱字,是山水回环缠绕之意,水绕生龙,山耸生凤,龙泉山自北而南而东,一路尖峰拔列,高且尖者突出者有五,呈凤凰展翅冲霄之势。古镇恰有五街,以五凤名之。白凤街建筑以木柱为骨,黄泥墙面,青瓦吊檐间,透出浓浓人间烟火味。街宽处,两边有房,有铺面,街窄处,只有一面房。这是传说中的半边街?一问,果然。

我不禁肃然,脚步慢将下来,一路走过,街道临崖,古树、古井、廊道、石梯、小巷在尽情演绎这个半字。山半,街半,房半,石半,岩半,路半,溪水也半,甚至于树也半,草也半,花也半,长天也半,鸟鸣也半,虫鸣也半,阳光也半,街道上人影也半,一个半字,予我无限想象。

这众多民居,如附着在山坡坡上一枚树叶,发散着一股浓稠土腥味,古镇独自偏安于山水之间,安享世间宁静与闲适。镇子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半山半水之地,自然是古时水码头首选地。古时,有水之地如现在高速公路出口。那时陆路运输不发达,唯有水运最快捷通畅方便,凡有码头之地都是经济文化最繁盛之地。码头建起来,人们从水路进到五凤溪来,五凤溪空前繁华起来了。五凤溪一张帆,要装成都半城盐;五凤溪一摇桨,要装成都半城糖。如此繁盛,何谈边城?

古镇外来移民最多时肯定要数湖广填四川。我打听到古镇贺姓、李姓、刘姓是大姓,人最多,我喜欢从一个地方姓氏去窥探当地的文化符号。这些移民在此耕田造屋、置地经商、繁衍生息,同时也带来了宗教文化、行会文化、家庭文化、客家文化、民居文化,这些文化与原始的蜀文化融为一体,互为补充,包容,使五凤溪文化多元而又得到连续不断发展,犹如这街道曲折、错落和蔓枝斜出。建在半边坡上的关圣庙很大,古镇中像这样的庙馆不少,江西会馆、王爷庙、火圣庙、南华宫等,这些都是镇上族人聚集场所。

码头兴,物质盛,古镇文化也兴,文兴,教化也兴,并代代流传。

有了半,才有靠,靠山吃山,依水吃水,码头建立,纤夫、驮夫产生,货仓、钱号、客栈、饭庄、学堂,甚或青楼产生,贩夫走卒,三流九教,南腔北调产生,这些把五凤溪古镇塞得水泄不通。

我趴在一棵黄葛树下石砌栏杆上透气,静看柳溪水在山脚下绕山而行,溪中几只敞篷木船呀呀摇过,上面坐几位姑娘,嘻嘻哈哈的,全然没旧时货运景象了,倒是岸边停泊十几艘小木船有些怀旧,静静述说码头曾经的辉煌。崖上石缝间长出薄薄青苔,间杂一些小植物,与阳光纠缠一起。坡斜崖陡,小道散落其间,绿树掩映,翠竹青青。楼阁庭院深藏,偶露一角,这些民居式客栈,可茶饮,可休闲,可住家,俄尔可见其一门前或屈蹲小石狮,或置嶙峋怪石,或悬一旧时老马灯。恍然时光可回溯,往日可追回。

半边是繁华,半边是陈旧。昔日的繁忙早已不再,空余下寂静与舒适。但要回到如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那么宁静与优雅,似乎也不可能。街上仍旧散发着旧有东西的陈年气息与现代快节奏气息的交错混杂,我们留恋于各店铺间,点几个官渡粑粑吃,与卖皮蛋摊主聊天,闻闻老酒坊味道,嗅嗅豆瓣、酱油浓香,尝尝草墩子、糖油果子、桃片、麻饼、酸辣粉、烟熏油烫鹅、刮子凉粉味道,蹲地摊前挑几个脆桃,在石曲廊上录一段视频,依着浸满桐油的店铺门板拍个照,在石梯上坐着歇气,然后在流动摊上选购些小玩意儿。原计划中午去吃特色沱江仔鲢鱼的,后听说辣味重,放弃。

静卧于山水之间的边城很适合休闲与漫步,古镇除人声外,没太多噪音。沿溪行,花草树木夹沟葱郁,择一僻静处,一椅、一茶、一果盘、一鸟鸣,或架一相机,拍拍照,录录像,听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多幽静与恬适呀。

一边是古迹,一边是文化厚度。在五凤溪,只有停下来,才能走进去,历史的,文化的,足够你伸出手,分出心,摸摸,触触,碰碰,然后坐进一蓑烟雨里,躲进油纸伞下,徘徊在青石板上,或看一抹夕阳,或欣喜于一挂彩虹,或流连于一声轻轻的敞篷木船的唉乃桨声中。

去天府边城走走,可以从一半看到另一半,真好!


上一篇:黎均平:花事
下一篇:阿来:十二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