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网 > 阅读 > 资讯
2023年,出版融合发展的创新点在哪里?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靳艺昕 采访/整理 编辑: 时间:2023-02-17

2022年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一年,2023年是固守传统还是迎难而上,出版数字化、融合发展会有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本报采访多家出版单位和数字出版企业融合业务负责人,他们说:要用数字化手段打造优质内容和精品项目,用融媒体传播方式打造品牌影响力,搭建融合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梯队,抢占元宇宙、虚拟数字人的新技术先机,规范完善融合出版行业标准,打造全流程出版融合解决方案……

Q

融合出版的政策引导会在2023年初显成效吗?

近2年有哪些融合出版的尝试和工作成果?

2023年有什么新计划,会给行业带来新亮点吗?

出版行业融合发展还存在哪些困境或不足,是否有解决办法?

2023年出版领域的融合发展可能有哪些创新点或突破口?

善于把握行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性突破口

■双 龙(内蒙古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在我看来,融合出版是在政策引导下,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是数字出版纵向延伸的必经之路,也是出版跨行业横向开拓的新机遇。出版行业是优质内容生产、优秀文化传承传播阵地,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和融合出版都离不开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因此出版行业融合出版的关键在于内容生产与传播技术二者的深度融合。

融合出版的要义是协同发展。融合的范围很广,包括纸质数字融合、线下线上融合、文本多媒体融合、内容技术融合、知识服务融合、出版智能融合、标准规范融合以及跨平台融合等诸多融合方式。每一次融合、协同的实现,都推动着出版行业向前迈进一大步。总的来说,国家政策扶持为融合出版提供政策保障,技术变革是融合出版的技术驱动力,内容生产是融合出版的原创生命力。

融合成果 内蒙古出版集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国有大型出版传媒企业集团,所属各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优秀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蒙古文图书,满足了自治区内外多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集团为从数据库底层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蒙古文数字出版付出了多年的艰辛探索,目前搭建了两种文字融合出版的雏形,解决了三大难题。

一是解决了蒙古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数字化瓶颈。内蒙古出版集团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际标准蒙古文数字出版系统研发及应用》时,通过研发蒙古文字体核心技术、输入输出技术等,突破了蒙古文数字出版的历史难题,基于该项目延伸开发的成果荣获了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是解决了出版行业蒙古文线下排版和线上发布的问题。集团在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项目《全民阅读媒体融合服务云平台建设》中,通过基于DCR技术的蒙古文PDF编码转换技术,对蒙古文内容资源进行了结构化加工,实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蒙古文图书的版式阅读和流式阅读。该项技术荣获“第十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2019-2020年度创新技术”称号。

三是集团标准化之路。出版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必须遵循标准先行原则。内蒙古出版集团重视蒙古文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交互、发布运营等相关标准研制工作。自2016年创建“蒙古文数字资源标准化应用研究重点实验”,截至目前已编订有关蒙古文数字加工制作的13项标准规范,为集团信息化发展指明了道路。该实验室于2016年12月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首批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

内蒙古出版集团成立13年以来,集团及所属单位累计注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06项和软件产品登记证书4项;打造了集团“大e洋”品牌,形成了以数字教科书为核心的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数字图书馆以及虚拟实验、互动课件的教育服务,和基于统一电商支付的全民阅读、数字音乐的数字服务两大系列数字产品;初步实现了AR图书制作及出版行业大数据展示。集团还组建了技术研发团队、内容制作团队和运营推广团队,通过集团所属漠尼公司培养了65名数字出版人才,集团所属出版单位近200名编辑转为数字编辑,为数字出版、融合出版提供了人才保障。

困境与突围 我认为,出版单位并不是先进技术的研发主体,而是内容生产的主体,因此出版行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行业内部内容生产模式的创新和突破,并通过政策引进出版行业外的技术、运营等相关“活力”,找到适合出版行业的融合协同发展之路。我国数字出版迎来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互联网出版许可的准入模式吸引了行业外的活力,对于出版单位来说,要擅于把握行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性突破口。

