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散文
夏钦:苏东坡的春节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 时间:2023-02-10

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也更让人期盼。小年腊月二十三一过,大家就更忙乎起来,尽管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天空中偶尔还飘起零零星星似有似无的雪花,春节还与“冻死猪狗”的四九天重叠,依然挡不住南来北往行色匆匆回家过年的身影。但是,总有一些人,在万家欢聚阖家团聚之际,因为工作需要坚守岗位而不能与家人团聚,不信,我们穿越回宋朝,看刚刚过完986岁生日的大才子苏东坡,是如何过春节的。
  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熙宁变法”,被贬离京,出任杭州通判。
  一晃春节就到了。按大宋律例,腊月三十,州府签判照例要到监狱给犯人点名,一般情况下这事还不能由别人来替代。作为履新不久的签判,苏东坡这年的除夕自然就要在监狱中和被关押的犯人一起度过。在《上文侍中论榷盐书》中东坡如是表述,“两浙之民以犯盐得罪者,一岁至万七千人而莫能止”,难能可贵的是,除夕夜没有和家人团聚,苏东坡却站在人性角度考虑问题,还写下《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这些文字的闪光之处,也正是苏东坡人格的闪光之处。
  熙宁六年(1073年),严重的水旱灾害导致北宋东南大部分地区发生饥荒,朝廷调集数万担粮食赈济灾民。杭州之所以没有受到灾害,因为苏东坡和太守陈述古一起未雨绸缪,早早疏浚了钱塘六井,这让老百姓无不拍手称道。
  11月,苏轼以转运使职奉命往常州、润州、秀州和苏州赈济饥民。这一次差遣任务重、时间长,苏东坡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地奔波于常州、润州的每一片土地,事无巨细都要一一过问,勤勉地处理着繁杂的赈灾事务。不知不觉间,来到常州城东郊,已是除夕之夜了。
  苏东坡及时制止了随行人员进城去通报的扰民行为,不无严肃地说:“民生如此之艰,吾辈岂能在一派歌舞升平中度过除夕?”这种近乎本能的拒绝,是苏东坡与官民打交道时,无时不在的民本精神的体现,于是,他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将船泊在城门外,就在船上过除夕夜。
  纵观苏东坡四十年的从政经历,只有密州才是他主动向朝廷申请的。与富裕的“东南第一州”杭州相比,位于山东半岛西南的密州(今山东诸城)无疑是贫穷的,舍富而取贫,苏东坡的唯一理由是与在济南的弟弟子由在地理空间上的距离近些。
  但苏东坡去得不是时候,满眼的天灾人祸——灭蝗虫、治盗贼等一大堆乱麻一样的政事,正考验着这名新任太守,等着他去处理。
  从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三日到任开始,苏东坡就查问蝗灾、调研蝗灾、组织抗灾和向上奏朝廷,报告灾情和请求豁免秋税之类的政事,时间倏忽就到了一年一度的除夕,每天高强度连轴转的劳作,一旦停下来之后,东坡病倒了,一连在床上躺了好几天。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苏轼留下的众多作品中,写于除夕或与除夕有关的诗文,包括《守岁》《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等。
  近几年来,社会上涌现出了一种“苏东坡现象”,就像林语堂先生所说的,无论天南地北,无论男女老幼,无论文化高低,“一说到苏东坡,人们都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人们为什么如此喜欢苏东坡?也许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理由。在某种意义上,苏东坡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就是我们内心理想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活态度。苏东坡通透的人生,实际上也是我们想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