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长篇扶贫小说《泥窝物语》的时代性、复杂性和文学性
来源: 重庆当代作家研究中心 周航 编辑:骆 驼 时间:2020-06-10

 

四川作家何涌的长篇新作《泥窝物语》是当下扶贫文学的一部力作。这部小说不仅是四川省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还是中国作协定点生活项目扶持作品。从阅读中可感知,作者有着深厚的扶贫工作生活基础,且对扶贫工作的时代使命有着深刻的认识,更胸怀一颗为时代立传的真心。之所以说何涌的这部小说是一部力作,是因为这部作品饱含时代性、复杂性和文学性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刻下了一道鲜明的轨迹。

没有人会反对文学来源于生活的论断,怎样的时代就有怎样的生活,文学是时代的产物,而文学从来都是通过反映时代而获得本身的价值与意义的,这点无需任何例证。脱离时代和生活的文学,无论形式完美与否,都不可能引起读者的注目与共鸣,这同样无需去理论。读何涌的《泥窝物语》,让人想到柳青的《创业史》和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手法上可以看到诸多类似的痕迹,最重要的是都蕴含着挥之不去的时代性因素。

《创业史》表现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的风貌,《山乡巨变》也是相同背景下的力作,都鲜明地刻画了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其中人物情感和观念转变的特征十分明显。扶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我党一直坚持的重要工作,2011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代背景下脱贫攻坚战始成为全中国所面临的重大任务。《泥窝物语》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之下的形象化书写。小说讲述了四川某地泥窝村脱贫的故事,塑造了两任大学生驻村第一书记卢子美、唐小哈的形象,也塑造了村干部蔡书林、李泥香和村民贾吉庆、田大芳、蔡分田、一只手大嫂等人物群像,颇具纪实性的故事杂糅进乡风民俗、世道人情和历史文化传奇,读来真实可信而饶有趣味。小说催生紧迫的时代使命感,以及脱贫工作中无处不有的艰难和复杂性,这些让人坚信,这就是烙有我们这个时代鲜明胎记的一部文学作品。小说的时代性还体现在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描述上,细微处见历史,可谓处处留下了时代的印记,比如普通农妇聊微信,玩抖音。

小说并没有生造人物形象。北师大硕士生黄文秀深入贵州贫困山区做村官,参与脱贫攻坚工作而英雄牺牲的故事激励了很多年轻人,如此真实的生活实例,让我们不会怀疑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卢子美和唐小哈先后去泥窝村做“第一书记”的真实性。正因为“初生牛犊”下村做扶贫工作,才让本来就复杂非常的农村脱贫工作更为复杂。卢子美和唐小哈所面临的不仅是自身经验不足的问题,他们要面对很多思想保守落后、充满小农意识的村官蔡书林,以及贾吉庆、蔡分田等村民。小说讲述了卢子美和唐小哈经常面临着下不来台的窘境,如何化解书生气十足的行事方式和一些村民鼓捣小心思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考验小说作者叙事能力的一道道考题。尽管小说在处理矛盾冲突的很多地方显得还是简单了些,所幸的是,整体而言那些此起彼伏的戏剧性冲突基本上都能得以有效地解决,而不失生活的逻辑性和叙事的合理性。不过,从这点又可看出,小说其实又提出了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脱贫攻坚工作的复杂性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有时候文学的功能,或许只需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就已足够了,如果我们发现小说解决复杂问题还显得单一和淡化的话,那么所激发出来的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恰恰正是小说内涵所涌溢出来的重要价值。

《泥窝物语》不是社会学、管理学或经济学著作,它无需去真正地解决社会问题,它存在的基础是文学性。如果没有文学性,这部小说就是失败的,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总的来说,这部小说的文学性首先体现在对乡土文化的呈现上。小说中的村民群像栩栩如生,如立眼前,这要得益于作者十分娴熟地用到了乡音俗语。当然这部小说的语言是很诗意的,是很文气的,这让人感觉到了作者具有较为深厚的语言文学修养,但这不是这部小说文学性的关键所在。写农村山水的美好风光可以用诗意的语言,写大学生的内心情感生活可以用诗性的语言,但小说是以朴素村民生活所在地为环境的,在农村这一空间里,如果要让时间流动起来,要让人物活动起来,的确需要他们的语言,需要用语言去表现他们的内心活动和外在行动。像李泥香说的“这一次国家打雷扯闪来大动作”,像贾吉庆说的“你不把事情给我说清朗,孔子认得的老子认不得”,像贾吉庆劝蔡分田加入合作社时形容道“说上一捧芝麻的好话,蔡分田还是燕子衔泥紧闭嘴”,这些语言都极大提升了文学表现力。作者在叙事时还使用了大量类似于歇后语、谐音和给人物取外号等手法,这类充满灵性和活力的农村土语描写,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小说读起来更为生动有趣。

小说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卢子美对贾善人的生平考证、对贾家洞的文化挖掘上。这无疑丰富了小说的文化底蕴,又让小说平添了许多传奇的特性,从而可读性大大增强。当然了,作者如此穿插贾善人和贾家洞的故事,却并非闲笔,并非为传奇而硬凑,实际上与脱贫工作息息相关。一是试图从文化和思想观念上克服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二是从中找到扶贫的另一条途径,比如开发泥窝村的文化旅游项目。由此看来,作者是要将对贾善人生平考证、对贾家洞的文化挖掘,置于小说整体的叙事结构中,使小说的结构形成外在现实的叙写和内在文化历史的溯源两个主线,在整体上形成交叉与延伸,使得小说的叙事立体而复调化。

扶贫文学业已形成一股声势较大的文学思潮,而且这股潮流还在汇集、发展和壮大之中。何涌的《泥窝物语》称得上这股文学潮流中的一朵亮丽的浪花。


      周航,文学博士,教授。

   何涌,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苍溪县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