新年规划 2023年,内蒙古出版集团将按照《内蒙古出版集团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要求,从三方面重点突破。一是在现有技术积累、资源积累和标准规范基础上,通过“大e洋”教育服务引入知识服务,为中小学师生提供精准的定制内容,助力自治区基础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二是在主题出版、地方特色出版方面引入元宇宙技术,打造内蒙古出版集团元宇宙图书馆平台,为广大读者提供元宇宙图书阅读服务,提升主题出版宣传力度和融合阅读体验。三是充分发挥国家内蒙古民文出版基地资源优势和政策引导,同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蒙古文融合出版,进一步提升两种文字融合出版的水平。

目前,内蒙古出版集团已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蒙古文的纸质数字融合、线下线上融合、文本多媒体融合、内容技术融合、标准规范融合以及跨平台融合等诸多融合方式。下一阶段我们将着力推进主题出版、精品图书和特色图书的数字融合出版,并有序向移动化、视频化、有声化、标准化发展。

我们将参考借鉴国内其他单位融合出版的技术和经验,发挥内蒙古出版集团的蒙古文优势,始终肩负党和国家民族地区书刊编辑出版重任,持续推动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的进程。

14个全媒体资质、28个子公司、15个融合平台 打造多层次多形态多环节的出版融合完整产业链

■田俊林(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年来,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等,都对融合出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要求。同时,中宣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出版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和措施等,提出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要“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融合出版是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业态,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融合出版必将迎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时代。

融合成果 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济南出版”)聚焦主业,同时融合布局了图书出版、期刊出版、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音像制品出版、广电节目制作、有线电视、卫星地面设施安装、主题场馆设计打造、酒店运营等多领域,获批了14个全媒体资质,组建了28个子公司,打造了15个融合发展平台,是业务覆盖全产业链的文化创意集团。济南出版曾被山东省政府授予“山东省高端品牌持续培育企业”,连续5年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全民阅读书香企业”,济南出版所在的“济南出版产业集群”被确立为2020年度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2018年9月,公司面向网络传播、在线教育、数字阅读、知识服务等新业态,成立融合出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运用新兴技术,整合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学科教育等优质资源,实现“出版+”“互联网+”“智能+”,构建“产品+服务+增值”的融合阅读生态。在技术、产品和服务的引导下,构建以科技创新和应用为手段、支撑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出版产业大脑”。2022年5月,研究中心获山东省发改委批复认定,是省内首个依托出版单位建设的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研究中心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是以传统出版的优质内容为核心,推进产品形态实现移动化、视频化、有声化。截至2022年6月,研究中心已将100余种图书和期刊制作成融媒体现代纸书,以附加二维码的方式提供情景交互式内容资源。融媒体图书在“学习强国”“喜马拉雅”“云听”等平台上线推送,以满足大众移动听书需求。二是以图书和服务品牌为依托,打造了4个综合性知识服务平台:针对幼儿,创建“幼教e学平台”;针对小学生,创建“经典古诗文VR情境展示平台”;针对中学生,创建“国标教材《生物学》教学资源平台”;针对老年人,创建“银龄云学堂——老年数字生活云平台”。三是整合内容资源,运用数字化技术,建设了可检索、可复制、可批注的文化资源数据库,如中小学教育学科题库、图书馆馆配图书数据库、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据库等,实现了文化资源的转化和应用。四是以需求为导向,运作了一系列立体化的服务项目。如将AR、VR核心技术应用于图书融媒体场景,打造元宇宙虚拟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结合线下展馆和展会活动,打造线上“云展馆”和线上“云展会”,使社会大众足不出户即可观展、参会;发挥高端作者资源优势,打造“趵突视角”自媒体,从客观立场深度讲好济南故事,产生广泛影响,多篇文章阅读量逾10万。研究中心的融合出版项目曾入选第五届中国数字出版创新论坛“全国出版融合发展优秀案例”,获评首届虚拟现实新闻出版创新应用案例、济南市“恽逸群新闻奖”“恽逸群创新奖”等。

