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其他
陈海龙:像一道光穿越迷雾与风雨
——读叙事长诗《李庄行》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 时间:2023-03-30

为中国李庄写一部长诗,用一部长诗为李庄树碑立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文化底蕴厚重的李庄值得书写,古镇千年沉淀的历史值得书写,特别是辉煌的抗战文化更值得书写。用精炼的诗歌语言诠释历史文化,切入的角度、点与面的取舍、高度与深度的比例、人物与事物的轻重、宏大主旨与细节选择都至关重要。
  蒋德均的叙事长诗《李庄行》应运而生。
  开篇很难。“一阵风吹过,叶遍地、树挺立/一道光穿越,迷雾与风雨”,就这样开头了。结尾很难。李庄“以一滴水的方式,展示肌肉和灵魂的力量”,就这样结尾了。中间更难,完全是一张白纸,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如何构建起一个宏大的文学新区,《李庄行》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文学范本。
  在古今的时空中自由穿越,将司空见惯的乡村风景,挥洒成泼墨的意象行草,唤醒那些沉睡的灵魂。是诗、不是诗;是哲学、不是哲学,应该是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换个角度思考,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与物,特定的时代给予了作者无限发挥的空间,中国李庄给予了诗歌鲜明的艺术色彩,让一段精彩的文化史、民族史,以诗歌形式成为公共生活和公共记忆的一部分。
  《李庄行》跟随历史当事人,见证正在发生的历史。作者穿越千年时光,在意向的天空下,构筑了一幅李庄古镇新的历史画卷,用简洁精彩的诗歌语言,克隆出栩栩如生的各色人物,劲健与悲慨的笔调书写出充满沧桑的历史,还原一片明净的天空。
  蒋德均是把心交给缪斯的真诗人,是与缪斯为伴的孤独者。他的孤独和诗歌源于深刻和超前,他的诗歌在感叹心灵世界浩瀚无垠的同时,把个人的心理生活与集体潜意识中的神话原型沟通起来,从而使诗人对物我同一的追求达到新的高度。在理想主义重建的意义上,蒋德均是诗歌的实践者、研究者,默默无闻地阅读和笔耕。
  看透生活再热爱生活,这是文生的理想主义,一种过程论的理想主义,他的诗歌就是理想的见证和留存。《李庄行》传递出时代不会停止前行的最强音,实质上是蒋德均诗歌生命的一部分。
  多元结构的《李庄行》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对大师们的崇敬,就是对中华文明的崇敬。李庄独一无二的地理坐标、文化坐标,已经成为新时代的网红打卡地,其地位无可取代。诗歌无限拓展的疆域,为作者提供了挥洒自如的创作空间。直白的语言,本身就具有穿透力,传统的手法,挡不住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6000行的长诗,讲述了中华文明的一段历史。聚光灯下的李庄,充满了多种可能,留给读者久久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