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孙贻荪:《星星》之光照我前行
——参加“四川作家 欢迎回家”活动侧记
来源:i内江 | 孙贻荪 编辑: 时间:2023-07-13

四月下旬的一天,雨后初霁。《星星》编辑黎阳来电话,说省作协要举办“四川作家欢迎回家”活动,“《星星》诗刊推荐你参加。童剑副主编全程参加此次活动,到时他和你联系。”这一天外喜讯让我受宠若惊,夜不成寐。半个多世纪与《星星》的往事涌上心头。

那是1954年冬天,我披一身风雪从朝鲜战地归来。诗人雁翼是部队的老战友,一天下午拉着我说,走!去省作协见一个人,把诗稿带上。来到布后街2号省作协见到诗人流沙河。我从军用挎包里取出一本外壳烧得焦糊的笔记本。那天驻地遭敌机轰炸,燃烧弹把坑道变成火海。我外出执行任务,一位女战友奋不顾身把诗稿本子从战火中抢出来。沙河兄翻开细看唏嘘之后说,还好,里面的文字残缺得不多,尚可辨认。不久,诗作在《草地》上发表。我这个陌生又有点拗口的名字,像一粒种子,在这块温润的文学土壤上萌芽。

我揣上这段美好记忆,来到作协大院报到。童剑远远在大门外向我招手。我笑着对他说,现在的红星路二段85号,就是当年的布后街2号老宅基,只不过大门“车”了个方向,朝着车水马龙的红星路,我此刻的脚印或许就重合在当年的年轻脚印上。

这次回家活动,对我来说犹如一个飘泊的游子,欣载载奔归来,回《星星》就是回到温暖的家。童剑陪我爬楼梯,主编龚学敏听见脚步声,站在编辑部门口接我,说欢迎回家!我说感谢家长的牵挂!去年他主编了《四川百年新诗选》上中下三册,其工程之浩繁不言而喻,选了我早期作品两首,感到非常荣幸!

在《星星》编辑部我接受了媒体的采访,深情地回忆了家留在我心中的那些暖心事。那是1988年夏天,《星星》举办原始森林诗会,那是一次诗的盛会,诗人云集。每位诗人无论男女都身挂一块木制的“腰牌”,上面写有编号,每人拄着竹杖。无论走到哪个“接待点”只要一亮“腰牌”,便能吃住无忧!白航主编说这是一片诗的处女地,一路爬上去身临其境,定会好出写诗!我陪他夜宿大山门,朝辞野牛谷,终于到达山顶——仙女峰!六月天,我和他身穿白的羊皮大衣,相视而笑。这年他62岁,诗心如火。

下得山来,白航身披军大衣,坐在大飞水景点大厅的板凳上,守着收每人的诗稿,把张张诗稿捧在手上,埋头审阅。凡选上的他高声喊作者名字,“你的过了!”我交了《夫妻树》三首,他笑笑点头。

此刻将这段有趣往事说给00后的记者听,她们如听天书。感动得连连竖大拇指,啊!那个年代的诗人个个都棒!

回家活动的帷幕开启。阿来主席的“春天一堂课”,娓娓道来,如沐春风。编辑的“开心一杯茶”和“作家面对面”,虽形式有别却异曲同工。

“开心一杯茶”,选择在李劼人先生故居门前不远的老茶馆。茶馆四面来风,大家围坐在一起你言我语,有种久别亲人,相见不禁唠叨的喜悦。我端起盖碗茶,奔《四川文学》那堆人走去,挤着坐。虚心向卓慧副主编请教。

一位主编坦言,投稿之前不妨研究下刊物的特色,刊物选用哪类稿件,水平怎样,掂量自身和它还有多大差距?只有这样才能知彼知此。此乃金玉良言。我记在心里!

和作家面对面,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课。请来活跃在当今文坛影坛的作家和专家。他们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宝贵经验,让人茅塞顿开。

我就酝酿已久的新中国第一路——成渝铁路这一题材,请教写《成都传》蒋蓝先生。他是当下写非构作品称著的作家。他以切身体会解答了我心中的疑惑。首先他肯定了这个题材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它凝聚了你们那代人艰苦创业的精神。他还建议以成渝铁路为重点,同时旁及其它铁路,如宝成铁路、成昆铁路以及朝鲜战场上抢修铁路,都可作为附录收入。它是你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他的这番鼓励,将舞我知难而进。是我这次“回家”的重要收获。

“回家”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阿来主席、侯志明书记为27位作家颁发入会纪念牌。我的牌上写我入会24955天(约70年)。2003年作协成立50周年之际,曾为50位作家颁发纪念品,一只精致的笔筒。上面着刻马识途老先生的题词:“砚田不辞苦/笔耕50年/垂垂人老矣/喜看满霞天//。

今天的入会纪念牌和20年的颁发笔筒,都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荣誉。

领导让我发言,这是我离家前的向亲人的辞别。朗诵了《跨过鸭绿江》,这条江/是战争与和平的分水岭/这条江/是生与死分界线/午夜过江/推开车门/向祖国看最后一眼/天边那盏明亮的灯/像母亲的眼睛/对我深情叮嘱/托月光把身影投入江底/当我不再回来了/亲人来江边呼喊我的乳名/喊呀!喊呀!/身影像鲤鱼打挺/跃出江面//

人贵自知,诗写得不好!但它证明我一直坚守在诗歌阵地上。临别之际,说句最想说的心里话:感谢《星星》之光多年来照着我前行!


轻触 太白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