困境与突围 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创新产业形态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融合出版经历了质疑茫然、理性认知,如今走到了积极探索阶段,存在新的困惑和不足在所难免。当前,融合出版的产业链不够完整,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断裂,内容与数据的赋能难以变现。只有形成多层次、多形态、多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才能充分实现内容要素价值的最大化。再比如,融合出版盈利模式含混不清,导致融合发展不充分,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希望政府及主管部门继续加大行业政策引导力度,完善产业行动计划,以政策红利和示范工程引领,增强技术与出版融合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使更多的融合出版企业走上健康有序的个性化发展之路。

新年规划 元宇宙为融合出版带来更多新方向与可能,虚拟数字人的出现会重塑出版流程,提供新场景,注入新动能,催生新经济,构建新的出版生态。元宇宙是全新赛道,出版行业仍在探索的过程中,济南出版将以元宇宙阅读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在坚守中求变,以技术创新推动融合出版工作实现整体性、持续性和科学性的融合蝶变。

2023年,济南出版将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出版平台,完善内容资源平台,升级总体营销平台,丰富图书融媒体系统功能,健全融合出版产业链,提高“一次制作,多元发布”效能。从五方面推进具体工作:一、立足“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联合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及高校传媒学院,建设元宇宙阅读实验室,打造沉浸式产品阅读空间,申报筹建省市重点实验室,满足读者的深度阅读互动,产品内容实现多人实时互动的社交化阅读,实现全真阅读模式,引领“阅读即生活、生活即阅读”的全民阅读新时尚。二、围绕国家黄河战略,服务黄河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建设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保护数据库,出版《黄河流域地方语言大典》《话说黄河文化大集》等融合阅读产品。三、着眼“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设文化济南数据库,以融合出版的方式编辑出版《济南主题书目》《名家诵经典》等,实现融媒体产品的知识服务升级。四、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依托全国标准数字化标准化工作组这一技术组织平台,围绕标准数字化过程中的相关概念、原理、组织形式、制定程序、本体构建、应用和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需求,加速开展会展和会务、未来学校等的标准研究及制修订工作。五、团队建设立足从多渠道引进全媒体人才,支持热爱新媒体的中青年专业骨干充实到融合出版人才团队中,担重任挑大梁,充分发挥人才的能动性。

主动更新出版理念,回答和解决新问题

■林金安(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2022年4月,中宣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这是中宣部首次专门就出版融合发展发布的政策文件。在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方面,《实施意见》从扩大优质内容供给、创新内容呈现传播方式和打造重点领域内容精品3个维度,为出版单位内容建设提供了切实指引和实践路径,标志着出版行业融合发展进入新阶段。融合出版或者说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在新一代数字科技支撑和引领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价值释放为核心,以技术、数据赋能为主线,对出版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和再造的过程。

融合成果 为加快融合出版和数字化升级步伐,高教社在2018年组织实施《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0年进行组织机构优化调整,构建起教育出版、学术出版、在线教育与服务三大业务体系,为出版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2019年以来,全社每年拿出2000万元实施“产品融合创新工程”,在新形态教材研发、重点课程资源建设以及出版形态和服务模式创新应用方面积极探索、重点发力,是高教社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标杆项目。截至目前共立项70个项目,包括四大类:以新形态教材为核心的研发项目;新兴专业、新拓展专业课程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项目;重点课程教材和学术出版高质量资源研发项目;出版形态和服务模式创新研究项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形态辅导用书”项目,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并存,以二维码链接教学案例、延伸阅读、动画视频、专题视频等内容,创新了思政课教材的编写方式、体例格式和呈现方式,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新时代大学数学系列教材建设”项目,纸质内容着重讲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典型例题;数字资源以拓展纸质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为目标,配置前沿视角、应用案例、重要概念浅析、典型例题精讲等模块,提供交互实验及自测作业等,2021年6月出版以来累计销售14.5万册,受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困境与突围 近年来,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之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和在线购物等已广为大众所接受。出版行业也迫切需要主动更新出版理念、掌握传播新规律,回答和解决新问题。当前出版行业融合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是理念没有真正转变、体制机制不适应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要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更新理念,从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到一线员工,必须变“要我融”为“我要融”;二是形成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让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深度融合;三是要有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抓融合就要抓住“人”这个关键要素,抓住了人才,也就抓住了融合发展的未来。

