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黎正明:最美的遇见是舌尖
来源:四川作家网 编辑:骆 驼 时间:2020-04-25

 

QQ截图20200425075816.png

最美的遇见是舌尖,是我读完魏应斌即将付梓的散文集《遇见》之后的感受,不仅仅是写美食的篇什比重大,而是这些舌尖上的遇见别具一格。在此之前,我零散地读过应斌一些散文,印象只是一些碎片和零件。如今的汇集,恰如一条金线连缀起了个体的独特风景,最终形成了一条具有审美价值的散文的珠链。

爱美食的应斌自然爱酒,与我有同一喜好。我们是德阳老乡,与他喝酒的时间自然多了些,以文会友那种饭局,绝不是酒肉朋友。感知他的酒量、酒风、酒品、酒德俱佳。与他对饮,总会酣畅淋漓,像他的文字,澄澈透亮、真诚率性。

读应斌的散文,你可以随着他天马行空、奇思幻想,你可以听他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童年生活、故土情缘,一件件跃然纸上;儿时伙伴、身边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厚重的烟火气息折射出一个有着丰厚阅历,扎根泥土的作家无法掩饰的激情。

其实早在阅读这本集子之前,我就通过应斌的朋友圈知道了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业余美食家”。他常常晒的羊肉米粉、回锅肉、鳝鱼面常常勾起你的馋虫。特别是鳝鱼面,鳝鱼去骨,到去除粘液,泡姜、泡萝卜切丝,加蒜片、干辣椒和花椒粒爆香, 加入芹菜段和青红辣椒翻炒,加酱油、糖、醋调味,起锅前加入香菜和香葱段……一气呵成,莫不显示其高超的厨艺。读过集子发现,应斌的美食文字主要以传统农家菜为主,他将美食的制作过程散文化,突出怀旧怀乡主题,以一个厨师和食者的角度实实在在的描写自己游历见闻的食物和感受。他对于对于各种美食的描写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乡土气息浓郁,生动的叙述中不仅拥有大量的乡村美食常识,同时也蕴含了民俗文化知识。

《舌尖上的四川苍蝇馆子》的作者吴鸿是我的好友,在他去世的两年前我们在一个苍蝇馆子喝酒,我曾问他为什么很多人回避写美食?作为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社长,学识渊博的他引经据典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美食的雅事。比如许多文化名家关于各地名吃的回忆叠加辉映,不仅仅是对味觉的文字回忆,也彰显出作家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吃货很多,美食家也很多,会吃也会写的人也不少。宋代苏东坡的《菜羹赋》和《老饕赋》,以他名字冠名的杭州名菜东坡肉、四川的东坡肘子为后人所广知,比他的诗文更深得民心。苏东坡还曾特意作诗介绍烹调经验:“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陆游咏吟烹饪的诗有上百首,例如记录他会做饭(面)菜(羹)的诗句就有“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梁实秋的《雅舍小品》中有多篇描写美食的文章,文字简洁而余味无穷,写西施舌(一种贝类)、醋熘鱼、狮子头、薄饼的几篇读来令人想据案大嚼大快朵颐,梁先生写老北京的烧鸭、豆汁儿、小吃酸梅汤和糖葫芦,读来更令人口角生津、垂涎欲滴。林语堂说过这样的话:“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们郑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据说,每到一处,林语堂最先摸清楚的就是吃东西的地方,无论高级饭店,还是路边小摊,他都要一一去尝试。翻阅周作人的著述,有关饮食的文字亦比比皆是。关于吃饭与筷子、喝酒与酒友,关于鱼、蟹、海错和味之素,关于臭豆腐、油炸鬼和端午节,关于苦茶、盐松树和北京的茶食,关于梅子、菱角和故乡的野菜,等等等等,总有些清新隽永、别出心裁的妙论……

应斌通过舌尖体验再以文字呈现的东坡肉、羊肉泡馍、撒子、刀削面、酸梅汤、驴打滚、煮干丝和水晶肴肉……包罗万象,涉及大江南北不同菜系,莫不让人余香满口。其文字真诚、率性。对人的精神性关注,对亲情友情的阐释尤其到位。丰富的生活积累,使他随手拈来,将文章渲染得格外真实生动,把普通的生活,幻化成灿烂的图景。他甚至将某种美食的故事写成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比如《让父爱充满阳光》:“香辣虾熟了,我又想起了曾经的岁月!女儿,你是爸爸眼里的一池深水,我希望读到你心灵的深邃,我愿做你成长路上的一缕阳光,温暖你远行!光影里的小龙虾,极尽花样,但却再也吃不出那种感觉了。因为少了一味最重要的作料,那就是爱。小龙虾还在一年又一年的吸引着过往的人们,挥之不去的却是美好的回忆。如今,很多东西只能成为昨日温馨的回忆,更定格成一种不可复制的风景,现在再也找不回那美好时光了,你可以走遍全世界,不过注定走不出我的心里!”  再比如《窗外的三角梅》情感细腻,宛若一首清丽的小诗,真挚入味!“你没有国色天香,但美得恰到好处/花开花落,只做孩子眼中最好的母亲/丈夫心中最爱的妻子/小小的花瓣就像小小的日子/一年四季都是花期……”

这样的文章在集子里还不少。应斌在行走过程中的一日三餐,自然离不开舌尖上的体验。一般人吃过嘴一抹就过去了,而作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教师兼作家,应斌用清新脱俗的文字、细腻精准的笔触为我们描摹了各地美食、旅途见闻,以及蕴藏于山水之间的灿烂历史。

总的来说,应斌散文朴素洁净、平中见奇、淡而有味。无论是童年旧事、情感记忆,还是南北风光,都融入了作者切实的生活感悟,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他淳朴厚重的情感体验,折射出多情的内心世界。祝愿他最美的遇见越来越多,越来越美,更祝愿他在文学的天空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黎正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副主任、《四川作家》报执行主编。著有《永远的邓小平》《红酥手》等诗集、散文集、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十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