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扶贫小说”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乌蒙磅礴》中的“红色精神”传承
来源:四川日报 朱凌郑润良 编辑:骆 驼 时间:2020-08-14

       四川作家税清静在亲历扶贫工作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后,写下长篇小说《乌蒙磅礴》,讲述了一家三代扶贫故事,从扶智与扶志开始,彻底改变了村庄,重塑人心,展现了当下的农村面貌,同时也提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从“红色精神”的传承脉络,青年干部成长以及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等角度解读《乌蒙磅礴》,探求小说的文化价值和时代意义。
  《乌蒙磅礴》这部小说自始至终贯穿着浓浓的“红色文脉”。故事中有两条明暗线索。一条是主人公陈小李的扶贫工作成长史;另一条是红色革命精神在老陈家三代扶贫干部血液中流淌,他们为农民脱贫致富鞠躬尽瘁。
  首先,主人公陈小李来自于红色家庭,作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主人公陈小李既背负先辈们的理想和信念,也在不断的挫折和机遇面前奋勇前行。主人公陈小李作为老红军陈国栋的孙子出场时,即将到乌蒙山区当驻村扶贫第一书记。作为扶贫战线上的一名新兵,经验相对不足。意气风发的陈小李在赴任的山路上遇到了第一个困难,晕车且汽车抛锚,不得不半道下车,徒步去村上。与此同时,一听说年轻的第一书记来村里,村主任曹永盛因心中的排斥和担忧导致一夜难眠。这些都预示着陈小李在朴市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可能将遭遇一些困难和挑战。随后而来的暗访受阻,村民思想落后僵化,养牛、修路的资金问题等都印证了这一点。这不妨被看作是他在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人生考验。只有在接受并战胜了这些人生考验之后,陈小李才能真正地成长。
  好在陈小李一直都没有气馁,并在革命精神的烛照下迅速成长起来。种种磨砺之后,曾经那个“初生牛犊”一般的年轻人,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了。正如他的座右铭:“发扬红军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誓把扶贫攻坚进行到底!”最终他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带领乡亲们走向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另一条线索是老陈家三代扶贫的故事。读过《大瓦山》的人都知道税清静是擅长这种跨时代历史视野的大纵深写作。其间三代人扶贫工作分别呈现了每个时代的特征和历史印记,作者将红色精神的命脉贯穿于历史和现实的文字之中,在历史和现实的转接中去呈现扶贫攻坚工作者的信念和斗志。文章除了陈小李扶贫的故事,其间更穿插着爷爷陈国栋的扶贫工作事迹。陈国栋是位老红军,本着“让穷苦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革命初衷,上世纪50年代带领乡亲们进行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后来到朴市村开砖厂带领乡亲致富,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从此老人心中牵挂的始终是乌蒙山区的乡亲们是否走上富裕之路。他支持孙子担任第一书记,给予鼓励。孙女陈茜茜牺牲在扶贫一线后,陈国栋又督促58岁的儿子,接过孙女的接力棒继续扶贫当了最老第一书记。一家三代在红色革命精神的指引下,将血液深深凝聚在这片资源丰富而暂时贫穷的土地上,想让这片土地开出金灿灿的幸福之花,结出富裕之果。这些感情线索和精神脉络都在作者朴实无华的文字中缓缓流淌着,为我们呈现出立足山区现实,饱含深情地扎根扶贫工作的好干部形象。
  作为记录精准扶贫的写实小说,《乌蒙磅礴》以其现实主义笔法再现了三代扶贫工作者不畏艰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攻坚克难的拳拳赤子之心。作者置身于当下时代社会文化语境中,能够把“精准扶贫”工作客观真实地呈现出来,并以家风家训的形式将红色文脉传承下去,书写革命精神的传递轨迹,殊为不易。而从作家感受时代脉搏的敏感程度上来说,税清静也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