新年规划 2022年,教育部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成功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以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数字化推进教育现代化。2023年,这项举措将持续推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进而带来对优质教学资源、智慧教学平台、适应性教学工具的新需求,教育出版的融合发展将面临新机遇。

高教社也将进一步完善三大业务体系,加大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力度,在精品教材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及智能教学服务等方面进行重点立项。

我认为,教育出版社要持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服务能力,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和模式,构建服务国家智慧教育、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出版新模式,推出更多以新理念、新技术为支撑的适应时代发展、适应教育教学需求的新形态产品,为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贡献力量。(下转第12版) (上接第11版)

融合出版从“相融”到“深融”,构建发展新格局

■施其明(数传集团执行总裁)

自“十二五”时期以来,国家推动出版转型升级的作用力不断加大,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尤其是2022年4月,中宣部首次就出版融合专门发布政策文件,从战略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项目等六个方面,对未来一个时期出版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路径等做出了全面部署,这些都将为行业各单位在融合出版上的发力指明方向。相信2023年,在各方努力下,融合出版会从“相融”到“深融”,构建出发展新格局、新面貌。

融合成果 近两年,数传集团依然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出版融合整体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在逐步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在行业中的应用。

数传集团有两大重点项目。一是对元宇宙在出版领域的探索。2022 年初,公司立足出版业的实际情况,推出了元宇宙品牌沐然星 Metabookstore,打造了包含元宇宙书店、元宇宙图书、 数字藏品在内的元宇宙体系,帮助出版业抢占新技术革命的先机,实现出版物在内容、传播与营收的全面提升。二是数传集团与中图数科发起成立了行业首个针对出版融合的基金项目。该基金的成立为“出版融合”事业发展中困扰出版单位“不敢投”“没钱投”“收益难”等几大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出版单位用好资本工具,助力出版融合业务发展。

困境与突围 我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出版融合发展可能存在以下困境。一是如何将新兴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出版流程当中,推动行业融合转型发展,而不是“做噱头”“炒概念”;二是如何实现编辑人才队伍素质的全面提升,行业急缺懂技术、懂运营的复合型编辑人才;三是行业标准的完善,融合出版的各项标准亟待完善。

将新兴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出版,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落在内容上——如何利用技术把书做好,把基于纸书的知识服务做好,做到读者喜欢,从而能在内容、传播、营收等方面创造出更大价值。对于编辑人才队伍素质的提升,需要出版单位在工资收入、奖励激励、晋升机制、职称评定等各方面将融合出版的权重提高,积极鼓励编辑们参与到各项专业的融合出版培训活动中,深度拓展视野,学习相关技能。在行业标准的完善上,我们看到近两年标委会和各参与单位已经在不断完善融合出版的各项标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行业标准的进一步升级,融合出版将有更加规范化的流程参考。

新年规划 2023年出版领域融合发展的创新点和突破口仍然围绕内容、技术、人才。在内容层面,纸质出版物优质的内容仍然是融合发展的基石;在技术层面,融合出版已经经历了“互联网+”阶段,现在正进入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驱动的“智能+”时代。这个阶段的出版业将基于智能技术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内容产品服务的深度创新,从“数字化”走向“数智化”,从“内容生产”走向“知识服务”;在人才层面,传统编辑队伍向复合型人才的转型是融合发展的源动力。

2023年,数传集团将主要在社交电商图书销售矩阵、出版供应链及出版融合基金的投资上发力。在社交电商图书销售矩阵方面,数传集团将通过平台技术、运营服务等一系列手段,帮助出版业进一步实现短视频电商生态下知识服务、品牌传播与打造、用户流量转化的全面升级;在出版供应链方面,数传集团将通过为出版单位提供全流程出版融合解决方案,实现出版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上的融通,以智能化驱动出版编、印、发流程的全面升级,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出版融合基金方面,数传集团将持续联动行业各方,将金融资本活水注入行业发展,实现行业人财物的有效联动,在内容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增值上,为出版融合事业探索出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

