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散文
黄云芳:一座城,一碗面
来源:四川作家网 编辑: 时间:2024-01-30

宜宾燃面绝,爽滑味干香。沥水红油料,碎牙碧叶妆。

花生堪赋韵,米醋更迷方。此域生民享,醇酣日日王。

读到此诗便想起老师曾给我们推荐过一家传承多年的宜宾老燃面馆,老师当时也是这样形容那家店子里的燃面的,老师德高望重,据说还是美食家,他如此赞美,自然引起我对正宗宜宾燃面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也就越发好奇了。

今日天朗气清,和风晓畅,心动不如行动,便和三两好友相约而去一饱口福。我们根据老师所给的店名一路寻去,过程颇为曲折,找到店时,早已大汗淋漓、饥饿不堪。我们每人直接要了二两燃面,便在座位上候着了。这店子店面不大,人却不少,我们到时里面早已坐满客人,我们也只能坐在店外摆在树下的座位上了。不过天气甚好,久违的太阳也出来凑热闹,高高地挂在天上,晃得人都有些睁不开眼,但颇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之感。来往行人都脱下了厚棉衣,穿上春装,沐浴春阳,这对我们来说也是种享受。店门上头的黑色牌匾上安静地站着宜宾燃面——“红星面庄”几个大字,庄重而内敛。店老板人极安静,不喜多言,只是低头做事,和那块牌匾倒有几分相似。或是因为大多是老客,连茶水都是自取,这倒是颇有宜宾人不拘小节的意气。

宜宾燃面原名叙府燃面,旧称油条面,据说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就有人开始经营制作售卖,一直发展传承至今,故宜宾燃面的制作方法以及佐料配料早已十分完善,并且形成了十分独特的风味。只见老板撒面入水,散面,捞出,过水,撒干,挑散,入碗……过程繁杂又简单,老板沉着冷静,动作麻利,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毕竟是传承多年的老店,想来也是经验颇丰。

面一上来,辣子和香油交融的香味便扑鼻而来,细细一看,宛如一幅大作,葱花、芽菜末、花生碎等佐料一应俱全,十分和谐地躺在碗中,样式多颜色却分明,料足味香,我迫不及待用筷子搅拌均匀,一入口,面醇香无比,十分劲道,辣味和醋味在唇齿间不断交融碰撞,仔细品尝,还有丝丝甜味,一碗面下肚,来时的疲惫早已一扫而空。

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万里长江第一城,滔滔江水悉心将这座古城孕育,并且锻炼了宜宾人民勤劳朴实、包容谦和、积极进取的品格,而那时在宜宾水码头上挑水谋生的先民们,在一趟又一趟的来回中,将勤劳的足迹刻印在这片土地上,给后辈留下了最诚挚的教诲与示范。在那年月,劳动过后一碗香喷喷的燃面便足以消解他们劳累一天的疲惫,或许劲道的燃面就如同他们坚毅的精神那般,在宜宾这座古城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印记。宜宾燃面这个小小的吃食在经历了风吹雨打和改朝换代之后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离不开代代宜宾人民的坚持和传承。

那么在新时代宜宾燃面又该怎样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呢?关于这个话题,宜宾燃面的传人曹祉清先生说:“要做标准化,不能砸了宜宾燃面的招牌。”确实,不论什么产品,都要有规范合格生产制作标准,不能让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但是宜宾的燃面馆何其多也,要想打造一个品牌出来需要很多人的坚持和努力,而制作宜宾燃面的师傅们大多都是靠眼看手感,凭经验判断,并没有固定的方案。如果要做出正宗的、让人吃了欲罢不能的宜宾燃面,就需要师傅们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更加认真的态度看待宜宾燃面,能够静得下心来钻研,能够坚持做品质优良的宜宾燃面。

虽然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实践检验的过程,但我相信宜宾人民一定能行,宜宾燃面一定会燃——燃遍宜宾、巴蜀、华夏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