打造成熟的体育融合可视化出版解决方案

■郭英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融合中心主任、体育融合出版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

随着数字出版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出版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技术不断融合,促使出版产品形态更加多样化,新出版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为出版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此外,在行业行政职能部门、业务管理部门的协同支持下,众多出版机构借助技术进步,积极探索转型增效的新路径,大力发展融合出版产品,构建适应现代需求的出版传播新体系。政策、技术、行业的多重利好正在有效推动出版业的快速发展。

融合成果 技术变革催生出版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同时技术体系的融合为“出版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北体大社)近年来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出版与新技术的融合,积极尝试数字化升级转型,业务模式从传统经验型逐步向科技融合型转型发展。在此背景下,北体大社于2021年依托主管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申报成立“体育融合出版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新闻出版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结合体育专业出版的特点,将目前行业尖端的动作捕捉技术、3D可视化呈现技术与体育专业出版相结合,打造基于出版融合的数字出版产品和可视化出版解决方案。

作为一家体育类高校出版社,北体大社充分利用主管单位北京体育大学的前沿科研成果,结合北体大社的体育出版属性,以“基于融合动捕的可视化出版解决方案”为切入点,联合开展相关技术研发及实践研究。目前的阶段性技术成果,主要是把应用在国家奥运备战科技攻关项目的光学和惯性混合动捕技术方案引入出版领域中,尝试在体育教育和体育出版中,以动作捕捉技术代替数字计算模拟或直接拍摄以实现精准的人体动作捕捉,初步解决了传统纸质出版物及视频在展示动作时,存在的不稳定、不直观、细节不够、成本高等问题,更直观地捕捉动作展示的关键要素并形成3D可视化展示,从而帮助读者获取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阅读、学习体验。此方案获得了2021年度数字出版创新技术奖、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在知识付费和网络课程制作方面,北体大社积极推动视频策划和制作。2022年北体大社为北京体育大学制作了150余节慕课,部分评比和参赛视频助推高校教师获得了包括“第四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在内的若干奖项。为迎合市场需求,北体大社多部付费课程上市销售,“八段锦”“奥运冠军教你学跑步”等受到读者青睐,2022年付费课程市场销售额同比翻番,北体大社的抖音、快手、小红书、百家号等新媒体账号粉丝数量持续上涨。

困境与突围 出版行业融合发展并非易事。部分传统型出版社的编辑思维及营销模式相对固化,且依靠原有成熟的纸质产品,尚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和效益,融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足,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不高,数字化转型所投入的人力和财力不充足,数字化进程并不十分顺利。

出版社现行的体制机制、新技术与服务的应用、新产品与市场的融合等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如出版社的新旧业务之间、部门之间如何交互合作,传统产品如何数字化赋能迭代,传统营销如何升级转型,数字化产品与新运营之间如何有效衔接,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出版单位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垂直型行政管理,信息流通以直线型为主,但融合发展所需的信息网状流动意味着内容生产不再是线性加工的过程,更需要整合编辑、技术、运营等团队协同合作完成,需要有与融合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转变传统编辑思维意识,更新传统生产方式,提升传统经营模式,才能较好实现出版企业的融合发展。

科技含量较高的特色出版有望成为专业出版机构的发力方向。随着嵌入出版全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不断成为创新出版的重要手段和解决方案,5G、区块链、虚拟仿真等技术在融合出版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助力出版社由单一产品形态向复合出版产品形态升级,从提供出版产品向提供创新技术、行业服务转型。

新年规划 2023年,北体大社“融合出版”重点工作将紧密围绕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需求,依托体育融合出版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体育专业与数字出版交叉领域的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和开展基于动作可视化出版的相关实践应用,将阶段性技术服务成果试点投入生产,进行市场论证,加速推进成果的应用和市场转化。针对教材出版工作中数字出版的实际应用场景,北体大社将试点体育专业教材的可视化升级,未来还将不断推广和扩展应用范围,以技术服务赋能出版行业,提供更加成熟的可视化出版解决方案。

布局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需要一支既懂出版又懂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队伍,还需要项目团队深入了解体育教育和专业出版。北体大社在人才培养建设方面给予出版融合部门大力支持,近年来不断在政策研究指导、专业技术培训、数字建设投入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逐步形成了一支由行业专家指导、社领导把关、部门主任组织负责的多学科、年轻化、学习能力强的融合出版团队。

关注数字网络环境下自有品牌和读者流量的建设

■赵海涛(中新金桥数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裁)

2022年,出版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行业开展相关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由中宣部直接印发,是对之前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知识服务等相关政策的重要延续,由中宣部印发更体现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2022年下半年起,中新金桥依托全国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综合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融合出版运营解决方案”,先后对国内170余家出版社开展了调研和交流。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出版单位已经开始高度关注“融合出版”政策,正在积极布局或考虑延展新媒体新业务;许多出版社非常关注自有流量的建设及外部流量的接入。

我认为,《实施意见》提出的“强化出版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颇具深意,出版单位要充分利用外部技术能力,在数字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建立自有业务和品牌阵地,加强读者运营,提供多元化服务,还应充分利用外部渠道推广和引流,以提高优质数字出版内容的到达率、阅读率和影响力。2023年一定会有部分动作快的出版单位率先取得突破。

融合成果 近两年,中新金桥融合出版的主要工作依托全国新闻出版业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展开。中新金桥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共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出版业知识服务模式创新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研发的“国家知识服务平可知分平台”已进入产业化运营阶段,为超过210家出版单位提供了数字出版产品运营支持,实现了纸电同步、纸电同价、数字内容发行、供需对接撮合、读者知识服务等,成为众多出版社数字出版产品To B业务渠道的重要选择。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建的“‘智能+’教育融合出版创新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围绕数字教材的建设和应用展开融合出版模式研究和相关技术研发。与北京印刷学院共建的“新闻出版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综合实验室”所开发的“融合出版运营解决方案”已进入产业转化阶段。中新金桥还依托由山东出版数字融合产业研究院牵头的“融合出版内容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研发和运营山东数字融合版权交易平台,实现出版业数字资产及版权的交易运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变革。

困境与突围 观念的快速转变和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仍是重大挑战。出版业对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的认知差异,进一步导致了行动差异。出版融合发展是“一把手”工程,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和大环境发展,融合难题终能解决,但或许会丧失最佳发展机遇。当下,不少出版单位仍习惯于将数字出版产品的运营和传播全部交予第三方机构,自身全面退守传统出版。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出版单位融合发展需强化创新主体地位,真正付出时间和经济投入建立“自有运营+外部渠道”的综合传播和运营体系。

新年规划 我认为,2023年出版业会迎来三项融合发展新变化。一是出版单位更加注重技术应用对出版融合发展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应用技术手段,实现传统纸质产品和数字化内容产品在选题、创作、生产、内容聚集、发行、传播和服务等环节的不断融合,打造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并持续改造优化已有的业务流程。二是出版单位更加关注传播和运营,重视数字网络环境下自有品牌的打造和读者流量的建设,在数字版权运营和产品服务变现方面持续探索,积极推动将出版内容优势和版权优势转化为融合发展优势。三是出版单位更加重视数字内容产品的质量建设,与传统出版不同,构建数字时代新型出版传播体系意味着直面最终用户,确保产品的内容质量、数据质量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2023年,中新金桥制订了重要工作计划。一是建立出版业区块链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区块链应用于出版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和底层支撑体系,为各实验室在不同应用场景及领域的科研和业务创新提供公共支持,为更多出版单位提供技术应用服务解决方案。二是继续做好国家知识服务平台可知分平台的研发和运营推广,为更多出版社提供传播运营技术和渠道支撑,促进出版社融合出版双效提升。三是与山东出版数字融合产业研究院共同做好数字版权交易平台的运营和推广,为更多优质内容提供全新的传播和交易手段,努力推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优化发展。